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玫瑰 手有荆棘
2014-10-30GwendolynSeidman
Gwendolyn+Seidman
验证伴随着有自我相关刺激元的帮助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情绪。
Gwendolyn Seidman
阿尔伯特大学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帮助起效时,它让我们感到心情愉悦,且对我们的生活起到积极的影响。但其他时候,别人给予的帮助并不奏效,甚至会另我们感到更糟。那么,什么时候关心我们的人给予的帮助是受欢迎的,又什么时候它会有事与愿违的效果?
下面有几个原因来阐述为什么帮助也有可能毫无效果。有时提供帮助的人们并不是那么擅长于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另一种可能是,接受帮助者对帮助者有负债感,如此产生了负面情绪。最后一种原因是,有人会认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对自尊的一种打击。
利哈伊大学的克里斯托弗·伯克和杰西卡的最新一项研究验证了第三种可能性。根据威胁自尊模式,帮助可以理解为援助与关爱,倘若帮助是潜在无效的,那么它就可视作威胁自尊。据克里斯托弗·伯克和杰西卡研究称,在自我相关和自我界定这一领域,也就是你个人成就尤为重要时,他人的帮助被格外当成威胁。
若是在完成一项与自我相关的任务时接受帮助,自己将对自己感到失望,同时也会逐渐削弱帮助所能体现的潜在积极作用。例如,如果你的自我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依仗着你娴熟的厨艺,那么你的一个朋友辅助你为客人准备好膳食时,这可能就会对你的自我意识构成冲击,因为你会认为你并非是想象中的主厨。伯克和戈伦做了两项研究,以验证伴随着有自我相关刺激元的帮助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情绪。
第一项研究对象针对法学毕业生,这些学生正在备考律师资格考试,如果学生们希望成为职业法律人员,那么这是成为律师所要面临的一场压力极大的测试。对法律系的学生来说,通过资格考试与他们的利益紧密相关,他们将这看得极其重要。在临近考试的日子里,学生们自我调整心态,而他们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是来自于对考试的焦虑或是他们同伴给予的情感支撑。调查显示,考试日益逼近,考生对考试愈加紧张时,接受情感鼓励会比离考试还远着的日子更让考生感到紧张。换而言之,学生为考试担忧时,情感鼓励显得尤为失效。
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者采用控制试验主体的方法来证实他们的假设。这一次,他们要证实在与自我相关和无关的任务中,陌生人的帮助是如何使人感到不安,同时也要验证因为获得他人帮助而产生负面情绪是如何使人悲痛。
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那些将学术成就看得极为重要的大学生。研究人员让同学完成20道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逻辑题。一些学生把任务看做有自我关联性,而其他同学没有此情节。有自我关联情节的同学被告知此任务是用来丈量智力和学术天赋,然而,没有此情节的同学被告知任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衡量题型的难度。当参与的同学完成了前十道题时,安排在有社会帮助情境的同学得到了一个计算器辅助他们完成剩下的题目。
同学们对试验者提供的帮助会有何反应呢?不论是完成任务之前还是之后,参与者都把自己不好的情绪(焦虑、担心)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耻与不满。研究结果显示,认为任务是自我相关联的(即,完成任务象征着超群的智力和 学术能力)同学和获得了试验者帮助的同学,他们的沮丧和消极情绪要比那些独立完成任务的同学加深的速度更快。没有自我关联情节的同学对接受帮助没有反应出强烈的消极情绪。然而,外来援助对自我评估的影响越是消极,学生们就更可能感到加倍沮丧。这一研究表明,因为外来帮助让同学对自己感到不满,从而外来帮助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
研究表明,有时善意的帮助反而会适得其反。当你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人,而你所帮助的事情对他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那么你所提供的帮助就会弊大于利,这样的话,帮助你在意之人就显得尤为艰难,因为只爱之人的事情大于天,同时你最想帮忙的可能性最大,然而你最难给予的就是有效的帮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