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方施肥对荔枝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4-10-30许志焕王敏姜祖俊王贻宣李晓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配方施肥荔枝产量

许志焕+王敏+姜祖俊+王贻宣+李晓霞

摘要:以妃子笑荔枝为试验材料,设置配方施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3个处理开展荔枝肥料效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21.22%,比空白区增产55.88%;相对于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新增纯收益8.75元/株;配方施肥对提高荔枝单产有极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配方施肥;生长性状;产量;荔枝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26-03

荔枝原产中国,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1]。海南省具备优越的热带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岭南地区重要的荔枝产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海南特别是海南南部地区荔枝上,从而获得价格上的优势,经济效益高于其他地区。但由于目前荔枝生产上施肥不平衡现象仍普遍存在,不仅降低了种植效益,而且荔枝品质难以提高,从根本上限制了种植效益的进一步提高[2]。本文通过田间校正试验,可以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为测土配方施肥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施肥配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设在海南省澄迈县热带作物种苗场荔枝园,地理坐标为北纬19.85406°,东经109.94239°。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色砖红壤,土壤理化性状如下:有机质2.03%,碱解氮96.43mg/kg,有效磷14.52mg/kg,速效钾63.42mg/kg,pH5.62。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荔枝品种为妃子笑,树龄8a;供试肥料:氮肥为46%尿素(海南富岛牌)、磷肥为16%钙镁磷肥(广东湛江产),钾肥为60%氯化钾(俄罗斯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2014年在海南省澄迈县热带作物种苗场荔枝园进行,具体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配方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表1)。其中配方施肥区面积为0.22hm2,种植荔枝110株;常规施肥区面积为0.22hm2,种植荔枝110株;不施肥区(即空白区)面积为0.02hm2,种植荔枝10株。配方肥的配制与施用:将配方区所需肥料均匀混合,分4次施入,第1次施采果肥,于2013年6月下旬施入,每株施散混肥1kg,沟施覆土;第2次施促梢肥,于2013年7月下旬施入,每株施散混肥1kg,沟施覆土;第3次施壮花肥,于2014年2月下旬施入,每株施散混肥0.5kg,沟施覆土;第4次施膨果肥,于2014年3月下旬施,每株施散混肥1kg,沟施覆土。其他管理与大田生产一样,荔枝收获时各小区单独计产,折算成单产。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图表都在MS EXCEL(2007)上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秋梢生长量的比较 第3次梢转绿后,于2013年10月22日在各处理区内随机选取5株荔枝树,在其东南西北4个方位1m高处选一枝条(分别以Ⅰ、Ⅱ、Ⅲ、Ⅳ、Ⅴ计),测量当年新梢的长度(表2)。

对表2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处理间枝条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地力对荔枝梢条长度的影响是主要的,这可能与荔枝的菌根特殊结构有关,也可能与往年大量施肥有关[3]。因此,荔枝生产上要注重培育良好的根系,促进地上部良好的生长势。东南西北方位的枝条长度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树冠未阴蔽,光照良好,生产上应注意合理修剪,改善园内光照,使枝条生长均匀。

2.2 不同处理单枝叶片数的比较 2013年12月1日,在3个处理内随机选5株荔枝树,在每株东南西北方位上选1根枝条(分别以Ⅰ、Ⅱ、Ⅲ、Ⅳ、Ⅴ计),计数叶片(表3)。由表3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处理间的单株叶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方位的枝条叶片数差异也不显著。

2.3 不同处理的平均单株果重比较 2014年5月10日、13日、18日,在配方施肥区和常规施肥区各选40株,在空白区选10株,分别采收记录10个单株果重。从表4可以看出,各处理平均单株果重差异不显著,但其平均数显示配方施肥区重量大于常规施肥区大于空白区。说明施肥对单果重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平均单果重主要是受种性的影响,这也与生产的实际情况相吻合[4]。

2.4 不同处理单株产量的比较 由表5可以看出,荔枝单株产量差异达极显著,配方施肥达9.93kg/株,常规施肥达8.19kg/株,空白区则为6.37kg/株。由表6可知,配方施肥区产量比常规施肥区增产21.22%,比空白区产量增产55.88%。相对于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新增纯收益8.75元/株,产投比为9.35。由以上分析可知,配方施肥极显著提高单株产量,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坐果率,同时由于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养分的比例更合理,显著提高了荔枝的保果效果[5]。

3 结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配方施肥对提高荔枝单产有极显著的作用,对提高坐果率有极显著的效果,且保果效果明显。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21.22%,比不(下转36页)(上接27页)施肥增产55.88%。相对于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新增纯收益8.75元/株,产投比为9.35。

参考文献

[1]李国良,姚丽贤,张政勤,等.广东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时空变化研究[J].土壤通报,2010,42(5):1081-1086.

[2]许书海.海南荔枝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10,34(4):74-76.

[3]李国良,姚丽贤,杨苞梅,等.肥料运筹对荔枝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5-20.

[4]刘 贤,刘 壮,吴曼峰,等.海南儋州荔枝园土壤养分现状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11(2):17-20.

