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表演中的紧张与放松
2014-10-30辛璇
辛璇
摘要:在声乐演唱中,动听的歌声必然融合多方面因素,恰到好处的协调配合才能产生预期效果。紧张和放松在声乐表演中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该如何克服不必要的紧张去自然的演唱十分值得探寻。本文以声乐表演中易造成表演者情绪的紧张为切入点,从演唱技术、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整体认识声乐表演技巧。
关键词:声乐表演 紧张 放松
声乐表演是一门对技术性和心理状态要求极高的艺术,一名合格的声乐表演者要同时具有娴熟的技巧和从容淡定利用技巧完成歌曲的能力。紧张和放松是始终贯穿至演唱过程中的,适当的紧张会促进适当的放松,若能量得不到释放,肌体运动则会失去平衡,造成生理紧张。所以,该如何运用紧张和放松成为声乐表演中的热门研究课题。
一、声乐表演中的紧张情绪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1.技术因素
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具备科学道理,单拿发声分析,发声原意指产生嗓音或声响就能听见的效果,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歌唱发声的目的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需求的各种技术环境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而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技能,并对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予以调节,从而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最终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然而很多演唱者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科学的发声技巧进行练习,进而使歌唱时的状态受到影响,还会连带产生一系列的歌唱发生问题,形成技术上的问题。也正是由于技术缺陷,声乐表演者会产生一种紧张心理,内心恐惧在演唱过程中会影响技术问题。
2.心理因素
声乐是演唱者表达内心情感、认识和需求的一种载体,只有打动人心和勾起听众共鸣的歌曲才能奉为经典。学习声乐从初始的演唱技巧到后续情感的进一步升华都需要演唱者除了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外,还要利用心理因素表现情感。即所谓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则在看似简单的表象下面还蕴含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通常演唱者在声乐表演中会遇到以下心理困境:首先,心理紧张;造成心理紧张最直接因素则是个体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或即将要面临事务的重要性,心理方面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压力,进而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影响结果。人在面对比赛、面试、上台表演等都会有明显的“心不在焉”、“飘忽不定”等心理紧张表现,其中怯场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是心理紧张的典型代表,演唱会会有声音嘶哑、气息上浮、口干舌燥,严重者还会有失语忘调等现象。虽然心理紧张是声乐表演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但也因人而异,有的演唱者能迅速调整好状态进入角色,而有的演唱者则因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依旧陷入困难的表演状态。其次消极的心理暗示;暗示是常见的心理活动之一,多表现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前者能为个体带来正能量,帮助其摆脱所面临的困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处环境。后者的效果与积极暗示恰好相反,演唱者的大脑会往往会被跑调、串词、“额嗯”等暗示占据,一般会引起消极暗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如面对特殊或比较重要的情况,演唱者在类似情况下心理状态自然有所改变,心理受外界氛围造成压力。如缺乏个人舞台经验或个人心理防御机制不健全,一旦遇到问题,能想出及时解决的方法很少,从而产生负面情绪。
3.生理因素
声乐演唱和其他艺术相比有着固有的特殊性,即嗓子就是其表演工具,也是每天使用的,这非常娇贵的人体器官,一旦有任何不适变会影响歌唱效果。如日常生活的感冒,此类病情必然会波及嗓子,导致其发炎,喉部肿痛及鼻塞和身体疲惫等症状,在上述条件下自然不能正常歌唱。此外,女生每月特定的生理周期也会影响演唱。除了发声器官以外,歌唱状态还受个人身体素质影响,若表演者身体健康且具备良好的声乐信心,在表演场面自然比体弱多病且缺乏自信心的演唱者优秀。总而言之,由于声乐表演的特殊性,生理因素中的先天身体素质和后天的保养锻炼很容易影响歌唱状态。
(二)外部因素
