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设置悬念 感悟探究乐趣

2014-10-31李红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悬念月球设置

李红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设置有效的悬念也是一种好办法。巧妙的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小学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地萌发,感悟到探究的乐趣。

小学科学教学中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寻求合理的解释,在师生中开启多方位的交流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学要吸引学生,就要做到“趣味”和“高效”并存。要做到趣味,设置悬念的确是一种好方法,悬念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造成小学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悬念是学生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小学生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参与科学探究的教学艺术。

一、科学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小学科学的教学在不断设疑、探讨、研究、解疑中,环环紧扣,将教学活动不断引向深处。设置悬念设疑、解疑,点燃探究的火花,激发小学生对小学科学产生浓厚、持久、稳定的兴趣。探究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有一桶水,学生才有一杯水的关系,也不是教师将桶中的水倒到杯中的过程,而是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去打水的过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无穷魅力。要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热情,就要巧妙的设置悬念,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变色花》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并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教学中,先从魔术表演导入,教师问学生:“大家看过魔术表演吗?你们喜欢看刘谦的表演吗?”“今天老师学会了一个小魔术,很想表演给同学们看,同学们愿意看吗?”老师出示一朵白色的纸花,花朵是白色的,连叶子也是白色的。有些学生问:“老师,我见过白色的花,可没见过白色的叶子?”只见老师拿来一只喷壶,往纸花和纸叶上喷“水”,只见花朵变成了红色,而叶子却变成了绿色。学生都感到很惊奇,老师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发现? 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花的颜色变了,白花变成了红花绿叶。学生们在头脑中自然产生这样的疑问:花为什么会变色呢?师生在众多中的问题共同选择了探究的话题——“花为什么变色了?” 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如:老师是否在做花瓣和叶子白纸上做了“手脚”,喷壶里的“水”是否有奥秘,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东西,叶子上可能喷洒了什么药水,喷壶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药品等等。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产生多种猜测。这里通过魔术表演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二、科学设置悬念 保持持久的探究激情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恰到好处的设置有趣的悬念,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学生产生的愉快情绪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引发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对接受新知识产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对小学科学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多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有些学生提出的疑问远远超出了一般悬念的难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法解决的,但可以借此在学生心灵上埋下科学的种子。

有一位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将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组一台笔记本电脑,引导学生了解月球,人们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到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教师乘势启发学生:人们要把月球了解得清清楚楚,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许多同学说:“登月!”师生共同将研究话题引到阿波罗登月计划。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以下问题的答案:“1969年人类登上月球,并在月球表面行走,以后有没有人再次登月?”“1969年登月后,为什么没有再去登月?如果把几顿重的物资送上月球,现在月球会是怎样?为什么没有这样做?”教师在此设置悬念:现在一些科技人员开始怀疑。2009年,22%的美国人认为登月造假(教师通过网络出示一些资料)。你们心里是怎样想的?教师先让怀疑造假的同学举手(大部分),再让认为没有造假的同学举手(少部分)。这些质疑站得住脚吗?先看看,从哪些方面进行质疑的。

教师播放登月视频,学生观看后把自己的质疑写在记录单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单,经过商讨概括出四个悬念,快速通过电脑输入文字,投射在屏幕上:1、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风,美国国旗却在飘扬。2、没有空气阻挡,月球上的星星应该非常明亮,但没有哪一幅照片的背景里有星星!3、物体影子的方向是分岔的,而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是平行的。这肯定是因为用一个探照灯照明引起的,这也是造假的铁证?4、月球引力小,月球车跑动的沙尘没有在空中飘起来!

这四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发了许多的问题:在月球上,有没有可能尘土扬起来停顿的时间很长?月球上有没有水?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6分之一,尘土有没有可能飘上太空?……师生一起选择了“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风,美国国旗却在飘扬。”这一话题进行研究。因为,在普通教室里,难以模拟月球的环境,暂时无法实验,就让学生通过事实独立思考,做一些推断,并写在记录纸上。

