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玉米杂交种皖甜21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4-10-30张玮童有才陈洪俭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选育甜玉米

张玮+童有才+陈洪俭

摘 要:甜玉米新品种“皖甜210”是以自选系“皖甜系2”为母本,外引系“77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甜210参加安徽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2a平均鲜穗667m2产量795.3kg,比对照增产5.9%。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国家玉米东南区种植。

关键词:甜玉米;皖甜210;选育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21-02

甜玉米籽粒含有丰富和均衡的营养成分,具有较好的口感,因此深受消费者青睐[1]。近年来,由于甜玉米市场需求猛增,种植规模逐年扩大[2]。因此,选育口味佳、产量高、抗性好的甜玉米新品种是育种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3]。为此,我们通过对国外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改良,选育出优良自交系,通过杂交,筛选出甜玉米新品种“皖甜210”。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皖甜210,亲本组合为“皖甜系2×776”,母本皖甜系2,是1988年从美国引进的超甜玉米综合种,选择优良单株自交4次,混粉1次,再自交3次选育而成。父本776是1988年从美国引进的甜玉米自交系,2007年冬在海南组配“皖甜系2×776”。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长势强,抗性好,品尝口感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2010年推荐参加安徽省鲜食玉米预试,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鲜食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

2 产量表现

2008年在阜南参加本单位鲜食玉米新组合鉴定,鲜穗平均667m2产728kg,比对照苏糯1号增产15.9%。2010年参加安徽省鲜食玉米预试,平均667m2产738.9kg,比对照增产11.8%,产量居第2位,9个试点7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增产点数达78%。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鲜食玉米区试,2011年8个试点汇总,6增2减,增产点数达75%。平均鲜穗667m2产779.7kg,比对照增产11.53%,居第2位;2012年9个试点汇总,4增5减,增产点数达44%。平均667m2产810.8kg,比对照增产0.3%,产量居第5位。2a17点次10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稳产性较好。2a平均鲜穗667m2产量795.3kg,比对照增产5.9%。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性状 皖甜210幼苗绿色,叶鞘绿色,第1叶尖端圆到匙形。该品种株型半紧凑,出苗至采收76d。叶片数20片左右,雄穗分枝26左右,花药黄绿色,颖壳绿色。无色花丝,茎支持根绿色。株高264cm,穗位107.3㎝,穗长20.3㎝,穗粗4.5cm,秃尖1.7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7左右,百粒重29.5g,果穗筒型 ,穗轴白色,粒淡黄色。

3.2 品质 扬州大学农学院理化测定:2a平均,皮渣率9.9%,可溶性总糖14.6%,还原糖5.77%。2011-2012年经安徽省鲜食玉米组组织专家鉴定,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2a平均为86.6分,品质达国家2级标准。

3.3 抗性 皖甜210抗性好,倒伏率为4.9%,倒折率为0.8%,田间记载病害轻。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隔离种植 甜玉米必须隔离种植,防止串粉。一般采取空间隔离法或是时间隔离法进行隔离,也就是种植田块300m内不能种植其他类型玉米或是在播种甜玉米前后至少20d内不能播种其他类型玉米。精细播种,确保播种质量:精细整地,足墒浅播,细土盖种,覆土要匀,防止板结。播深3cm,保证一播全苗。

4.2 播期 适时早播,抢墒播种:一般地温稳定在10~12℃时抢墒播种最为适时。播种时间,春播以3月底4月初为宜,若地膜覆盖可提前7~10d。

4.3 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株距25cm,行距60cm,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每667m2留苗4 500株左右。

4.4 施肥技术 重施基肥,667m2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40kg左右。早追苗肥,5~6叶期667m2施尿素15kg;补施穗肥,10~12叶期667m2施尿素15kg左右。

4.5 病虫草防治 化学除草: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每667m2用40%阿特拉津+50%乙草胺(75+75mL),兑水50mL进行封闭式喷雾;玉米苗后2~6叶期,在杂草2~5叶期,杂草出齐时喷药,5mL苞卫+90mL专用助(下转56页)(上接21页)剂/667m2,兑水15~20kg/667m2;及时排涝和灌溉;及时防治虫害:苗期用2.5%的“敌杀死”药液,配成1 500倍药液,消灭“地老虎”;在玉米喇叭口期。每667m2用Bt乳剂150~200mL(每g含100亿孢子),拌煤渣或细沙3~6kg制成颗粒剂,每株撒施颗粒剂1~2g,将其直接丢施在玉米喇叭口内,防治玉米螟。

4.6 适时采收 甜玉米的收获期对其品质和商品价格影响很大。为使玉米果穗籽粒饱满,外观品质佳,采收时间是授粉后20~25d之间。采摘时应连苞叶采下,并迅速上市。

5 制种技术要点

采用空间隔离,玉米制种田周围500m以内不能种植非父本玉米;若种植高秆作物进行隔离则制种田四周高秆作物的宽度应在50m以上;若选择时间隔离,制种田最后一期亲本和周围玉米播期要错开20d以上。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或过3~4d在边角地再播少量父本(约1/3),以增加花粉量和延长散粉期;父母本行比以1∶4为宜。为保证制种质量,严格去杂去劣。去掉特大,过弱、过小,杂色苗,留颜色一致,大小均匀苗。母本雄穗刚刚露头时就带1~2片叶及时、彻底、干净的拔除雄穗。授粉结束后将父本全部砍去。

参考文献

[1]胡建广,子明,余良,等.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概况与发展方向[J].玉米科学,2004,12(1):12-15.

[2]姚文华,韩学莉,汪燕芬,等.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1):1-8.

[3]杨久臣,任军,王建明,等.甜玉米新品种品甜8号选育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44.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选育甜玉米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甜玉米品种“闽甜4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春季甜玉米和反季节四季豆轮作栽培技术
甜玉米—新甜玉15号
施肥对甜玉米物质形成累积特征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