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主流,顾大局,讲真话,写信史

2014-10-31左双文

红广角 2014年10期
关键词:研究室公正学者

近日,有幸拜读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最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二卷),很有感触,很有收获,很受启发。主持和参与该书写作的许多是我熟悉和敬重的广东党史界的著名专家学者,这本书是他们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艰辛工作的结晶,今天应邀来参加新书的发布会,十分荣幸,想谈这样几点:

一是热烈的祝贺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这本书几乎是30年磨一剑,准确说是28年,从1986年开始着手,正好28年。28年,不算短,中共从成立到夺取天下,又从夺取天下到打倒“四人帮”、“文革”结束,都是28年。就算从2003年开笔算起,也有11年,“十年一剑”,实非虚言。它凝结了省委党史研究室很多学者,以及中央党史研究室、省内其他单位许多学者的心血,很不容易,很值得庆贺!

二是十分的钦佩

这是一本很难写的书,是一块硬骨头。难在何处?一是前人没做过,完全是从零开始,从头做起;二是这一段是建国后最曲折复杂的一段,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一段,不容易写,不容易把握。既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又要顾全大局,把握分寸和尺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主流倾向,很不容易做到。据我了解,参与主持和提供初稿的室领导和学者,如陈俊凤、陈弘君、杨汉卿、叶文益、卢荻、杨建,以及后记中提到的其他资深的学者和中青年学者(恕我在此不一一列名),都是踏踏实实、勤奋谦和、为人正直公道的好学者,好的党史工作者,这项工作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三是这段历史离我们还很近,还有很多当事人及其子女健在。邓小平当年对让他主持做“文革”的总结,他推辞说自己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便做。而本书要涉及的许多人和事,则是现实中的、舞台中的人,是当事人,要让他们接受、满意,不容易。党史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中央审批,要方方面面满意,要认真听取、接受各方意见和建议,又要符合史实,这是难度很大的工作。而本书的编著者们对此做得很好、很成功。对此,本人表示十分的敬佩。

三是要认真的研读

我想本书是迄今为止,关于广东这段历史最为全面、最为客观、最为公正、因而也是最为权威的历史著作。在大量前期工作、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这段历史作了十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我在拜读的时候,能深深地感受到著者们极其严肃认真、审慎客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种严谨求实、秉笔直书的精神追求,是对党负责、对广东人民、对各界读者负责,对这段历史负责、尤其是对一大批在这个时期受到种种不公正、不应有对待的海内海外的各级干部、群众、同胞负责。正是这种可贵的敢于承担、敢于负责的精神成就了这部作品。

坦率地说,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因为上述的原因,我担心这本书能否做到客观公正,能否经得起时间和后人的检验,读过之后,我可以说放下了这种担心,我认为,这是一部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好的党史著作,是可以经得起历史和后人检验的信史。它在政治上的意义,就是认真总结了我们党这一时期在广东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将党在广东的历史放在整个党和国家历史的大背景之下来考察,讲清楚了很多问题的来由,对于今后党在广东的工作,具有很强的“资政”的作用。它在学术上的意义,就是做了一个开拓性的工作,第一次较为系统完整地勾画了广东这个时期的历史,为学术界贡献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研究和总结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蓝本。这是一个历史学者、一个历史著作非常重要的追求,我想我能够理解各位学者的追求。

就本书的主旨与定位而言,著者们已经做到了最好,这是笔者发自内心的一个看法。笔者在此还想说几句的,是想谈点关于党史二卷本身的评价之外的话题,以笔者的感觉,1949——1978年的广东党史,是一段既取得了不少成绩、又十分曲折的历史,广东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很多大事,很多是惊心动魄的,涉及到许多的事件和人物,会生动、曲折、复杂得多,一些回忆录、专题研究、资料集(包括不少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出版物)都有涉及,本书限于体例和风格,不便在这些方面着手和展开,但我希望能在将来读到研究者们一个相对比较生动活泼或者更通俗些的读本,更能显示当时不同领导者个人风格、有一些细节、有一些故事、甚至有一些冲突的文本,使这段历史以另外一种风格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谢谢!

(本文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左双文教授在《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二卷)首发式上的发言)

猜你喜欢

研究室公正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新新机甲研究室
迟到的公正
公正赔偿
学者介绍
续: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的六年
续: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
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