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的金砖国家与非洲
2014-10-31
编者的话:本刊2014年7月(下)推出“中国的非洲战略”专题策划,约请李安山、沐涛、张宏明、张永宏、刘成富等专家学人对中国非洲在战略利益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如何规划未来中非关系发展方向给出了具体设想,视野宏大,现实针对性强,本专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期,我们再次约请两位著名学者对这一议题作进一步探讨,敬请读者关注。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洲经济的较快发展以及一体化的推进,非洲逐渐改变了冷战结束初期被边缘化的不利境地,国际地位有所提升,非洲复兴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非洲复兴的动力主要来自非洲内部,但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的发展与深化直接推动着非洲的发展与复兴。同时,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面临着许多挑战。金砖国家与非洲的合作属于南南合作的范畴,有利于世界的均衡发展,推动世界多极化。中国应该大力推进金砖国家与非洲的合作,这样既可以减轻中非关系的外部压力,进一步推动中非合作,又有利于加强金砖合作机制,占据道义高地。
【关键词】金砖国家 非洲 南南合作 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D83/87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以来,随着非洲经济的较快发展以及一体化的推进,非洲逐渐改变了冷战结束初期被边缘化的不利境地,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外界对非洲的看法更加积极和乐观,与十多年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洲由先前的“失望大陆”变成“希望大陆”,非洲复兴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与此同时,金砖国家与非洲的合作不断发展,其合作的势头和规模已经超过传统大国与非洲的合作。金砖国家与非洲复兴到底是什么关系?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有什么特点,又遇到哪些挑战,中国如何应对?这些都是本文试图要讨论的问题。
“没有大棒的胡萝卜”: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的突出特点
“金砖国家”(BRICs)的概念是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在2001年提出的,当时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个发展势头很好的新兴市场国家。2009年6月16日,“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会晤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之后,它就从一个经济学概念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国际合作平台。2010年南非的加入,使得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更加具有代表性,囊括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主要新兴经济体。
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金砖四国”的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6%,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由2001年的约2.79万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约14.25万亿美元,同期占世界总量的比例由8.7%上升到19.7%,①过去10年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50%,占全球贸易17%。金砖国家是引领世界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以中印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复苏,带动世界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2012年至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7.7%、7.7%、7.5%和7.3%,同期印度经济的增长率分别是3.2%、4.4%、5.5%和6.4%,而世界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1%、3.0%、3.7%和3.9%,②显示出金砖国家比较强劲的发展势头。金砖国家与非洲的发展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双方加强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事实上,金砖国家在历史上早已开展了与非洲的合作。金砖国家这一名称虽然只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是金砖各国与非洲的合作却历史悠久。中非关系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共同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帮助非洲发展民族经济,捍卫国家政治独立,留下了诸如坦赞铁路这样的大型援非项目。印度与东部非洲和南部非洲交往的历史也很早,在非洲留下约300万印度裔,在环印度洋合作机制和英联邦合作框架下,印度与非洲一些国家的合作比较密切。俄罗斯与非洲的合作也有较早的历史。18世纪末,俄罗斯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开设领事馆。19世纪末,俄罗斯与埃塞俄比亚和南非共和国(德兰士瓦)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丹吉尔(摩洛哥)建立了总领馆。冷战时期,苏联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在非洲进行了长期的角逐,苏联和非洲国家签署了数百项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的协议。历史上,巴西则是黑奴贸易的重要接收地,20世纪70年代,巴西开始扩大同西非国家之间的贸易,与非洲的葡语国家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关系一直比较密切。
进入21世纪之后,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的意愿更加强烈,在发展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方面,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有着许多共同利益和需要,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2000年创建的中非合作论坛成为推动中非关系发展的主要机制和平台,至今已经召开了五届部长级会议和一届峰会,每届论坛都推出3年行动计划,出台加强中非合作的具体举措。2006年1月,中国出台《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中非之间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进入21世纪之后,印度相继出台一些对非合作计划,如聚焦非洲计划(Focus Africa Programme)、印非技术经济协作运动(TEAM-9)、泛非网络(Pan-African E-Network)等。2008年4月,首届印度—非洲峰会在新德里召开,标志着统一的印度对非合作机制的形成。第二届印非峰会于2011年5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巴西总统卢拉12次访问非洲,访问了非洲21个国家,超过前任任何一位总统。巴西在非洲的大使馆从2002年的17个增加到2011年37个,超过英国在非洲的大使馆。③罗塞夫2011年1月当选为巴西总统后,继续重视巴西与非洲的合作,在她执政的第一年即出访非洲,访问了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南非等国。随着俄罗斯的崛起,它与非洲的关系迅速升温。2006年9月,普京出访摩洛哥和南非。2000年以来,俄罗斯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已经达到上百亿美元,主要集中在非洲矿藏勘探和开采。俄罗斯还免除了非洲国家113亿美元的债务。南非是金砖国家的新成员,它一直以非洲代言人自居,2010年南非能够顺利地加入金砖国家合作组织,也是将它作为非洲大陆的代表。