一般情况下,演唱者可能会因任何一种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紧张心理,例如从小的练习场所走上宽广的舞台,由于表演者长期在狭小的练习场所,面对的只有乐器和辅导教师,环境比较自由,不受束缚,心理紧张程度低,比较清楚自己的演唱状态和音色状态,较容易调节心态。而舞台则面对的是广大观众,心理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演唱者会下意识怀疑自己声音能否在大环境里舒展开来,再加上台下观众的一举一动和舞台灯光刺激,空间种种变化都会引起演唱者心理紧张,影响歌唱状态。
二、声乐表演中的“松”
放松顾名思义指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放松,然而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这里的放松并非绝对的,绝对的松就是松懈和松垮,正常演唱中的松指放松而不懈怠,是积极和兴奋的。歌唱同时也是一种运动,演唱者应清楚用力和放松的点在何处,只有做到恰当的用力和自然的放松,演唱效果才会达到最佳。声乐中的放松是建立在合理和适度用力的基础上,松弛美好的声音都在于正确的用力。歌唱中的放松多指心态和心理的放松,要产生美好的歌唱欲望,相关的歌唱器官和肌肉群则应赋有弹性及合理的紧张度。从生理角度分析,肌肉终端有弹性地交替收缩活动后才能放松相关肌肉和肌肉群,相反,懈怠和松垮的肌肉却缺少弹性,处于缩短状态,肌肉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紧张。其实歌唱正确状态是各种力运用恰当,还有与发声等器官相协调。有些演唱者盲目追求效果,无原则放松全身,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出现较多的问题。例如大部分声乐演唱者认为吹气和嘘着唱即是放松,结果长了小结,所以,要学会正确用力和正确演唱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某一喉部肌肉在歌唱中如果正确运用则是十分自然的,这些肌肉也会因正确的气息、起音和音的形成而正常工作,不会受到其他作用干扰,完全自由和放松。放松一词在这里表示是缺少紧,它和贯通应该造成一个腔体及所做出的肌肉应和使劲儿。如唱半声,它要求声带紧张地闭合好,有强有力的呼吸控制,将半声腔体准确地送至共鸣位置上,达到外松里紧。声音漂亮的人能很清楚的把握力的运用和协调,并且知道该用力部分的不可协调性、不可随意支配性就与生俱来的惰性,上述条件都说明了只有恰当地掌握它的分寸并协调才能是真正学会这些该用的力,更好地协调歌唱状态。
三、准确把握声乐表演中的紧张和放松的技巧
(一)从技术上做到紧张与放松
1.姿态
如果说声乐的乐器是人类本身,那么歌唱时的姿态则是乐器的形态,会直接影响舞台台风和歌声质量的好坏。歌唱的姿势多以站姿为主,且保证不能松垮。例如身体和头颈该放置于何种角度十分值得探究,若头部过于前倾,会给颈部及两侧肌肉带来紧张感,喉头不自觉的向上提。相应的,如果头部过于后倾同样也会产生紧张感,压迫下颚和喉部。若胸腔抬的过高,呼吸会受到横膈膜的影响,导致气息上提。除此之外,身体重心后倾会使胸腹僵硬,气不通顺,促使喉颈造成紧张,进而对呼吸造成不良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在解决方面可以寻求一个力,如沿着脊椎向上到脖子、头顶一直向下到坐骨形成一种上下伸展的力,仿佛被人同时从上下两头拉直和拉长,这种伸展“力”的感觉是建立在脊柱伸展拉直的基础上,为增大横膈膜的活动空间,自然舒展两肩、胸廓及两肋部分,头颈角度端正自如,从脚跟到后脑勺一直到头顶都很坚实,而前面从前额、下巴到胸腹既松弛又舒展,两腿稍稍分开,重心稍微前倾,这样一来,不仅演唱时不费力气,舞台风貌也有优雅。总而言之,演唱姿态要达到手脚自如和身心合一的感觉,人要站立,无数肌肉都要积极活动来抵抗地心的吸引力,还要对连接每一根骨头的关节压力与拉力进行平衡,这种肌肉的高效运动就是所谓的“紧张”,然而身体还要自然挺立达到放松自然,有一种舒展感,即所谓的“放松”,只有把握好紧张和放松的水平,才能实现高水准的演出状态。
2.喉头、呼吸、吐字等技术
实际上,紧张和放松具有对立统一的双面性,在歌唱技术中该放松就放松,该紧张就紧张。从众多演唱经验中可看出,主要运用呼吸、吐字、发声等肌肉运动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紧张。如果在演唱过程中一个呼吸记号占用的时间或适当的休息都可以称为暂时的缓冲,也被称为放松。大部分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会出现不合时宜的紧张和放松,如肩胛、下巴、面部肌肉、胸部、颈项等不能自我控制和不自觉地紧张,主要是因歌唱的舌头、喉咙、软腭、会厌、横膈膜等处的肌肉没有做到适宜的紧张和放松,还可以说是由于发音器官和字、声、气没有恰当的协调一致发挥作用,使不该使用的肌肉动作不得不作为力量进行替补,违反演唱时的各个肌肉运动的自然规律。为此,可从以下方面解决上述问题。
(1)喉头与真声、假声问题;中国传统唱法的低音部分无论男声还是女声都用真声,而高音部分都用假声。当从低向上连起来演唱时女声往往会在“mi、fa”上换假声时会出现发闷、破裂、空虚现象,主要是因为喉头没有挡住向上而来的空气的压力,声带再突然向上移动时被吹开,进而出现漏气和洒气现象,气息失去强有力的支持。男声会比女声高一个八度的地方发生同样的情况。而解决上述问题需混合中声区的真声和假声,保持喉头稳定的向下状态,自然可以解决中声区真假混声问题。具体练习方法为:先用“微声”对准焦距和焦点,并滑来滑去予以联系,以此不断掌握假声、混声、真声互相转化,实现假变真,真变假,在同一位置上,真声就是假声,假声就是真声,二者互通有无,且声音在转换强弱方面流畅。
