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中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2014-10-30赵宏成刘刚吴川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安全隐患安全生产作用

赵宏成+刘刚+吴川

摘 要:煤矿的安全事故近年来频频发生,安全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使我国的煤矿开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充分保障我国煤矿安全,需要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文章重点研究了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了技术管理的实施,探讨技术管理对安全生产是否有成效,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是否能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动煤矿企业朝着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作用;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煤矿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70-02

煤矿生产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煤矿职工生命安全、煤矿企业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涉及社会稳定,因此,探讨如何在新的时期创新煤炭安全管理,对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安全生产与煤矿技术管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技术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要想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煤矿安全管理本身就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每个环节管理技术都有参与,而煤矿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技术管理的复杂性。

煤矿的合理开采必须由技术管理作为有力的支撑,对于煤矿的开采,是需要一系列合理的技术设计方案的。煤矿技术工作人员要善于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才能为有计划的、有规律的、科学合理的开采提供依据。不仅如此,设计方案还要经得起验证,也就是进行前期的技术勘察,详细记载总结工作中的各项数据,经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原有的科学原则制定出合理的开采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煤矿的开采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工作中来自不同方面的因素,考虑是否会对开采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能要考虑到开采前期的各项因素,还要能预测开采过程和开采后期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故,并设计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补救措施,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在开采的过程中要对即将开采的流程进行合理的配置。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先进的开采设备会给开采带来便利。

2 实验方法

2.1 试验对象

选取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的煤矿开采企业、河南省的煤矿开采企业和山西省的煤矿开采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的各个煤矿均未进行安全隐患防范未进行技术管理,需要说明的是,此对照组都是回顾性的,回顾以前的煤矿生产,实验组则是全部对安全隐患进行技术管理。

2.2 研究内容

2.2.1 井下泥石流安全隐患及其技术管理措施

井下泥石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矿区植被的破坏,再加上煤矿开采后煤炭短时间内不会再生,这样就造成了地面的架空,进而地面逐渐下降,一遇到雨水天气,大量的雨水便向地势较低的地方流去,低洼、架空的地方便成了众矢之的,而煤坑附近煤渣的特点是:松散,摩擦力小,难以抵挡洪水,煤渣便随洪水一块形成泥石流向矿井冲击。煤矿采集过程中常会越到井下泥石流,因为采煤矿区植被往往破坏很严重,如果是在雨季,采煤中越到泥石流自然灾害就更常见了,泥石流一旦发生,常常会造成采煤工作面的淹没,之后的施工就无法方进行,如果雨量过急、过猛、过大,泥石流也会很凶猛,那么井下工作人员来就不及躲避,人员伤亡的状况就有可能发生。井下泥石流会严重影响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管理措施:①加强监测力度;②填平矿坑;③控制煤矿储蓄量。第一,要求矿工了解雨季时节,了解雨季特点,加强监测力度,在容易发生积水的地方,应当及时修建排水沟,将水排走,防止洪水流入矿中。第二,在雨季来临之前,用装运机械如装运机、推土机等在雨季来临之前把坍塌的矿坑填平,然后用压路机压实,以免发生坍塌。第三,药要加强放矿的管理,有效控制主溜井的煤矿储蓄量,以防止积水的发生,此外。最好在振动放矿机的出口放置一些捆扎好的木垛子。用来控制矿流量。

2.2.2 冒顶片帮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技术管理措施

在雨季时,地表雨水渗透到矿井之后还会引发冒顶片帮的灾害,冒顶片帮能使煤层的稳定性变差,继而冒顶片帮将会越发严重。冒顶片帮不仅会影响到工人的采煤正常进程,还会造成设备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冒顶片帮的防治措施:冒顶片帮的治理措施有加强管理、排水、灵活运用混凝土支护、采用光面爆破等措施:第一,在采煤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对挖掘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缩短巷道维护,从而为采煤工作节约时间。第二,采煤的巷道应当尽量减少积水,来保证巷道的坚实,使采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第三,爆破方法最好采取光面爆破,尽可能减少对巷道周围的破坏,维护巷道的安全和平整。第四,施工人员应当灵活运用混凝土来支护。

