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4-10-30楚琼湘刘鹤翔单武雄朱巽王刚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新农村高职院校信息化

楚琼湘+刘鹤翔+单武雄+朱巽+王刚

摘 要:党中央与国务院多次强调农村信息化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在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提供共享信息资源与科技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通过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指出:可以通过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提高服务质量、整合专业建设资源和发挥农业技术专家的作用,凸显服务农村信息建设的优势与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农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98-03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多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2004年就部署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2012年强调“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2014年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强调了信息化支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核心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自身的优势与现代农业需求相结合,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对发展农村经济、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1 高职院校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1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信息人才培育,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 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立足点,也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高职院校不仅拥有大量网络信息人才,可以直接为当地农村建立良好的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为农民提供信息化服务。也可以与各级政府合作或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培养一批农村信息化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对农民开展信息化基本知识和信息应用技术技能的普及培训。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才培养,提高农业农村人才的农业信息应用能力,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与大学生村官培养、农村书屋建设等对农民进行信息使用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1.2 以专业建设为载体,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供共享信息资源 专业建设是农村信息化的优质资源。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以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为共同目标,以学校与产业界的人才共享、设施共享、技术共享为途径,实现无界化办学、融合教学,跨界合作,最终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的建设与农业农村科技平台的建设息息相关,实现专业建设资源与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的融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农村科技信息化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1.3 发挥人才、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作用,提供科技信息传播渠道 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应用。农业技术产品与应用相结合也是职业教育与农业企业合作的切入点。高职院校发挥人才、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作用,建立服务农业农村的科技服务平台,提供科技信息传播渠道,不仅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实现自身价值的必要之举。

2 高职院校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服务农业为特色的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是湖南省农业类专业最齐全、办学历史最悠久、在校生最多的涉农高职院校,运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打造了“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农产品交易和商务服务”、“农业技术咨询”3个农业信息化平台,助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

2.1 建“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学习”平台,推动学习型新农村建设

2.1.1 开发了系列农业新技术培训包资源 学院作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湖南省教育厅农业类专业免费单独招生试点学校。2011-2013年共计完成12 504人次的新型农民培训任务,单独招收并免费培养种养大户子弟360余人。培训内容涉及种植、养殖、农机、农产品加工等8个类别,新技术30余项。为开发共享性培训资源,学院专门设立了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累计投入1 000万元,建立了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省级以上教育重点项目网站21个,开发培训课程30门,已将这些资源整合成学院“网络教学机构平台”。目前,已向社会共享的电子数字化资源总量已达16TB,在线用户10 000余人,实现互动交流300余万次。

2.1.2 通过专业频道将农业科技信息送到村民手中 学院依托优势专业与省教育厅合作共建了“湖南教育网花卉宠物频道”,该频道面向社会大众提供科学、主流的生活服务类信息,就农业新技术应用开展交流互动。频道既为本院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平台,也为全省花卉、宠物等种养专业户和爱好者解决实际问题。学院安排有20位农业类专家教授直接参与专业频道的建设与咨询服务工作,并且不断把指导村民生产实践活动中的素材,优化成为频道资源,及时更新专业频道内容,使专业频道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信息化资源系统。同时,学院正在加大面向农业产业链的“种、养、加、机、贸”5个专业群的视频公开课程建设,将最终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涉农信息化终身学习平台。

2.1.3 开展“新农村信息化试点”服务新农村建设 为了将培训资源更好地用于新型农民的自主学习和提高农民素质。学院开发了“长沙市光明村居民终身学习平台”,为500户村民免费配发了访问账号,并举办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专题培训班。针对光明村产业特点开发了葡萄、枇杷等10多个方面的远程培训资源库,同时提供新农村管理、规划指导,供村民在线学习,推动新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光明村村民使用网络空间平台进行终生学习“是信息化走进农村、高校和现代农业需求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模式”。

