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需动静结合
2014-10-30鲍亚民
鲍亚民
在写景散文中,运用动静结合法能写出那传神动人景色。下面举例说说写景散文中如何运用动静结合法。
一、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这种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把运动的景物当作静止的景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景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鲁迅的《社戏》写春夜出航时连山之景:
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这一句,化静为动,以动写静,衬托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二、动静结合,和谐完美
这种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把运动的景物和静止的景物结合在一起来写,做到状物写景中高妙的一招,它使文章情趣盎然。如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段话: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段文字中作者写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是写静景;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这是写动景。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三、动静衬托,相映成趣
这种方法具体地说就是以静的景物来凸显动的景物的活力与灵动,以动的景物来衬托静的劲舞的柔婉与淡雅,如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中写到: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这几段文字反复描写了故都鸽飞声、蝉声、风雨声、互答声。这都是以动(声)衬静,以声音反衬了故都的寂静。
【经典引路】
空山鸟语
● 郭 枫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
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红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争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阻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吧?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想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澜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和人世的沧桑了吗?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endprint
还要做些什么呢?
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注】
郭枫,原名郭少鸣,出生于徐州,台湾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评析】
这是一篇晶莹剔透的美文!它仿佛是一曲音乐、一幅画,余音在耳,妙夺天工。在运用动静结合法方面手法可谓恰到好处。
一是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如“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这里写静就是为了写动,写出山的静,鸟的动,表达了自己对鸟语的赞美之情。
二是动静结合,和谐完美。如“山雀们,什么都不想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这里山雀们的动与深山广林的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图景。
三是动静衬托,相映成趣。如“小花蛇也懂”“鸟是唱给鸟听的”等等。写出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描写的入微。一切都是朴素的,而又是妩媚的。艺术到这个地步,就活了、自由了。
【佳作展示】
夜来风雨声
● 洪天秋
①夜阑人静。风在轻舞,雨在飞扬,风雨飘摇夜未央,不停的风雨声在敲打着我的心门。遥望风雨凄迷中那一抹灯辉,不知这没有熄灯的人家,是否也和我一样,在聆听这夜来风雨声?
②夜漫漫,风雨依然。我站在窗前,看那长长的巷子,空旷悠远,飘飞的雨在路灯的折射里发着迷人的光泽,那些光亮被风吹着飘飘摇摇,好像人睡梦里的颜色,迷蒙奇丽。看着看着,忽然感觉出长巷的孤单寂寞,忽然很想知道风穿越它时,有没有听到它曾是否发过叹息?
③目光向更深的地方望去,街市在微风细雨里静穆如雕塑,似乎所有的声息都刻在了它的固体里,只等那后人翻开历史时,透纸而出一声长长的呼吸,让历史充满尘世的皈依。
④不知道从那里忽然飘来一支轻慢的乐曲,在湿润的空气里被风拉扯着,时而清楚时而模糊,一如有些记忆,在生命里或浅或深,诉说着一份经历的美丽,无论错对,都已经抛在身后,任风吹去。
⑤看着窗外的世界,城市的灯火像人的呼吸,轻慢里引领着着城市的生命。忽然想,尘世繁华里,谁曾想过某些禅意就在这些点滴里,我们在追逐浮华的时候却忽略了这一地的斑斓的光辉。谁曾想过,抬头的时候,天无比遥远,路却是真实伸延着的呢?
⑥雨水顺着窗子的玻璃慢慢洗出一道道痕迹,像那些已经过去了的记忆,一波随着一波滑出窗去。
⑦风轻轻拍击着窗子,犹如的打着拍子唱着雨的歌曲,深深浅浅里,我好象看见那一场盛世的美丽,在等待里渐渐展开生命的张力,所有的花朵都已经开始在夜的风雨声里苏醒,那些生命,在光阴的深处踊跃传来醉人的声音。
⑧夜渐渐深去,我知道,它永远不会老,因为在我们的生命里,夜一直给我们一种鼓励,即使那些让我们彷徨的过去也会在这里被清理成一份柔韧的美丽,那些无奈的叹息也早已转换成明天的进行曲。
⑨让我们在生命绽放的舞台上与夜的风雨声一起高歌吧!因为没有今夜的风雨怎么会有明天的朝霞千里?风雨声弥漫的生命空间,我们的成熟也就此刻上印记。
⑩夜渐渐深去,窗外,风雨不曾停息,依稀传来点点明天的讯息,我也将要睡去。
①借对风雨的动态描写点出“我”的心理活动。
②借对长巷的静态描写赋予长巷以情感,写活了景物。这是以静衬动。
③写街市的静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心情。
④这一段与前一段相互照应,动静结合。
⑤这一段由灯火这一景物引发出的联想,给人已深思。
⑥这里是动静结合描写雨水。
⑦这一动态描写是为了衬托“我”的心情。
⑨由眼前景引发开出,抒写豪迈激情。
⑩结尾照应开篇,圆合自然。
【点评】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写景时采用了动静结合法。这篇文章先写了今夜的风雨声,写来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还把把夜的风雨声与生命的舞台联系起来,由眼前景引出对生命的感悟,激发起读者的联想,引起读者的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