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硝基氯苯氯化制备3,4—/2,5— 二氯硝基苯
2014-10-30杨树斌王芳丁克鸿
杨树斌+王芳+丁克鸿
氯苯硝化生产对硝基氯苯和邻硝基氯苯过程中,会有少量间硝基氯苯产生,在分离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的精馏、结晶过程中,间硝基氯苯会逐渐富集,并对邻硝基氯苯和对硝基氯苯的质量和能耗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定期排放间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的混合物(俗称间位油)。间位油中的间硝基氯苯含量约30%~40%、对硝基氯苯40%~50%、邻硝基氯苯10%~20%,由于这三种组分的物性比较接近,难以进一步分离。
目前间位油主要用途有三种,一是通过恒沸精馏分离间硝基氯苯,进一步精馏、结晶,提纯对硝基氯苯和邻硝基氯苯;二是生产氨基苯甲醚等产品,供下游染料企业使用;三是加氢后利用三种氯代苯胺的沸点、熔点以及酸碱性差异进行分离。
3,4-/2,5- 二氯硝基苯(3,4-/2,5-DCNB)是重要的农药、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可以采用精馏和结晶联合的方法分离。本文研究了间位油氯化制备3,4-/2,5-DCNB,具有原料成本低、工艺流程短、“三废”少等优势,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仪器:玻璃四口瓶、温度计、分液漏斗、氯气流量计、橡胶管、硅胶管、电动搅拌装置(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蠕动泵(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GC-14C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DB-1701 色谱柱(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等。
原料:间位油(含间硝基氯苯约37.8%、对硝基氯苯45.9%、邻硝基氯苯15.8%,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对邻硝分厂);KClO3 (99.0%,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I2 (99.8%,亚盛化工有限公司);浓硫酸(98%,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FeCl3 (98.0%,上海精化科技研究所);氯气;硫铁矿;铁丝。
1.2 反应原理
以间位油为原料氯化生成二氯硝基苯,推测其反应机理如式(1)所示。
氯化过程主要副产物是2,3-DCNB,另外随着氯化时间延长,有深度氯化产物三氯硝基苯、四氯硝基苯等多氯代硝基苯(简称TCNB)产生,反应分别见式(2)、(3)、(4)。
1.3 实验过程
500 mL 四口瓶投入250 g 间位油(约1.58mol)、8.68 g 无水FeCl3 (约0.05 mol)和0.90 g 水;升温至80 ℃物料熔融状态,开动搅拌通干燥Cl2,流量5 L/h(约0.22 mol/h);升温至100 ℃保温,反应5 h后开始中控氯化进度及副反应情况,反应结束关闭Cl2,在100 ℃通N2 约30 min 置换体系内残余Cl2 和HCl;碱洗,分层,取油层样溶解到苯中进行分析。
1.4 产品检测
间位油氯化反应液采用日本岛津GC-14C 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色谱柱为安捷伦DB-1701,采用N-2000 离线工作站读图,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物质的组成。色谱条件为:空气压0.05 MPa,氢气压0.05MPa,氮气压0.05 MPa;柱温130 ℃保留8 min,升温速率30 ℃/min,终温270 ℃保留10 min,汽化室、检测室温度270 ℃。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催化体系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间位油氯化制备3,4-/2,5-DCNB 属于芳香烃上的卤代反应,是典型的亲电取代反应,进攻芳环的活泼质点,都是氯正离子(Cl+),另外由于间位油芳环上有吸电子硝基(—NO2)的存在,对反应要求比较苛刻。目前报道催化硝基氯苯氯化的体系有KClO3-H2SO4、I2-H2SO4和金属卤化物等,其中KClO3-H2SO4体系中KClO3为氯化剂,需要加入其当量,而I2-H2SO4和金属卤化物(无水FeCl3)采用氯气作为氯化剂。不同催化体系间位油氯化效果如表1 所示。采用KClO3-H2SO4体系氯化,反应速度较快,但是3,4-/2,5-DCNB 选择性偏低,氯化过程消耗当量KClO3成本较高。I2-H2SO4 和FeCl3作催化剂,转化率相差不大,采用I2-H2SO4 体系3,4-/2,5-DCNB 选择性较好,但是反应结束会有大量废酸产生,不利于工业化实施。综合考虑选用FeCl3作催化剂。
2.2 水分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间位油的氯化通常采用无水FeCl3作催化剂,为了避免水分的影响,通常对氯气作干燥处理。但是也有资料表明,最有效的催化剂可能是三氯化铁的水合物,当两者摩尔比为1∶1 时,反应速率常数为
最大值。向反应体系加入一定量的水,并与无水体
系进行对比,结果如表2 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当水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 时,间位油氯化转化率最高,反应效果最好;进一步增加水用量,间位油转化率及3,4-/2,5-DCNB选择性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过量水的存在影响Cl+活性有关。
