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千年古镇
——河南恩村
2014-10-31贾海婷
贾海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品味千年古镇
——河南恩村
贾海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恩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恩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可谓悠久;恩村的经济在当时为一方商业聚集地可谓繁盛;恩村现有众多遗留的宗教古建筑可谓珍贵。本文从历史、经济、人文、建筑四个方面对恩村进行阐述。
恩村;历史;经济;人文;建筑
一、恩村的历史
恩村是位于河南北部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古镇,恩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上古时期恩村名为鲧镇,夏朝时叫古恩州,商周时叫恩州驿,据焦作市志所记载:“武王伐纣途经此地,时为恩州驿的百姓苛担壶浆迎接主师,武王为此赐此地为承德镇”,[1]宋朝以后叫承恩镇,直到解放初期才叫恩村镇。恩村在唐、宋时已是颇为著名的村庄。金、元、明、清时为怀川一带商业繁荣、经济发达的明珠。
1955年前恩村一直行政隶属千年古县修武管辖,1956年才划归焦作市管辖。恩村从古至今都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古文化内涵深厚。古恩村地处交通要道,是古代通往州、府、县的古驿道,村里设有驿馆和兵站。解放前村里建有孔庙、私墅、学堂多处。解放后,这里设有修武县第八完校,校址即为现在玉皇庙院内,现在有公办小学三处。
恩村古文化内涵既广又深,宗教活动以道教为主,还有花堂教、佛教等等。据村中八旬以上的老人回忆恩村到现代保存尚且完好的古庙宇共有二十余座,历来有说法“要想进恩村不过庙宇非能入也”。从西边进村,首先要经过背水观坛、郜坛、观音坛、药王庙、普恩寺、财神庙,从东边入村要经过奶奶坛、祖师庙,从北边进村要经过龙门阁、玉帝庙、山神庙,从南边入村要经过文昌阁、三官庙,村中段有二贤庙、火神庙、文庙、社稷坛、关帝庙等等。关于这些古庙都有很多动人的传说。它们对研究焦作地区的古文化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是开发焦作地区人文文化的一把钥匙,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是一笔不可复得的财富。
二、恩村的经济
恩村古时候经济主要依托于庙宇,在庙宇周围形成市场,恩村主街道(亦是古街道)有三里长,恩村初一、十五,各庙宇古刹钟声齐鸣。由于庙宇众多,庙会随之频繁,庙宇间距离又近,通常街东头刚庙会过,街西头就又热闹起来了,久而久之就因此在庙宇的周围派生出一些固定的商铺,这些固定的商铺形成古代恩村最初的商业市场雏形。这些固定的商铺的出现基本稳定了人们的居住范围,更多的人在这里定居下来,恩村作为焦作最大的自然村,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奠定的基础。
恩村现在可以追寻的庙宇大大小小有二十多座庙,更有多位老人讲述恩村原有庙宇七十余座,由于恩村庙宇太过集中,居民在最初又是依附于庙宇附近进行建房,这样房屋面积比较狭窄,多为半坡房建筑。另外在庙宇附近同时也是商业黄金地段,从古代就是寸土寸金,“有的宅院因基地狭小,形成三面或四面房屋前坡交接的情况。这种做法适合于拥挤的城市,”[2]恩村当地称之为“四合头院”,这种院落在河南开封也有存在。但是在古怀庆府地区却很少见到。
三、恩村的人文影响
恩村和圣祠位于恩村古道旁,在当地俗称“柳祠堂”。和圣祠的建造延续了怀庆府人对和圣——柳下惠的追思,在怀庆府人对和圣思想的推崇中起到了纽带和饮水思源的作用,和圣祠不仅仅是焦作柳氏家族的祠堂,更是纪念著名“和圣”的祠堂。
柳下惠主张和善,不喜欢战争,对民族、社会的利益不可轻视。在我们今天建设、深化和谐社会的事业中,都有着深刻的理论研究价值与行为取向价值。“和圣祠”作为文化资源,确立了我市在柳下惠“和圣”文化研究上的重要地位。研究柳下惠,这对于我们研究老子、孔子之前人文思想的上承过程,柳下惠的学术思想主体,应该就是“和”与“乱”。孔子、孟子对柳下惠的称赞,都在一个“和”字上,上和于君,下和于民。和为贵,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家和万事兴、夫妇和合的家庭道德;阴阳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原则,中华民族“和”文化、民俗中的“和合”文化传统,起自和圣柳下惠。乱则不和,和则不乱。乱与和的关系,是东周时期王与诸侯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首要社会思潮与问题。
和圣祠,在恩村被称为“柳祠堂”,它更大的作用是柳氏家族的宗族祠堂,它是族人祭拜祖先,节日里欢聚的地方,也是商议族中大事的议会点,更是惩罚族中不肖子孙的法庭,和圣祠中原有柳氏一族的族规,现在早已破坏消失,和圣祠用它族规,规诫着一代又一代柳氏族人,对焦作地区的柳氏族人都起到巨大的精神归属作用,对柳氏家族的繁荣和睦乃至整个焦作地区的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乃至是整个焦作地区传统道德规范形成的精神支柱。因此,恩村和圣祠,对挖掘焦作市姓氏、移民的渊源,以及通过寻根问祖开发柳氏文化具有研究价值。
四、恩村的古建筑
恩村古建筑命运各不相同,目前只遗留下四组较为完整,为玉皇庙、祖师庙、三官庙、和圣祠,其余均遭毁灭性破坏。现存四组古建筑也有不同程度破坏,其中和圣祠破坏最为严重,现今只保留下不完整大门部分。
在一九五零年修武县财政局对一些集体建筑归属权进行划分“庙宇财务属于全民所有,祠堂属于家族所有”,因此之后的近三十年中恩村的庙宇作为集体场所使用,恩村火神庙为一街大队部,恩村祖师庙为一街生产队牲口饲养房,恩村玉皇庙作为恩村中小学校址,三官庙为恩村二街牲口饲养房,和圣祠分给柳家四户贫农居住。
由于这些古建筑的作用和其原有历史使命发生改变,所以在不同程度被加以改造,火神庙完全拆除加盖上两层青砖小楼作为大队部办公场所,和圣祠由于几十年来在此居住的人口不断膨胀,居民对原有祠堂院内古建筑纷纷进行拆除,翻盖新型居民楼,现在仅存大门楼尚存,内部结构已经完全破坏。
民间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时代标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恩村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独特的民族韵味,地道的宗教传承。由于恩村处于山西、河南临界,又有千年古道经过,种种历史原因使之成为中原地区乡土建筑的一个折射点。因此对于恩村古建筑的保护是有价值的;是意义深远的行为。所有这些都说明“恩村”本身极具中原传统文化内涵,恩村古建筑各具特色。研究恩村的古文化和古建筑,对发掘、探索焦作历史,弘扬覃怀文化具有切实的推动作用。并希望引起政府部门对这些古建筑关注起来,对其进行实际性的保护和修缮。
[1]河南省焦作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M]焦作市志,第一版57页,红旗出版社,1993
[2]左满堂白宪臣著,河南民居[M],第一版23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贾海婷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