[5]魏志远,孙娟,李松刚,等.海南中西部荔枝园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0):1883-1887.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要:以妃子笑荔枝为试验材料,设置配方施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3个处理开展荔枝肥料效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21.22%,比空白区增产55.88%;相对于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新增纯收益8.75元/株;配方施肥对提高荔枝单产有极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配方施肥;生长性状;产量;荔枝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26-03

荔枝原产中国,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1]。海南省具备优越的热带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岭南地区重要的荔枝产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海南特别是海南南部地区荔枝上,从而获得价格上的优势,经济效益高于其他地区。但由于目前荔枝生产上施肥不平衡现象仍普遍存在,不仅降低了种植效益,而且荔枝品质难以提高,从根本上限制了种植效益的进一步提高[2]。本文通过田间校正试验,可以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为测土配方施肥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施肥配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设在海南省澄迈县热带作物种苗场荔枝园,地理坐标为北纬19.85406°,东经109.94239°。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色砖红壤,土壤理化性状如下:有机质2.03%,碱解氮96.43mg/kg,有效磷14.52mg/kg,速效钾63.42mg/kg,pH5.62。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荔枝品种为妃子笑,树龄8a;供试肥料:氮肥为46%尿素(海南富岛牌)、磷肥为16%钙镁磷肥(广东湛江产),钾肥为60%氯化钾(俄罗斯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2014年在海南省澄迈县热带作物种苗场荔枝园进行,具体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配方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表1)。其中配方施肥区面积为0.22hm2,种植荔枝110株;常规施肥区面积为0.22hm2,种植荔枝110株;不施肥区(即空白区)面积为0.02hm2,种植荔枝10株。配方肥的配制与施用:将配方区所需肥料均匀混合,分4次施入,第1次施采果肥,于2013年6月下旬施入,每株施散混肥1kg,沟施覆土;第2次施促梢肥,于2013年7月下旬施入,每株施散混肥1kg,沟施覆土;第3次施壮花肥,于2014年2月下旬施入,每株施散混肥0.5kg,沟施覆土;第4次施膨果肥,于2014年3月下旬施,每株施散混肥1kg,沟施覆土。其他管理与大田生产一样,荔枝收获时各小区单独计产,折算成单产。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图表都在MS EXCEL(2007)上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秋梢生长量的比较 第3次梢转绿后,于2013年10月22日在各处理区内随机选取5株荔枝树,在其东南西北4个方位1m高处选一枝条(分别以Ⅰ、Ⅱ、Ⅲ、Ⅳ、Ⅴ计),测量当年新梢的长度(表2)。

对表2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处理间枝条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地力对荔枝梢条长度的影响是主要的,这可能与荔枝的菌根特殊结构有关,也可能与往年大量施肥有关[3]。因此,荔枝生产上要注重培育良好的根系,促进地上部良好的生长势。东南西北方位的枝条长度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树冠未阴蔽,光照良好,生产上应注意合理修剪,改善园内光照,使枝条生长均匀。

2.2 不同处理单枝叶片数的比较 2013年12月1日,在3个处理内随机选5株荔枝树,在每株东南西北方位上选1根枝条(分别以Ⅰ、Ⅱ、Ⅲ、Ⅳ、Ⅴ计),计数叶片(表3)。由表3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处理间的单株叶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方位的枝条叶片数差异也不显著。

2.3 不同处理的平均单株果重比较 2014年5月10日、13日、18日,在配方施肥区和常规施肥区各选40株,在空白区选10株,分别采收记录10个单株果重。从表4可以看出,各处理平均单株果重差异不显著,但其平均数显示配方施肥区重量大于常规施肥区大于空白区。说明施肥对单果重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平均单果重主要是受种性的影响,这也与生产的实际情况相吻合[4]。

2.4 不同处理单株产量的比较 由表5可以看出,荔枝单株产量差异达极显著,配方施肥达9.93kg/株,常规施肥达8.19kg/株,空白区则为6.37kg/株。由表6可知,配方施肥区产量比常规施肥区增产21.22%,比空白区产量增产55.88%。相对于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新增纯收益8.75元/株,产投比为9.35。由以上分析可知,配方施肥极显著提高单株产量,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坐果率,同时由于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养分的比例更合理,显著提高了荔枝的保果效果[5]。

3 结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配方施肥对提高荔枝单产有极显著的作用,对提高坐果率有极显著的效果,且保果效果明显。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21.22%,比不(下转36页)(上接27页)施肥增产55.88%。相对于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新增纯收益8.75元/株,产投比为9.35。

参考文献

[1]李国良,姚丽贤,张政勤,等.广东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时空变化研究[J].土壤通报,2010,42(5):1081-1086.

[2]许书海.海南荔枝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10,34(4):74-76.

[3]李国良,姚丽贤,杨苞梅,等.肥料运筹对荔枝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5-20.

[4]刘 贤,刘 壮,吴曼峰,等.海南儋州荔枝园土壤养分现状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11(2):17-20.