2.3 反应温度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硝基氯苯间位油苯环上有—NO2和—Cl 等钝化基团存在,影响苯环活泼性,增加了进一步氯代制3,4-/2,5-DCNB 的难度。控制合适的反应温度,能够加快反应速度,同时避免过度氯化生成多氯硝基苯。
从表3 可以看出,反应温度低于100 ℃,间位油转化率偏低,反应温度提高至110 ℃,间位油转化率提高,但是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深度氯化产物迅速增加,因此合适的反应温度为100 ℃。
2.4 氯化深度考察
在确定催化体系、优化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一
步考察氯化反应时间对间位油转化率和3,4-/2,5-DCNB 选择性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氯化反应深度。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4 h 左右时氯化反应深度控制较合适,在该条件下间位油转化率约78.8%,3,4-/2,5-DCNB 选择性83.0%,缩短反应时间,则间位油转化率偏低,继续延长时间原料间位油氯化速度减缓,同时3,4-/2,5-DCNB 以及2,3-DCNB 选择性明显下降,深度氯化产物TCNB 明显增加。
3 结论
研究了以硝基氯苯间位油为原料通氯气氯化制备3,4-/2,5-二氯硝基苯的工艺。通过工艺优化,确定采用FeCl3作为氯化催化剂,反应体系中水与Fe-Cl3的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100 ℃,时间为4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间位油转化率约78.8%,3,4-/2,5-DCNB 选择性为83.0%。
(摘自《上海化工》)endprint
氯苯硝化生产对硝基氯苯和邻硝基氯苯过程中,会有少量间硝基氯苯产生,在分离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的精馏、结晶过程中,间硝基氯苯会逐渐富集,并对邻硝基氯苯和对硝基氯苯的质量和能耗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定期排放间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的混合物(俗称间位油)。间位油中的间硝基氯苯含量约30%~40%、对硝基氯苯40%~50%、邻硝基氯苯10%~20%,由于这三种组分的物性比较接近,难以进一步分离。
目前间位油主要用途有三种,一是通过恒沸精馏分离间硝基氯苯,进一步精馏、结晶,提纯对硝基氯苯和邻硝基氯苯;二是生产氨基苯甲醚等产品,供下游染料企业使用;三是加氢后利用三种氯代苯胺的沸点、熔点以及酸碱性差异进行分离。
3,4-/2,5- 二氯硝基苯(3,4-/2,5-DCNB)是重要的农药、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可以采用精馏和结晶联合的方法分离。本文研究了间位油氯化制备3,4-/2,5-DCNB,具有原料成本低、工艺流程短、“三废”少等优势,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仪器:玻璃四口瓶、温度计、分液漏斗、氯气流量计、橡胶管、硅胶管、电动搅拌装置(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蠕动泵(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GC-14C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DB-1701 色谱柱(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等。
原料:间位油(含间硝基氯苯约37.8%、对硝基氯苯45.9%、邻硝基氯苯15.8%,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对邻硝分厂);KClO3 (99.0%,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I2 (99.8%,亚盛化工有限公司);浓硫酸(98%,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FeCl3 (98.0%,上海精化科技研究所);氯气;硫铁矿;铁丝。
1.2 反应原理
以间位油为原料氯化生成二氯硝基苯,推测其反应机理如式(1)所示。
氯化过程主要副产物是2,3-DCNB,另外随着氯化时间延长,有深度氯化产物三氯硝基苯、四氯硝基苯等多氯代硝基苯(简称TCNB)产生,反应分别见式(2)、(3)、(4)。
1.3 实验过程
500 mL 四口瓶投入250 g 间位油(约1.58mol)、8.68 g 无水FeCl3 (约0.05 mol)和0.90 g 水;升温至80 ℃物料熔融状态,开动搅拌通干燥Cl2,流量5 L/h(约0.22 mol/h);升温至100 ℃保温,反应5 h后开始中控氯化进度及副反应情况,反应结束关闭Cl2,在100 ℃通N2 约30 min 置换体系内残余Cl2 和HCl;碱洗,分层,取油层样溶解到苯中进行分析。
1.4 产品检测
