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
2014-10-31陈晓珊
陈晓珊
踏上教师岗位,不时听到周遭有老师抱怨“班主任工作太苦太累了”、“责任真大,什么都是班主任负责”、“工作好繁琐,大小会议不断”、“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今天重复昨天,明天复制今天”……渐渐地,很多班主任在这些不断的抱怨声中觉得身心俱疲、劳顿不堪,职业幸福感渐行渐远、消失无踪。
对于刚接触班主任工作不久的我来说,我也感到迷茫、焦躁,也觉得累,每天除了备课、上课外,要处理很多班级中的突发事件,仿佛班级就像一口沸腾的锅,永远没有消停的时刻,总是冒着不安的泡。似乎自己成了拉磨的小毛驴,不停在学生身边打转,总想着赶紧把“磨”拉完,忘记停下来思考,迷失人生方向。
当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偶入桃源的感觉。李镇西老师通过“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一章向老师们诠释为何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慢慢丧失了幸福感,并且该如何把那“走远”的幸福找寻回来,让我们每天都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下愉悦地工作、生活。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哀叹一点都不能改变现实,反而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啊,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无奈的、都是茫然的,但是除了无奈与茫然,我们更多的不是终日抱怨,因为那样我们宝贵的每一天就被不开心湮没了,最终除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怨妇”外,别无所获。“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不论做什么,抱着何种心态做总是显得十分重要。学生时代,听老师说考试要轻装上阵,心理包袱要放下;迷茫的毕业期,家人总劝导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踏上工作岗位,反而忘记了“心态”二字,总把自己和同事比较,总在意领导看你的眼光,总害怕学生和家长会说你做得不够好……越想越厌倦,越想越觉得不幸。原来,不经意间,班主任的幸福感离我越来越远了。
其实,幸福感并不是很遥远的一种感觉,在它还未跑远的时候,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我们还有精力、能力的时候,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享受职业,赢得尊严”,让“学生爱戴,同行敬佩”,使“家庭幸福,衣食无忧”,最终“超越自己”。
班主任的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自我感知。魏书生曾说过:若把学生当成天使,我们天天活在天堂里;若把学生当成魔鬼,我们就天天活在地狱里。烦恼是他人给的,快乐要靠自己找。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转换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对孩子多一份关爱,你就会幸福。面对个性差异极“丰富”的一个班的学生,有让你津津乐道的优等学生,有让你头疼万分的顽皮学生,有让你时常犯愁的问题学生,有让你可怜心疼的贫寒学生,还有让你觉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隐形”学生……当太多复杂的性格聚集在一起时,我们不该“一刀切”,用同一种方法对待几十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这时,我们该学着倾听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与之心对心地交流,也许,带着这份关爱之心,你会发现,原来孩子的内心是那么纯净、明洁,每天和这样干净的“天使”们在一起,你还会觉得不幸福吗?
对待工作添一些冷静,你就会幸福。班主任工作不等同于任课教师的工作,有教材、教案、课件和课时安排,更没有时间给你计划安排。往往,班主任的工作对象都是一些突发事件,比起普通教学,班主任更多了份责任。面对突发事件,偶尔也会担心自己处理得不够好,会惹出端倪,使得领导不信任自己,甚至害怕受到批评。抑或偶尔自认为做得没什么问题,也许还挺好的,但是领导否定了你。这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冷静些,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许,当你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自己还是有做得不到位的地位,及时发现,不埋下后患,你是否觉得还是幸福的呢?
对环境增一种平和,你就会幸福。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和一个班的几十个学生互动。我们生活在社会大背景下,一举一动都被周围人尽收眼底,所以,我们肯定会受到一些评判。同事会评论,指出你的不足,可能这评论辛辣无比;家长会提出一些意见,也许有时是一些不合理的意见。我们也许会觉得委屈和不服,心中多了许多不快。其实,“与其徒劳地制止人言的产生,不如为自己铸造一道心灵防线——这道防线便是宽容”。面对同事的指责和评判,宽容一些;面对家长无理的要求,宽容一些;面对一些不公的言语,宽容一些。要相信日久见人心,更要相信事实胜于雄辩,只要自己问心无愧,还有什么流言蜚语可怕呢?拥有平和的心境,你还能因不必要的苦恼觉得不幸福?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工厂,班主任绝不是“照亮别人毁灭自己”,而是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获取人格升华和人生价值的体现。班主任工作的苦述不尽,班主任工作的甜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与其抱怨这种种不快,不如“苦中作乐”,当学生脸上绽开笑颜,当你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当你体验到班主任工作的乐趣,收获一份良好的心态,你难道还会觉得不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