教师让学生根据画面核实事实,认为美国国旗在飘的同学请举手。教师利用电脑放大图片,问同学:“看清楚,它是在飘吗?”有些学生说:“应该在飘。它上面有波纹。”教师说:“有没有不同意?”“有褶皱不一定是被风吹的。大家再仔细地看看,这些皱褶到底是从哪来的?”同学们在仔细观察中发现,旗子的两边是被横杆撑起来的。教师问:“为什么要用横杆?”学生回答:“月球中没空气,旗子飘不起来,所以用横杆。”教师说:“焦点就在这些皱褶。这些褶皱是风吹引起的吗,还是怎么回事?这面旗子,你认为飘还是没有飘?这些褶皱怎么引起的?”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后说:“是折叠引起的。”教师说:“这就是我们应该看到的事实。但因为我们老怀疑,所以理所当然认为是飘,当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不要受观念的影响。”接着,播放视频:流言终结者——实验证明。最后,进一步强调,如果能亲自登上月球,就能寻找到最真实的证据了。还有的几个悬念,教师让学生在课后也要像这节课一样反复核查事实,然后再小心下结论。

这一节课结束时,学生都为知识的增长而感到喜悦。下课时,还带着值得探讨的悬念,便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学海无涯。同学们通过读课本、查资料等,解决悬念,提出新问题,既锻炼能力,增长了才干,领略探究的情趣,获得知识的喜悦。

三、科学设置悬念 创新中品尝成功喜悦

科学的发现从疑问开始,创新的开端始于发现问题,科学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创设情境,构建悬念,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一课的教学,在实验中设置悬念:教师拿着一只瓶子,瓶口紧塞着带漏斗的瓶塞,先让学生思考:如果把水倒入漏斗中,漏斗中水是否能流到瓶子里?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再把水缓缓地倒进漏斗中,验证学生们的想法是否正确。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将漏斗中的水是流到瓶子里呢?同学们思考后,踊跃发言,探究的热情高涨。有的说把瓶盖松一松,有的说在瓶盖上钻一个小孔,有的说在瓶子上凿一个洞,还有一位学生说可以在漏斗进水管的中央再插入一根较小的细管……教师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把瓶塞松一松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水流进了瓶里。接着让学生想一想:水为什么不能从瓶口紧塞着带瓶塞的漏斗中流到瓶中呢?接着,教师又拿来一只透明的玻璃杯,将一个纸团塞进杯底,垂直倒放进装有水的水槽中,杯底的纸团却没有潮湿。同学们发现了原来是空气占据了空间。

教师还拿来一只装满水的塑料杯,垂直倒立放入水槽中,不要把杯子从水中拿出,怎样做到既要把杯子中的水“赶”出去,又要让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给同学们提供的材料是一只塑料杯,一根橡胶管,一截玻璃管,组织学生围绕这些材料用法展开讨论,学生们用常规的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继续启发:“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终于又有奇思妙想出现了,一个同学激动地站起来指着橡胶管说:“用锥子在塑料杯底戳一个小洞,再把橡胶管从洞口插进去,接口处不能漏气,使劲地向橡胶管吹气,这样也许会使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老师让这个同学到讲台前,他一边说,一边在实验台上进行演示操作,居然成功了。学生有无限的潜能,小学科学教学中悬念的设置就是教师有意识的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悬念的设置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探究和创造的快乐。科学设置悬念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还要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步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后,要求学生动手自制“潜水艇”。有的学生找来100ml的塑料瓶,用一个钻有两个小孔的橡皮塞塞紧塑料瓶的瓶口,在两个小孔中各插入一根短塑料管,并在其中一根塑料管的一端接上一根长度适当的软胶管,软胶管再与50ml注射器相连。实验时,先在塑料瓶里装入适量的水,用注射器往里面注入气体,里面的水被排出,塑料瓶上浮。用注射器抽气,里面的水增加,塑料瓶下沉。适当控制里面的水量,塑料瓶可以悬浮在水中。在这个动手制作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创新能力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增长。小学科学教学中,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动手,突出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亲历“搞科学”的过程,这明显比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

教学中有效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他们获得了顿生的感悟。学生各抒己见,正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创新,创新是需要厚积薄发。能力创新更是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设置悬念培养了学生敏锐地把握时机,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学生从小萌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小学科学教学追求的目标。

课前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和分析是科学设置悬念前提之一,要紧抓少儿好奇心强、求知心切的特点,仔细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障碍,研究思维的层次,针对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设置悬念必须把握小学科学教材中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它们的微妙联系。悬念的设计既要新颖,还要有一定难度,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的悬念不要高深莫测,要易难要适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通过努力经常有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要保持整个教学过程的启发性和解决悬念的连续性,加之耐心细致的教学,科学设置的悬念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每个小学生都能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感悟到探究的乐趣。

【作者单位: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

猜你喜欢

悬念月球设置
到月球上“飙车”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