APP下载

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搅动全球

2014-10-31

环球时报 2014-10-31
关键词:朱民劳动力环球时报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吴成良 本报记者 郑一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地时间29日在结束例行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本月停止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标志着这项被称为量化宽松政策(以下简称量宽)的大胆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落幕,美国开始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时期。美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形势的改善,成为美联储做出决定的主要依据。而全球则普遍关注美国退出量宽将会造成什么样的溢出效应?美联储表示,经济活动正在以适度步伐扩张,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有所改善。声明称:“一系列劳动力市场指标显示,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正在逐步减少。”美国经济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加速复苏,失业率已降至5.9%,新增就业和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等指标都表明劳动力市场有较大改观,虽然仍未完全恢复。美联储目前更担心的是美国的通胀率太低。不过,这也没有阻止美联储按部就班地结束量宽。美联储称,虽然较低的能源价格和其他因素可能在短期内压低通胀率,但它评估“通胀率持续低于2%目标值的可能性已经有所降低”。经济学家分析认为,美联储如期结束量宽,显示其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增强。同时表明,美联储认识到量宽在刺激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具有局限性,担心其可能带来的通胀和金融稳定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把基准利率降至0-0.25%的区间,并启动第一轮量宽政策,起初这种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买债计划,是作为救市手段。但随着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失业率上升至接近两位数,美联储屡次猛踩油门。2010年和2012年实施第二轮和第三轮量宽。去年12月,美联储开启逐步削减量宽的进程。那么,问题来了。下一步,会不会很快加息?美联储在29日的政策声明中重申,当前接近于零的利率将维持至停止买债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不过,声明强调,如果经济朝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前进得比预期更快,那么加息可能比预期更早发生,反之则更晚。美国富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翰·希尔维亚对《环球时报》表示,通胀率的变化,将是决定美联储何时加息的关键,他预测美联储将在2015年6月首次加息。美国经济咨询机构埃士信公司经济学家保罗·埃德尔斯坦对《环球时报》表示,“看起来美联储将在明年中期的某个时候加息。”他表示,多名美联储官员都对美联储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感到担忧。事实上,美联储向金融体系注入的货币,很多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又回到美联储的账上。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美国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会造成什么样的溢出效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对《环球时报》说,去年5月和今年初,美联储暗示将退出量宽和真正启动退出后,一些宏观经济不健全的新兴经济体先后出现两轮大的经济动荡,出现所谓“脆弱五国”(土耳其、巴西、印度、南非和印度尼西亚)。但在过去7到12个月,新兴经济体大大加强了宏观框架。现在主要风险在金融市场,即美联储利率变化引起的资产重新定价和资本流动的变化。朱民解释,根据IMF估计,过去3年多,由于量宽政策,额外流入新兴市场的资本是6500亿美元。在利率变化的情况下,这些资本是走还是留,会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新兴市场过去3年公司债发展很快,而且公司债持有度相当集中,一半左右在外国人手里,其中相当大比重在几大基金手里。如果这些基金发生变化,对公司债市场的冲击就很大。同时由于资金流入,一些国家的外债会比较高,比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怎么控制和管理市场风险,应成为关注美联储退出刺激政策的重要方面。”谈及对中国的影响,朱民认为,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受影响相对较小。希尔维亚则表示,量宽退场后,美国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加息和将其庞大的资产负债表缩减至正常规模的过程,将带来更大的市场影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系教授曹和平对《环球时报》表示,“美国这次的经济复苏不是全面复苏,过去70年,美国每一次的经济复苏都伴随一个新产业群的出现,比如流水线汽车产业群、互联网高速信息产业群,这次我没有看到这样的产业群”。美国一复苏全球经济跟着向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猜你喜欢

朱民劳动力环球时报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IMF副总裁朱民将于7月底卸任
IMF副总裁朱民将于7月底卸任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