(2)喉头与呼吸问题;呼吸是支撑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前提,而对于歌唱来说,呼吸要用于句子长短、音高、音量及用声变化和控制能力方面,日常生活中呼吸一秒中便可完成,若放置演唱过程中,呼吸则是为了支撑乐句且变为声带振动的声能。发声是以为发声和以气为动力的两种目的,同时二者也相对矛盾统一,面对此状况要求喉头向下挡住向上来的呼气压力,因为向上来的空气压力与声带一起产生一种自然的空气动力作用,也能适当的与向下挡气的喉保持平衡,进而吹开声带。在歌唱时要避免三种情况,一是声带靠拢闭合,过大的挡气能力导致气滞住不能通常,流动感更是不能体现。二是声带靠拢闭合的肌肉动作不协调,导致声门不够稳定,空凝交错,音色时暗时量,严重还会“发抖”。三是气大于声而失去平衡,大量气息未引起振动而溢出。
(3)字与声、喉头与吐字的问题;一谈起“字与声”下意识就会联想“字正腔圆”四字,也是中国传统理论上对歌唱的要求。将字正腔圆四字拆开分析,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牵制。歌唱的人声旋律的组成为语言和乐音,是文字语言和音乐结合的声乐艺术,不管对声音品质的追求,还是对文字语言的强调都不能忽视。其中“字”的强调在于歌词,要求清晰易懂的传递到听众耳中,更高一层的含义则是唱出语言的于韵味和美感,让听众由词意本身展开联想。对声音品质的追求也有两个层面,如要求声音富有光彩和圆润,有明显的强弱变化。若声的要求达到相关标准,字却连最低标准都没达到,那么更像欣赏纯音乐。声乐艺术之所以和其他艺术不同,除了它本身的语言和诗词之美,还要有发声歌唱,最重要的理清吐字和发声的关系,吐字时,唇、舌、齿、喉这几个部位用力,先吐字音后吐母音,舌头用力,吐完字音后马上吐母音,母音正好在舌根、软腭的口腔后部,在喉头向下档气的地方形成和延长。不少演唱者在实践过程中不能正确摆正“字”和“声”的关系,结果自然产生反复和浪费时间。声乐表演的目的是大众化和民族化,科学化的演唱才能被群众接受和喜爱,实际表演经验明确指出,过于或及早追求民族化只会适得其反,前提是除去“声”和“字”等一般规律。总而言之,字和声在每个歌曲和每一乐句中展现的内容也存有差异,有时会为了整体共鸣和气势而牺牲相关字的细腻。所以,应寻求最恰当的方式融合字与声,从而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二)从心理状态上做到紧张与放松
首先做好充分的表演前期准备工作;大部分声乐演唱者会产生紧张情绪和前期准备工作不当有关,对作品的熟练程度不够。而缓解紧张情绪的有效方法则是增强平时作品练习,熟练掌握表演内容,即便在表演过程中出现头脑发白和情绪紧张状况,也能依靠惯性完成演出。表演人员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不断提升自身基础掌握能力。除了提升基础之外,还要提升自信心,自信来自于实力,台上表演的自信心则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表演者在收到积极的暗示后不仅会展现作品本身的内涵,还会将情感融入至表现中,缓解紧张情绪,专注表演。其次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声乐表演的最高境界是“感动”、“融化”及“号召”,对于每个声乐表演者来说在达到巅峰状态之前都要有最佳的表演状态,不同阶段需要克服不同的“高原期”。相关教育心理学认为:在练习过程中,高原期是表现某一练习时期的成绩不佳的停滞现象,而形成此现象的原因多为学习任务过于复杂、过于固定化或学习动机减弱等。将此道理带入声乐表演中也是如此,表演者要走出高原期,克服瓶颈问题,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此模式是具备理性化和科学化,从内部因素寻找突破口,通过努力改变非正常状态,而不是以消极和气馁的态度面对,从而顺利走过“高原期”。第三增加表演实践经验;通常来说,人一旦处于熟悉的环境氛围中,心理和情绪是平复的,相反处于陌生的环境,心境自然会有所改变,更多的出现恐惧和惊慌。声乐表演人员在陌生的场地上面对音响、灯光及众多观众都会出现情绪紧张现象,影响演出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应不断增加表演人员实践表演经验,借用日常练习舞台帮助其大脑内潜意识接受并适应外界条件,进而将心理和情绪和调节至利于表演的最佳状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表演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管是学习还是锻炼都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紧张是演唱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然而若因紧张而降低演唱效果,则是一种不够成熟和完善的表现。应正确掌握演唱中的正确的发声、呼吸、吐字等声乐技术,改善紧张产生的心理或生理问题,用力得当,保证声音的松弛性,从而完美地达到演出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晓妮,杨敏.声乐表演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3).
[2]李建萍.声乐表演中的紧张情绪产生及解决策略[J].音乐大观,2013,(9).
[3]于贵祥.声乐表演紧张与焦虑心理分析及疏导[J].大舞台,2011,(1).
[4]张宫华.浅谈声乐表演中的紧张情绪产生及解决策略[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11).
[5]杨訾涵.试析心理因素与声乐表演的相互关系[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徐静璇.歌唱中如何调节“紧张”与“放松”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