[5]魏志远,孙娟,李松刚,等.海南中西部荔枝园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0):1883-1887.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要:以妃子笑荔枝为试验材料,设置配方施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3个处理开展荔枝肥料效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21.22%,比空白区增产55.88%;相对于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新增纯收益8.75元/株;配方施肥对提高荔枝单产有极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配方施肥;生长性状;产量;荔枝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26-03

荔枝原产中国,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1]。海南省具备优越的热带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岭南地区重要的荔枝产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海南特别是海南南部地区荔枝上,从而获得价格上的优势,经济效益高于其他地区。但由于目前荔枝生产上施肥不平衡现象仍普遍存在,不仅降低了种植效益,而且荔枝品质难以提高,从根本上限制了种植效益的进一步提高[2]。本文通过田间校正试验,可以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效益,为测土配方施肥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施肥配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设在海南省澄迈县热带作物种苗场荔枝园,地理坐标为北纬19.85406°,东经109.94239°。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色砖红壤,土壤理化性状如下:有机质2.03%,碱解氮96.43mg/kg,有效磷14.52mg/kg,速效钾63.42mg/kg,pH5.62。

1.2 供试材料 供试荔枝品种为妃子笑,树龄8a;供试肥料:氮肥为46%尿素(海南富岛牌)、磷肥为16%钙镁磷肥(广东湛江产),钾肥为60%氯化钾(俄罗斯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2014年在海南省澄迈县热带作物种苗场荔枝园进行,具体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配方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表1)。其中配方施肥区面积为0.22hm2,种植荔枝110株;常规施肥区面积为0.22hm2,种植荔枝110株;不施肥区(即空白区)面积为0.02hm2,种植荔枝10株。配方肥的配制与施用:将配方区所需肥料均匀混合,分4次施入,第1次施采果肥,于2013年6月下旬施入,每株施散混肥1kg,沟施覆土;第2次施促梢肥,于2013年7月下旬施入,每株施散混肥1kg,沟施覆土;第3次施壮花肥,于2014年2月下旬施入,每株施散混肥0.5kg,沟施覆土;第4次施膨果肥,于2014年3月下旬施,每株施散混肥1kg,沟施覆土。其他管理与大田生产一样,荔枝收获时各小区单独计产,折算成单产。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图表都在MS EXCEL(2007)上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秋梢生长量的比较 第3次梢转绿后,于2013年10月22日在各处理区内随机选取5株荔枝树,在其东南西北4个方位1m高处选一枝条(分别以Ⅰ、Ⅱ、Ⅲ、Ⅳ、Ⅴ计),测量当年新梢的长度(表2)。

对表2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处理间枝条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地力对荔枝梢条长度的影响是主要的,这可能与荔枝的菌根特殊结构有关,也可能与往年大量施肥有关[3]。因此,荔枝生产上要注重培育良好的根系,促进地上部良好的生长势。东南西北方位的枝条长度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树冠未阴蔽,光照良好,生产上应注意合理修剪,改善园内光照,使枝条生长均匀。

2.2 不同处理单枝叶片数的比较 2013年12月1日,在3个处理内随机选5株荔枝树,在每株东南西北方位上选1根枝条(分别以Ⅰ、Ⅱ、Ⅲ、Ⅳ、Ⅴ计),计数叶片(表3)。由表3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处理间的单株叶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方位的枝条叶片数差异也不显著。

2.3 不同处理的平均单株果重比较 2014年5月10日、13日、18日,在配方施肥区和常规施肥区各选40株,在空白区选10株,分别采收记录10个单株果重。从表4可以看出,各处理平均单株果重差异不显著,但其平均数显示配方施肥区重量大于常规施肥区大于空白区。说明施肥对单果重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平均单果重主要是受种性的影响,这也与生产的实际情况相吻合[4]。

2.4 不同处理单株产量的比较 由表5可以看出,荔枝单株产量差异达极显著,配方施肥达9.93kg/株,常规施肥达8.19kg/株,空白区则为6.37kg/株。由表6可知,配方施肥区产量比常规施肥区增产21.22%,比空白区产量增产55.88%。相对于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新增纯收益8.75元/株,产投比为9.35。由以上分析可知,配方施肥极显著提高单株产量,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坐果率,同时由于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养分的比例更合理,显著提高了荔枝的保果效果[5]。

3 结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配方施肥对提高荔枝单产有极显著的作用,对提高坐果率有极显著的效果,且保果效果明显。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21.22%,比不(下转36页)(上接27页)施肥增产55.88%。相对于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新增纯收益8.75元/株,产投比为9.35。

参考文献

[1]李国良,姚丽贤,张政勤,等.广东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时空变化研究[J].土壤通报,2010,42(5):1081-1086.

[2]许书海.海南荔枝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10,34(4):74-76.

[3]李国良,姚丽贤,杨苞梅,等.肥料运筹对荔枝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5-20.

[4]刘 贤,刘 壮,吴曼峰,等.海南儋州荔枝园土壤养分现状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11(2):17-20.

[5]魏志远,孙娟,李松刚,等.海南中西部荔枝园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0):1883-1887.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配方施肥荔枝产量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荔枝熟了
日光温室甜瓜配方施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