间位油氯化反应液采用日本岛津GC-14C 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色谱柱为安捷伦DB-1701,采用N-2000 离线工作站读图,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物质的组成。色谱条件为:空气压0.05 MPa,氢气压0.05MPa,氮气压0.05 MPa;柱温130 ℃保留8 min,升温速率30 ℃/min,终温270 ℃保留10 min,汽化室、检测室温度270 ℃。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催化体系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间位油氯化制备3,4-/2,5-DCNB 属于芳香烃上的卤代反应,是典型的亲电取代反应,进攻芳环的活泼质点,都是氯正离子(Cl+),另外由于间位油芳环上有吸电子硝基(—NO2)的存在,对反应要求比较苛刻。目前报道催化硝基氯苯氯化的体系有KClO3-H2SO4、I2-H2SO4和金属卤化物等,其中KClO3-H2SO4体系中KClO3为氯化剂,需要加入其当量,而I2-H2SO4和金属卤化物(无水FeCl3)采用氯气作为氯化剂。不同催化体系间位油氯化效果如表1 所示。采用KClO3-H2SO4体系氯化,反应速度较快,但是3,4-/2,5-DCNB 选择性偏低,氯化过程消耗当量KClO3成本较高。I2-H2SO4 和FeCl3作催化剂,转化率相差不大,采用I2-H2SO4 体系3,4-/2,5-DCNB 选择性较好,但是反应结束会有大量废酸产生,不利于工业化实施。综合考虑选用FeCl3作催化剂。
2.2 水分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间位油的氯化通常采用无水FeCl3作催化剂,为了避免水分的影响,通常对氯气作干燥处理。但是也有资料表明,最有效的催化剂可能是三氯化铁的水合物,当两者摩尔比为1∶1 时,反应速率常数为
最大值。向反应体系加入一定量的水,并与无水体
系进行对比,结果如表2 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当水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 时,间位油氯化转化率最高,反应效果最好;进一步增加水用量,间位油转化率及3,4-/2,5-DCNB选择性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过量水的存在影响Cl+活性有关。
2.3 反应温度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硝基氯苯间位油苯环上有—NO2和—Cl 等钝化基团存在,影响苯环活泼性,增加了进一步氯代制3,4-/2,5-DCNB 的难度。控制合适的反应温度,能够加快反应速度,同时避免过度氯化生成多氯硝基苯。
从表3 可以看出,反应温度低于100 ℃,间位油转化率偏低,反应温度提高至110 ℃,间位油转化率提高,但是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深度氯化产物迅速增加,因此合适的反应温度为100 ℃。
2.4 氯化深度考察
在确定催化体系、优化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一
步考察氯化反应时间对间位油转化率和3,4-/2,5-DCNB 选择性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氯化反应深度。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4 h 左右时氯化反应深度控制较合适,在该条件下间位油转化率约78.8%,3,4-/2,5-DCNB 选择性83.0%,缩短反应时间,则间位油转化率偏低,继续延长时间原料间位油氯化速度减缓,同时3,4-/2,5-DCNB 以及2,3-DCNB 选择性明显下降,深度氯化产物TCNB 明显增加。
3 结论
研究了以硝基氯苯间位油为原料通氯气氯化制备3,4-/2,5-二氯硝基苯的工艺。通过工艺优化,确定采用FeCl3作为氯化催化剂,反应体系中水与Fe-Cl3的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100 ℃,时间为4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间位油转化率约78.8%,3,4-/2,5-DCNB 选择性为83.0%。
(摘自《上海化工》)endprint
氯苯硝化生产对硝基氯苯和邻硝基氯苯过程中,会有少量间硝基氯苯产生,在分离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的精馏、结晶过程中,间硝基氯苯会逐渐富集,并对邻硝基氯苯和对硝基氯苯的质量和能耗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定期排放间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的混合物(俗称间位油)。间位油中的间硝基氯苯含量约30%~40%、对硝基氯苯40%~50%、邻硝基氯苯10%~20%,由于这三种组分的物性比较接近,难以进一步分离。
目前间位油主要用途有三种,一是通过恒沸精馏分离间硝基氯苯,进一步精馏、结晶,提纯对硝基氯苯和邻硝基氯苯;二是生产氨基苯甲醚等产品,供下游染料企业使用;三是加氢后利用三种氯代苯胺的沸点、熔点以及酸碱性差异进行分离。
3,4-/2,5- 二氯硝基苯(3,4-/2,5-DCNB)是重要的农药、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可以采用精馏和结晶联合的方法分离。本文研究了间位油氯化制备3,4-/2,5-DCNB,具有原料成本低、工艺流程短、“三废”少等优势,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仪器:玻璃四口瓶、温度计、分液漏斗、氯气流量计、橡胶管、硅胶管、电动搅拌装置(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蠕动泵(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GC-14C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DB-1701 色谱柱(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等。
