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汉字书写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4-10-30赵颖
赵颖
汉字书写是每个有知识的国人信手拈来的事情,会写汉字本身算不了什么本事,小学生都可以。然而,却不是每个国人都能真正写好汉字。如果能写得一手好字,那一定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情。前一段时间,“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中国亿万电视观众面前着实火了一把,究其原因,不正是因为国人对说好、认好、写好汉字的普遍认同和渴望,才出现汉字听写、书写热吗!但必须看到,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老师认真教授、个人勤学苦练等因素外,能找到一本好的书法教材就是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高度重视书法教育,科学编写好书法教材,才能为汉字书写插上腾飞的翅膀。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学目标,特别是2013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从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与要求等方面对书法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为书法教材编写指明了方向。但如何根据《指导纲要》精神,真正编写好书法教材,把蓝图变为现实呢?笔者认为应抓住三个“紧扣”。
紧扣语文课程编写书法教材
《指导纲要》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就要求在书法教材编写中应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内容。我们常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不紧贴语文课程这张“皮”,书法教材之“毛”就没有了根基。而当前一些书法教材在编写时,内容仅限于汉字的规范书写,只能算“写字”教材,实现不了《指导纲要》提出的“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以及“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另外有一些书法教材,过度强调书法艺术的自身规律,将重点放在书法技能训练及审美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内容与中小学语文课程严重脱节,只是将历朝历代书法名家的古帖进行简单的选取、排列、组合,选字生冷偏难,繁体简体不分,楷隶行篆杂糅,难度衔接跳跃,不能真正与语文课程配套学习,偏离了书法教育的目标。
《指导纲要》在“教学用书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学用书的编写应该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高中语文、美术、艺术等相关课程标准和本纲要的有关要求”,明确规定小学低年级《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要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4“基本字表”,参考同学期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以硬笔书写的范例和书写练习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指导内容。因此,在编写书法教材时,一定要考虑与语文课程紧密结合,合理安排。首先,要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书法艺术规律是构成书法教材的两条主线,在书法技能讲解与练习方面,始终遵循书法艺术的基本规律,做到讲解准确、书写规范。在书写内容的选择方面,则要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来进行,讲解典型例字选自教材生字表,书写练习内容来源于生词表和课文精彩段落,结合语文课程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内容进行书写训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次,要把握各学段的重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小学低年级学段,书写练习的要求与语文课程标准相矛盾的时候,要有适度的调整,使之与语文课程标准相适应。在小学高年级及初中、高中阶段,识字已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则应考虑在教材中逐渐增加书法技能的指导,加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从而体现书法课程的特点。
紧扣学生学习规律编写书法教材
《荀子》中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书法学习亦如此。《指导纲要》就明确提出要“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比如,从书写工具看,小学生初学书法应首先学用铅笔,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学习使用钢笔和毛笔;从书写技法看,应先以书写笔画为起点,一般从结构简单的字到结构复杂的字,从单字练习到篇章练习,从观察例字、描红、仿影、临帖到独立书写。与此相应,配套的书法教材也要有科学性、系统性。但是,当前一些书法教材没有注意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初中低年级、中高年级的过渡,以及不同学段学习内容的阶段性、连续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容量、难易度方面没有合理的安排,没有做到循序渐进。那到底如何把握学生学习书法的规律呢?
在编写小学书法教材时,小学低年级要学用铅笔,参考同期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以硬笔书写的范例和书写练习为主体,学习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指导内容。小学中、高年级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学习使用钢笔和毛笔,以硬笔楷书、行楷和毛笔楷书为主体,硬笔习字格由田字格、方格逐渐过渡到运用通行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逐步提高书写速度,力求整齐、美观。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书写技法的指导内容,以及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
在编写初中书法教材时,要“以硬笔行楷字书写练习和毛笔楷书经典碑帖临摹为主体”,因为小学阶段是不可能完成硬笔书法的全部学习内容的,钢笔行楷及行书的学习更适合初中、高中阶段。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毛笔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学生在中小学之后的学习阶段以及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仍将以硬笔为主要书写工具。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以硬笔字的练习为主,毛笔字可作为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的途径之一。《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硬笔书写教学要贯穿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全过程”。
另外,《指导纲要》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在“目标与内容”部分分设了硬笔和毛笔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按照这一要求,在编写书法教材时,硬笔与毛笔教材就应该分册编写,使整套教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满足书法教学的需要。
紧扣科学评价标准编写书法教材
书法是一门艺术,书法教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是使学生写好汉字的重要促进手段,书法学科甚至比其他学科更强调评价即反馈和矫正的教学模式。现行的书法教材,很多都没有设计关于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或者评价设计过于简单,只是以“优秀”“良好”“合格”等简单的标准或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书法的效果,忽视了书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情感、技法、能力、个性等方面的进步发展,忽略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以及书写习惯的养成。必须指出,书法教材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成体系,就不能产生积极效应,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甚至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
《指导纲要》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要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旨在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情趣。”不同学段的评价重点有所不同。“小学低、中年级的书写评价,要重视对基本笔画、结构的正确把握;关注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小学高年级还要关注书写的美观与流利。”对初中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只有在书法教材中建立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才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那如何在书法教材中设计好评价板块呢?
首先,应灵活采取多渠道的评价方式。书法学习效果评价不应局限于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且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家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等,在学生的互评下,在家长的鼓励下,在教师的建议下,使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分析反思,不断提高书法水平,培养书法兴趣。
其次,应区分不同阶段的评价方法。比如,像小学低年级书法教材设计评价标准,就应从笔画、结构等方面入手采取“圈点法”的设计,在圈点满意的笔画、习字过程中,使学生审视学习成果;而高年级书法教材则应从点画用笔、结构安排、作品布局、章法等方面入手采取“批注法”的设计,对学生进行专题评价,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再次,应科学设计实用的评价板块。比如,在教材中设计阶段性评价板块,根据学习评价的需要,设计出单元(学期)评价表,在每单元和每学期抽出时间让师生共同评价,交流书法学习体会。再比如,可以设计作品创作栏目板块,将学生每一阶段的书法练习作业、书法作品作为学习效果评价对象,以此检验学生学习书法的成效,增添学生学习书法的动力。
(作者单位系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