2.2 建“农产品交易和商务服务”平台,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2.2.1 校企共建“湖南村村通”农产品交易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学院与湖南农讯村村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的“湖南村村通”农产品交易平台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主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庄、农业企业、学校、村民等提供农业技术、农产品交易和电子商务等服务,目前注册用户已达2万多个,基本实现了全省每个村庄都有平台终端。近3a来,学院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生已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营销网店900余个,以“任务包”方式承接了300余家农村企业网店的网站维护与网上订单处理业务。endprint

2.2.2 组建“校企联盟”,推动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学院利用“湖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平台,牵头组建了“休闲农业企业联盟”,并建立了“休闲农业企业联盟网站”。网站实现了对全省星级休闲农庄的导航、信息发布、消费预订、服务评价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我省休闲农业的网络营销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休闲农业走向品牌、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2.3 建“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平台,解决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 近几年来,学院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农业技术在线咨询服务平台,实现了专家教授与农民一对一的指导服务。主要途径包括:

2.3.1 赋予湖南“12316”三农服务热线新内涵 在2012年以前,湖南“12316”热线仅仅是单纯的农资打假投诉平台。学院与湖南省农业厅农业信息中心合作,通过遴选聘请种植、养殖、农机技术专家100余人,在2012年3月16日将湖南“12316”热线转变为集政策、科技、市场、打假投诉服务于一体的三农信息服务“一线通”,使其具有农业技术、政策在线咨询功能。

2.3.2 利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专家在线咨询 在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与“光明村居民终身学习平台”上,社会学习者可以在线留言,也可以上传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同时各类农业新技术培训班以班为单位建有QQ群。学院安排了20多名种植、养殖、农机方面的专家对在线用户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切实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3.3 利用专业频道开展在线交流 “湖南教育网花卉宠物频道”上设有“朱张渡口”论坛,学习者可以围绕某一技术或生产问题发表意见,实现与专家的互动交流。

3 高职院校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3.1 要采用多元化的农村信息服务方式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村村通”工程也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但相对城市来说,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网络不完善信息服务业落后等现实没有改变,还有不少农村直到现在都没有计算机,互联网使用率则更低。所以,针对农村的信息化服务不能局限于某种渠道,要进行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服务,如电话网、手机网和互联网,通过短信、彩信、手机报和农业网站等方式向农民提供农业信息。

3.2 要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的质量 政府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主体是普及信息化,建设与完善信息化应用平台和服务体系的关键。高职院校作为农村信息化的参与者,应注重信息数量与信息质量服务的发展方向,切实把握农村信息化的民生导向与科技应用内涵。重点在组建权威性高、实用性强、方便适用的全省农业农村综合资源和服务平台,突出农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农业生产等民生工程的发展导向,(下转112页)(上接99页)为农民特别是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提供统一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平台,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和购销便利。

3.3 整合专业建设资源,形成服务优势 高职院校应该依靠自身专业优势,与科技厅、农业厅等相关部门之间合作,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农业行业和农产品专业网站,形成与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与学校、政府科技信息网站联网的现代化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及信息的资源共享和传播通过各类信息的汇集分析、处理、集成与发布,及时为农业科技人员、农民提供最新的信息,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3.4 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专家的作用,形成服务特色 农业技术专家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主体力量,他们同样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能够承担重要任务。尽管高职院校在农业专家服务农业农村建设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如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等,但对于大多数的农民来说,能够一对一的接受专家咨询仍然是一种奢望。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构建专家咨询系统,农民和专家之间建立一个畅通、机动、灵活的交流平台。不仅凸显信息化的应用特征,更能打造出自身的服务特色。

参考文献

[1]蔡淑红,杜海英,蔡海燕,等.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4,18 (3):94-100.

[2]藏建莲等.新农村信息化发展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3(4):21-22.

[3]杨丽.探究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1:1,5.

[4]林国锦.着力服务民生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J].信息化建设,2014,4:19-20.

[5]邱吉.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科技平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1,15:94-96.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农村高职院校信息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