原料:间位油(含间硝基氯苯约37.8%、对硝基氯苯45.9%、邻硝基氯苯15.8%,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对邻硝分厂);KClO3 (99.0%,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I2 (99.8%,亚盛化工有限公司);浓硫酸(98%,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FeCl3 (98.0%,上海精化科技研究所);氯气;硫铁矿;铁丝。
1.2 反应原理
以间位油为原料氯化生成二氯硝基苯,推测其反应机理如式(1)所示。
氯化过程主要副产物是2,3-DCNB,另外随着氯化时间延长,有深度氯化产物三氯硝基苯、四氯硝基苯等多氯代硝基苯(简称TCNB)产生,反应分别见式(2)、(3)、(4)。
1.3 实验过程
500 mL 四口瓶投入250 g 间位油(约1.58mol)、8.68 g 无水FeCl3 (约0.05 mol)和0.90 g 水;升温至80 ℃物料熔融状态,开动搅拌通干燥Cl2,流量5 L/h(约0.22 mol/h);升温至100 ℃保温,反应5 h后开始中控氯化进度及副反应情况,反应结束关闭Cl2,在100 ℃通N2 约30 min 置换体系内残余Cl2 和HCl;碱洗,分层,取油层样溶解到苯中进行分析。
1.4 产品检测
间位油氯化反应液采用日本岛津GC-14C 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色谱柱为安捷伦DB-1701,采用N-2000 离线工作站读图,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物质的组成。色谱条件为:空气压0.05 MPa,氢气压0.05MPa,氮气压0.05 MPa;柱温130 ℃保留8 min,升温速率30 ℃/min,终温270 ℃保留10 min,汽化室、检测室温度270 ℃。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催化体系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间位油氯化制备3,4-/2,5-DCNB 属于芳香烃上的卤代反应,是典型的亲电取代反应,进攻芳环的活泼质点,都是氯正离子(Cl+),另外由于间位油芳环上有吸电子硝基(—NO2)的存在,对反应要求比较苛刻。目前报道催化硝基氯苯氯化的体系有KClO3-H2SO4、I2-H2SO4和金属卤化物等,其中KClO3-H2SO4体系中KClO3为氯化剂,需要加入其当量,而I2-H2SO4和金属卤化物(无水FeCl3)采用氯气作为氯化剂。不同催化体系间位油氯化效果如表1 所示。采用KClO3-H2SO4体系氯化,反应速度较快,但是3,4-/2,5-DCNB 选择性偏低,氯化过程消耗当量KClO3成本较高。I2-H2SO4 和FeCl3作催化剂,转化率相差不大,采用I2-H2SO4 体系3,4-/2,5-DCNB 选择性较好,但是反应结束会有大量废酸产生,不利于工业化实施。综合考虑选用FeCl3作催化剂。
2.2 水分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间位油的氯化通常采用无水FeCl3作催化剂,为了避免水分的影响,通常对氯气作干燥处理。但是也有资料表明,最有效的催化剂可能是三氯化铁的水合物,当两者摩尔比为1∶1 时,反应速率常数为
最大值。向反应体系加入一定量的水,并与无水体
系进行对比,结果如表2 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当水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 时,间位油氯化转化率最高,反应效果最好;进一步增加水用量,间位油转化率及3,4-/2,5-DCNB选择性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过量水的存在影响Cl+活性有关。
2.3 反应温度对氯化反应的影响
硝基氯苯间位油苯环上有—NO2和—Cl 等钝化基团存在,影响苯环活泼性,增加了进一步氯代制3,4-/2,5-DCNB 的难度。控制合适的反应温度,能够加快反应速度,同时避免过度氯化生成多氯硝基苯。
从表3 可以看出,反应温度低于100 ℃,间位油转化率偏低,反应温度提高至110 ℃,间位油转化率提高,但是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深度氯化产物迅速增加,因此合适的反应温度为100 ℃。
2.4 氯化深度考察
在确定催化体系、优化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进一
步考察氯化反应时间对间位油转化率和3,4-/2,5-DCNB 选择性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氯化反应深度。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4 h 左右时氯化反应深度控制较合适,在该条件下间位油转化率约78.8%,3,4-/2,5-DCNB 选择性83.0%,缩短反应时间,则间位油转化率偏低,继续延长时间原料间位油氯化速度减缓,同时3,4-/2,5-DCNB 以及2,3-DCNB 选择性明显下降,深度氯化产物TCNB 明显增加。
3 结论
研究了以硝基氯苯间位油为原料通氯气氯化制备3,4-/2,5-二氯硝基苯的工艺。通过工艺优化,确定采用FeCl3作为氯化催化剂,反应体系中水与Fe-Cl3的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100 ℃,时间为4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间位油转化率约78.8%,3,4-/2,5-DCNB 选择性为83.0%。
(摘自《上海化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