2.2.3 职工培训不到位和技术管理措施

根据调查的相关资料,已经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造成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煤炭企业管理人员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们没有关注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还没有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就急于安排他们从事煤矿生产方面的直接操作。而且从事煤炭生产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也是不可抗力因素决定的。特别是在煤矿生产前线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他们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事故防范能力不足,安全意识应急能力不足,自律意识几乎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来说也比较差。

2.2.4 创新煤炭企业职工培训方式

创建多层次的安全教育系统,专业性公众应该送到省级专门的培训中心开展培训,而一般煤矿工种的人员到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实训,保证每一名一线生产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都得到相应职位的培训,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

3 结果分析

对照组如图1所示,实验组如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的对比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泥石流事故发生率从15起降到8起,冒顶片帮事故由10起降到4起;河南省的泥石流事故从8起降到5起,冒顶片帮事故由7起降到2起;山西省的泥石流事故从20起降到10起,冒顶片帮事故由16起降到6起.由于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事故发生率大幅度降低。由此可见,煤矿安全生产中技术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它们不仅可以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同时提高了使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如此一来,煤矿采集事业就会朝着更加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亚杰.谈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创新[J].科技风,2012,(13).

[2] 李信君.采煤安全技术分析[J].科技咨询,2012,(26).

摘 要:煤矿的安全事故近年来频频发生,安全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使我国的煤矿开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充分保障我国煤矿安全,需要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文章重点研究了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了技术管理的实施,探讨技术管理对安全生产是否有成效,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是否能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动煤矿企业朝着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作用;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煤矿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70-02

煤矿生产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煤矿职工生命安全、煤矿企业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涉及社会稳定,因此,探讨如何在新的时期创新煤炭安全管理,对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安全生产与煤矿技术管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技术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要想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煤矿安全管理本身就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每个环节管理技术都有参与,而煤矿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技术管理的复杂性。

煤矿的合理开采必须由技术管理作为有力的支撑,对于煤矿的开采,是需要一系列合理的技术设计方案的。煤矿技术工作人员要善于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才能为有计划的、有规律的、科学合理的开采提供依据。不仅如此,设计方案还要经得起验证,也就是进行前期的技术勘察,详细记载总结工作中的各项数据,经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原有的科学原则制定出合理的开采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煤矿的开采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工作中来自不同方面的因素,考虑是否会对开采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能要考虑到开采前期的各项因素,还要能预测开采过程和开采后期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故,并设计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补救措施,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在开采的过程中要对即将开采的流程进行合理的配置。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先进的开采设备会给开采带来便利。

2 实验方法

2.1 试验对象

选取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的煤矿开采企业、河南省的煤矿开采企业和山西省的煤矿开采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的各个煤矿均未进行安全隐患防范未进行技术管理,需要说明的是,此对照组都是回顾性的,回顾以前的煤矿生产,实验组则是全部对安全隐患进行技术管理。

2.2 研究内容

2.2.1 井下泥石流安全隐患及其技术管理措施

井下泥石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矿区植被的破坏,再加上煤矿开采后煤炭短时间内不会再生,这样就造成了地面的架空,进而地面逐渐下降,一遇到雨水天气,大量的雨水便向地势较低的地方流去,低洼、架空的地方便成了众矢之的,而煤坑附近煤渣的特点是:松散,摩擦力小,难以抵挡洪水,煤渣便随洪水一块形成泥石流向矿井冲击。煤矿采集过程中常会越到井下泥石流,因为采煤矿区植被往往破坏很严重,如果是在雨季,采煤中越到泥石流自然灾害就更常见了,泥石流一旦发生,常常会造成采煤工作面的淹没,之后的施工就无法方进行,如果雨量过急、过猛、过大,泥石流也会很凶猛,那么井下工作人员来就不及躲避,人员伤亡的状况就有可能发生。井下泥石流会严重影响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管理措施:①加强监测力度;②填平矿坑;③控制煤矿储蓄量。第一,要求矿工了解雨季时节,了解雨季特点,加强监测力度,在容易发生积水的地方,应当及时修建排水沟,将水排走,防止洪水流入矿中。第二,在雨季来临之前,用装运机械如装运机、推土机等在雨季来临之前把坍塌的矿坑填平,然后用压路机压实,以免发生坍塌。第三,药要加强放矿的管理,有效控制主溜井的煤矿储蓄量,以防止积水的发生,此外。最好在振动放矿机的出口放置一些捆扎好的木垛子。用来控制矿流量。

