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肖邦《f小调幻想曲》为例谈谈钢琴演奏中音色的选择与处理
2014-10-30李梓洁
李梓洁
摘要:在钢琴演奏中如何取得动听良好的完美音色音质效果,是我们在平时的钢琴学习与演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肖邦《f小调幻想曲》为例,结合自身的多年钢琴学习与演奏的经验,谈谈钢琴演奏中如何选择合适动听的音色并加之处理。
关键词:钢琴演奏 音色 选择 处理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当代音乐及美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魏廷格先生在他的著作《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中对“什么是好的声音”这一问题是这样解答的:“我们一定听说过,某钢琴家弹出的音色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就不是一样两样。音乐需要各种各样的声音。音乐需要的声音都是好的声音。好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声音。例如,初学者都弹奏过的《娇嫩的花》和《骑士》所要求的声音性质是不同的,但都是好的声音。概括的说,各种力度、各种明暗度、各种从柔和到坚实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等等的声音都是需要的,也都是好的。”魏廷格先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让笔者深深体会到,在钢琴演奏中,音色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在钢琴学习中极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钢琴演奏中选择动听的、适合的音色并加之处理呢?本文将以肖邦《f小调幻想曲》为例,谈谈钢琴演奏中音色的选择与处理。
首先,在钢琴的演奏中如果想要取得动听良好的完美音色音质效果,要了解各个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不同作品所要求的不同音色及触键要求等原理。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不同的风格特征,那么演奏者就要根据这些方面去想象、聆听、反复尝试寻找最理想、最适合的钢琴音色及触键方法,这也就成为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任务。
以肖邦《f小调幻想曲》为例,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优秀作曲家之一,他的《f小调幻想曲》是一首单乐章性质的大型乐曲,具有史诗性和戏剧性的音乐性格,这与他的叙事曲很相近,但它的规模比叙事曲更大、更复杂。在这首幻想曲中有诸多音乐形象,且各不相同,它们鲜活而富有个性,其中温柔抒情的形象与感情炽烈的戏剧性形象相互交替,使之戏剧性特别突出。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演奏体验把肖邦《f小调幻想曲》中的演奏音色归为以下几类:
一、庄严沉重的音色
肖邦《f小调幻想曲》开头以缓慢的速度、柔和的力度、均匀的节奏开始,给人一种庄严沉重的感觉。在弹奏这种感觉的音色时,首先指尖一定要有“抓键”的感觉,下键的速度要控制得当,过快或过慢的速度都不能准确表达庄严沉重的音色感觉,速度过快,弹奏出来的音色就会尖锐一些,表达不出沉重的感觉,下键过慢,力量在缓慢下键的过程中会逐渐被消耗,传递到琴键时的音色就会柔弱无力,更加表达不出庄严沉重的感觉,所以,控制好下键的速度对于音色的表达十分关键。再者,手臂的放松程度也很关键,庄严沉重的音色必定是厚重的,厚重的音色是既不尖锐又很有穿透感的音色,在表达这种音色时,我们的手臂就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把整个手臂的力量完全传送到我们的指尖,我们的指尖才能进一步弹奏出这样的音色,所以手臂的放松对于音色的表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悲伤忧郁的音色
此部分以及其缓慢的速度、pp的力度、自由的节奏仿佛像我们诉说着一种难分难舍、离别时悲伤忧郁的画面形象。这种悲伤忧郁的音色在演奏时,首先不能用指尖触键,因为指尖触键弹奏出的音乐会尖锐一些,不适合此处音色的表达,应把我们的手指放平,用指肚触键,抚摸般触摸琴键,把力量缓缓的通过指肚送达琴键,给人一种朦胧忧郁的感觉。再者,手臂的力量需要控制,因为此处的力度要求是pp,只有把pp的力度感觉正确的诠释,才能达到悲伤忧郁的效果。
三、轻盈活泼的音色
此部分以较快的速度、mf的力度、流水般的节奏给我们一种轻盈活泼的感觉,在演奏这种音色时,首先指尖与琴键的接触面积要小,因为只有接触面积小一些,才能更快的跑动,当然指尖要有晶莹剔透的“抓键“的感觉,使音色更加集中更加清脆悦耳。再者手臂和手腕的放松也尤其重要,记得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先生曾经说过:“弹琴时我们的手臂要像绸带一样自由放松。”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在此部分的演奏中十分关键,因为能够快速跑动的基础和前提就是手臂和手腕游刃有余的自由移动,只有这两个部位的自由移动才能带动我们指尖的快速跑动。
四、坚定有力的音色
此部分是本曲的高潮部分,全部由左右手同步的八度大和弦组成,ff的力度贯穿始终,气势蓬勃壮观,音色坚定有力。演奏这种音色时,首先指尖要牢牢抓住每一个和弦,下键要快,再者手臂的力量要完全投入到演奏中,对每一个和弦的把位、和弦与和弦之间把位的衔接要十分清楚流畅。身体的力量在这里也要助我们一臂之力。这种音色的演奏对我们自身力量的爆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总之,笔者认为钢琴演奏这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感悟。多动脑、勤思考才能使我们演奏出来的音乐更加迷人动听!
参考文献:
[1]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