金砖国家与非洲的合作愿望在金砖国家第五届峰会上明显地反映出来。2013年3月27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大打非洲牌,此次峰会的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峰会之后,金砖国家领导人同12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举行了对话会,此次对话会的主题是“释放非洲潜力:金砖国家和非洲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金砖国家领导人重申支持非洲一体化进程,支持非洲工业化,加强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会后通过的《德班宣言》指出:“在‘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框架下,我们将通过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知识交流、能力建设以及与非洲贸易的多样化,支持非洲国家工业化进程……我们将寻求在互惠基础上鼓励基础设施投资,以支持非洲的工业发展、就业、技能发展、食品和营养安全、消除贫困及可持续发展。”
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属于南南合作,合作中没有对非洲的干涉,更加平等,更加有效,是共赢的合作,这是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的最大特点。非洲国家也乐于同金砖国家开展合作,认为这有利于打破西方对非洲的垄断,非洲可由此增加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塞内加尔前总统瓦德的一番话很有代表性,他说:“当我想修建5公里公路时,如果与世界银行或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合作,需要5年时间。但与中国合作,只需要几天。而且我有主导权。他们来了,就能签合同,就能立即实施。”④同样,原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也认识到金砖国家与传统大国的区别,高度评价金砖国家与非洲的合作,他说:“它没有发号施令,没有粗暴的干涉,没有无法实现的要求,没有先决条件,更没有系统的制裁威胁:这是没有大棒的胡萝卜。”⑤
金砖国家助推非洲复兴
非洲复兴是几代非洲人的梦想,也是非统组织和非洲联盟所追求的目标。非盟已经制定了2063年远景规划,计划在非统成立100周年的2063年真正实行非洲复兴。当前,由于非洲形势的持续好转,已经出现了非洲复兴的良好迹象。21世纪头10年,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有6个在非洲,“非洲由世界施舍对象成为最佳投资机遇”,⑥非洲复兴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非洲复兴的动力主要来自非洲内部,非洲复兴离不开泛非主义的推动,非洲一体化是非洲复兴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非洲复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金砖国家崛起推动了国际体系转型,为非洲复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更为重要的是,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的发展与深化直接推动着非洲的发展与复兴。非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副行长穆苏里·恩库贝(Mthuli Ncube)认为:“随着南方国家作为新的合作伙伴,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非洲发展的图景正在发生变化。”⑦
首先,金砖国家推动非洲经济发展。金砖国家通过对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帮助非洲国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善非洲的贸易环境,增加非洲的就业。同时,金砖国家积极参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非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金砖国家与非洲的的贸易额从2000年的223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1660亿美元。2012年金砖国家与非洲的贸易额达3400亿美元,在过去的10年间增长了10倍,预计2015年金砖国家与非洲的贸易将超5000亿美元,其中中国贡献60%,为3000亿美元。⑧金砖国家与非洲的贸易占非洲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将从2010年的1/5提升至2015年的1/3。
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对非洲经济的拉动尤其突出。中非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106亿美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10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3.5%,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2%升至4.2%,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3.8%升至10.4%。2009年以来,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10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近20倍。印度与非洲的贸易额同样增长很快,由1990年的10.4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420.4亿美元,2011年印非双边贸易达570亿美元。印非贸易额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由2000年的2.9%上升到2011年的5.2%,同期印非贸易占印度外贸的比例由5.2%上升到7.6%。⑨2011年,印度在非洲的十大贸易伙伴分别是尼日利亚、南非、安哥拉、阿尔及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苏丹、毛里求斯、加纳、刚果金。巴西与非洲的贸易从2000年的4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200亿美元。金砖国家与非洲贸易的发展,拉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非洲资源出口国的经济有刺激作用。
金砖国家对非洲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已从2003年底的4.9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47亿美元,涉及采矿、金融、制造、建筑、旅游、农林牧渔等诸多领域,对非投资企业已超过2000家。印度在1996年至2007年间共向非洲投资57亿美元。其中,2003~2007年,印度向撒哈拉以南非洲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每年平均约5亿美元。⑩南非标准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自2003年以来,大量金砖国家的资金流向非洲,其中,中国对非洲投融资为300至400亿美元、印度为120至200亿美元、南非为120至150亿美元、巴西为80至120亿美元、俄罗斯为50亿美元。金砖国家的投资弥补了非洲资金不足的困境,拉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世界银行的报告《非洲的丝绸之路:中国印度新的经济边疆》一书认为:“中国和印度对非洲贸易及投资的兴起,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发展和融入全球经济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不仅是金砖国家中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者,而且向非洲开放市场,促进了非洲国家的出口。自2006年北京峰会以来,中国对28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零关税待遇的产品税目由190个扩大到4700多个,直接拉动了中国从非洲相关国家受惠商品的进口大幅增长。中国为了帮助非洲工业化,在非洲国家设立了6个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此外,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了很好的合作,改变着非洲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为非洲一体化奠定物质基础。200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搭建桥梁: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基础设施融资中不断增长的作用》,充分肯定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贡献。中国已经成为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在20%以上。总之,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一起成为推动非洲发展的重要力量,“金砖国家已经成为非洲发展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