2.2.2 冒顶片帮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技术管理措施

在雨季时,地表雨水渗透到矿井之后还会引发冒顶片帮的灾害,冒顶片帮能使煤层的稳定性变差,继而冒顶片帮将会越发严重。冒顶片帮不仅会影响到工人的采煤正常进程,还会造成设备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冒顶片帮的防治措施:冒顶片帮的治理措施有加强管理、排水、灵活运用混凝土支护、采用光面爆破等措施:第一,在采煤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对挖掘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缩短巷道维护,从而为采煤工作节约时间。第二,采煤的巷道应当尽量减少积水,来保证巷道的坚实,使采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第三,爆破方法最好采取光面爆破,尽可能减少对巷道周围的破坏,维护巷道的安全和平整。第四,施工人员应当灵活运用混凝土来支护。

2.2.3 职工培训不到位和技术管理措施

根据调查的相关资料,已经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造成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煤炭企业管理人员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们没有关注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还没有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就急于安排他们从事煤矿生产方面的直接操作。而且从事煤炭生产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也是不可抗力因素决定的。特别是在煤矿生产前线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他们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事故防范能力不足,安全意识应急能力不足,自律意识几乎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来说也比较差。

2.2.4 创新煤炭企业职工培训方式

创建多层次的安全教育系统,专业性公众应该送到省级专门的培训中心开展培训,而一般煤矿工种的人员到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实训,保证每一名一线生产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都得到相应职位的培训,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

3 结果分析

对照组如图1所示,实验组如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的对比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泥石流事故发生率从15起降到8起,冒顶片帮事故由10起降到4起;河南省的泥石流事故从8起降到5起,冒顶片帮事故由7起降到2起;山西省的泥石流事故从20起降到10起,冒顶片帮事故由16起降到6起.由于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事故发生率大幅度降低。由此可见,煤矿安全生产中技术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它们不仅可以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同时提高了使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如此一来,煤矿采集事业就会朝着更加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亚杰.谈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创新[J].科技风,2012,(13).

[2] 李信君.采煤安全技术分析[J].科技咨询,2012,(26).

摘 要:煤矿的安全事故近年来频频发生,安全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使我国的煤矿开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充分保障我国煤矿安全,需要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文章重点研究了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了技术管理的实施,探讨技术管理对安全生产是否有成效,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是否能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动煤矿企业朝着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作用;安全隐患;安全生产;煤矿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70-02

煤矿生产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煤矿职工生命安全、煤矿企业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涉及社会稳定,因此,探讨如何在新的时期创新煤炭安全管理,对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安全生产与煤矿技术管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技术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要想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煤矿安全管理本身就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每个环节管理技术都有参与,而煤矿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技术管理的复杂性。

煤矿的合理开采必须由技术管理作为有力的支撑,对于煤矿的开采,是需要一系列合理的技术设计方案的。煤矿技术工作人员要善于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才能为有计划的、有规律的、科学合理的开采提供依据。不仅如此,设计方案还要经得起验证,也就是进行前期的技术勘察,详细记载总结工作中的各项数据,经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原有的科学原则制定出合理的开采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煤矿的开采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工作中来自不同方面的因素,考虑是否会对开采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能要考虑到开采前期的各项因素,还要能预测开采过程和开采后期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故,并设计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补救措施,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在开采的过程中要对即将开采的流程进行合理的配置。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先进的开采设备会给开采带来便利。

2 实验方法

2.1 试验对象

选取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的煤矿开采企业、河南省的煤矿开采企业和山西省的煤矿开采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的各个煤矿均未进行安全隐患防范未进行技术管理,需要说明的是,此对照组都是回顾性的,回顾以前的煤矿生产,实验组则是全部对安全隐患进行技术管理。

2.2 研究内容

2.2.1 井下泥石流安全隐患及其技术管理措施

井下泥石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矿区植被的破坏,再加上煤矿开采后煤炭短时间内不会再生,这样就造成了地面的架空,进而地面逐渐下降,一遇到雨水天气,大量的雨水便向地势较低的地方流去,低洼、架空的地方便成了众矢之的,而煤坑附近煤渣的特点是:松散,摩擦力小,难以抵挡洪水,煤渣便随洪水一块形成泥石流向矿井冲击。煤矿采集过程中常会越到井下泥石流,因为采煤矿区植被往往破坏很严重,如果是在雨季,采煤中越到泥石流自然灾害就更常见了,泥石流一旦发生,常常会造成采煤工作面的淹没,之后的施工就无法方进行,如果雨量过急、过猛、过大,泥石流也会很凶猛,那么井下工作人员来就不及躲避,人员伤亡的状况就有可能发生。井下泥石流会严重影响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管理措施:①加强监测力度;②填平矿坑;③控制煤矿储蓄量。第一,要求矿工了解雨季时节,了解雨季特点,加强监测力度,在容易发生积水的地方,应当及时修建排水沟,将水排走,防止洪水流入矿中。第二,在雨季来临之前,用装运机械如装运机、推土机等在雨季来临之前把坍塌的矿坑填平,然后用压路机压实,以免发生坍塌。第三,药要加强放矿的管理,有效控制主溜井的煤矿储蓄量,以防止积水的发生,此外。最好在振动放矿机的出口放置一些捆扎好的木垛子。用来控制矿流量。

2.2.2 冒顶片帮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技术管理措施

在雨季时,地表雨水渗透到矿井之后还会引发冒顶片帮的灾害,冒顶片帮能使煤层的稳定性变差,继而冒顶片帮将会越发严重。冒顶片帮不仅会影响到工人的采煤正常进程,还会造成设备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冒顶片帮的防治措施:冒顶片帮的治理措施有加强管理、排水、灵活运用混凝土支护、采用光面爆破等措施:第一,在采煤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对挖掘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缩短巷道维护,从而为采煤工作节约时间。第二,采煤的巷道应当尽量减少积水,来保证巷道的坚实,使采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第三,爆破方法最好采取光面爆破,尽可能减少对巷道周围的破坏,维护巷道的安全和平整。第四,施工人员应当灵活运用混凝土来支护。

2.2.3 职工培训不到位和技术管理措施

根据调查的相关资料,已经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造成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煤炭企业管理人员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们没有关注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还没有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就急于安排他们从事煤矿生产方面的直接操作。而且从事煤炭生产的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也是不可抗力因素决定的。特别是在煤矿生产前线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他们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事故防范能力不足,安全意识应急能力不足,自律意识几乎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来说也比较差。

2.2.4 创新煤炭企业职工培训方式

创建多层次的安全教育系统,专业性公众应该送到省级专门的培训中心开展培训,而一般煤矿工种的人员到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实训,保证每一名一线生产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都得到相应职位的培训,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

3 结果分析

对照组如图1所示,实验组如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的对比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泥石流事故发生率从15起降到8起,冒顶片帮事故由10起降到4起;河南省的泥石流事故从8起降到5起,冒顶片帮事故由7起降到2起;山西省的泥石流事故从20起降到10起,冒顶片帮事故由16起降到6起.由于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事故发生率大幅度降低。由此可见,煤矿安全生产中技术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它们不仅可以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同时提高了使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如此一来,煤矿采集事业就会朝着更加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亚杰.谈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创新[J].科技风,2012,(13).

[2] 李信君.采煤安全技术分析[J].科技咨询,2012,(26).

猜你喜欢

安全隐患安全生产作用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