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干人工控制干预技术在干旱区城市绿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2014-10-30仲坚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摘要:指出了干旱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在改善目标与原始生态本底、资源需求与可供给水之间存在较多矛盾与问题,从资源节约方面提出了若干解决技术,对缓解资源紧缺矛盾,解决该类关键技术问题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干旱区;控制干预;生态廊道;生境创建;客土;节水降耗

收稿日期:20140604

作者简介:仲坚(1961—),甘肃陇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与园林工程咨询、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0402

1项目概述

克拉玛依市为典型资源型城市,是世界级油气富集区,经过数十年建设发展,成就了雄厚的石油工业基础,可以为我国及周边国家提供整备油气产业技术、装备、产品乃至管理服务。为顺利推进城市发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克拉玛依市政府先后提出了建设新疆北疆区域经济中心、新型工业化城市的目标。而后又提出了打造克拉玛依——白碱滩城镇组群为“世界石油城市”发展目标。

由此发展目标引导,新一轮城市设计在城市绿地体系方面大尺度勾画12条生态廊道于克白城镇组群间,主旨为构建城镇组群区域生态网络体系,强化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大幅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休闲场所,并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强化城镇组群间的联系,促进城镇组群一体化建设,为建设城市绿道和慢行廊道系统构建本底条件,进一步扩展城市绿地的复合性功能,在干旱区实现生态宜居型城市建设(图1)。

2问题、矛盾与目标修订

克拉玛依——白碱滩城镇组群区域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典型干旱区城市,降水量多年平均约120mm,降水稀少,城镇组群近域除过玛纳斯河早年已干涸断流外,几无河流分布,域内冲沟一般处于干涸状态,仅在持续较大量降水条件下才有地表径流,但都流程短,流量小,集汇于金龙镇至白碱滩一带附近呈团斑状,均为咸化湿地,且由于原始集汇水坡面被城市建设不断切分,已呈现迅速退化状态,无法作为灌溉水源利用。

近年来城市发展建设所用水资源均由白杨河等外域调入,各类产业水资源耗用量与现状可供资源量接近平衡,在如此大规模发展将使得水资源供给与需求关系出现严重问题。对此克拉玛依政府并未动摇决心,拟以调度产业结构,增加供水工程中间储汇功能以及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增供城市绿化用水。

对应生态廊道专项设计,确定以节水为核心的若干人工控制干预技术成为此项矛盾与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也由此提出对人们一般认识意义上的绿地目标在绿地结构构成方面做出技术上的调整,在保障主体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目标不致过多减弱影响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实现节水降耗目标。

对此,生态廊道设计区划不同对应城市用地区段为城市绿地区段与城市外缘绿地区段,分别不同区段设计不同人工干预水平的绿地结构形态,也使得不同区段及其绿地结构满足城市用地对应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也同时使得外缘绿地在景观形态方面满足城市绿洲景观向周边旱生荒漠景观的有机过度。

3控制干预技术

在本项设计中所涉及控制干预技术具体分为植物配置技术、基础生境创建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例如:在微空间域使用旱生灌木与中生乔木及灌木在不同人工创建生境和不同干预水平条件下组合配置使用,实现中生植物配置空间滴灌灌溉,间配的旱生植物空间免灌溉,两者比例由设计目标调控。

在生境创建技术方面,采用间带及间段状客土方式以及客土于植物根系有效分布层,其上部覆盖粗砾以起到切断地表土壤毛细现象,以减少水分蒸失,同时还能起到增加植穴土体配重防止乔木风倒的作用,滴灌管穿埋于粗砾间可以保护其不受紫外线照射延长使用寿命,并且粗砾还能保护滴头不致发生在负压状态下有泥浆水倒吸而导致的滴头堵塞问题。在间带及间段状客土条件下,灌溉与客土均实现了人工调控比例下的干预量值,从面积规模角度而言,干预比例可分别不同绿地标准从30%~70%间选择,在上述手法复合式应用情况下,可期望实现45%~85%的植被覆盖度,以及0.5~0.9的郁闭度。换言之即就是用一般滴灌用水定额30%~70%的耗水量即可达到上述目标。

在山前倾斜冲蚀地貌区利用小规模地表径流使用格宾网箱装填粗砾横切置摆,分段品字型布局,形成微型透水堰坝,使其过流集土、滞流积土,促进适生植物自然落种萌生,并随着水土保持效应渐进发展,植被发生正向演进,盖度水平最终与该法所创建的生境水平相平衡。

诸如此类,还有鱼鳞型集流沟技术、人工沙田技术、生态袋客土及微地形集土技术等生境创建技术,分别对应解决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被重建。

植物分空间选择配置,城市内域以乔木为主,以实现较大绿量和较高郁闭度,发挥较高的生态功能效应和景观功能效应;城市外缘递减过度至以旱生灌木为主,且逐渐降低灌溉干预及客土干预水平,直至免灌溉水平(图2~5)。

依上述方法,绿地景观形态依配置结构不同,可呈现各种城市绿地景观形态、河谷次生林景观形态、荒漠河岸林景观形态以及荒漠灌木林景观形态。

5结语

应用上述技术,克拉玛依市已实施部分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对缓解用水紧张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上述技术原理简单,集成应用的工艺难度也较低,易于使用。同时较传统绿地造价经济,运行维护亦较传统绿地简洁宜行。

此项技术支持下的问题是部分绿地将是非全态绿地,减少了部分中生草本植物成分或是未能支持使用该类植物作整体绿地地被,绿地的使用性状与景观多样性水平受到一些影响。

与克拉玛依市相类似,多数干旱区城市原始生态本底均为荒漠半荒漠生态类生境,与人类所期望的宜居生境存在巨大反差,因而干旱区城市的建设决策者有着对城市绿地建设目标的更迫切的希求,在城市规划决策行为方面多会有超越性行为。充分应用上述以水资源节约为核心的干旱区绿地营造集成技术,以求得在受限资源量水平下实现较大规模绿地建设,以满足各类城市绿地建设需求,实现宜居城市建设,从而保障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意义重大。当然,城市规划若能以受限资源为先决因子,控制规划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绿地规模与尺度于科学合理范畴内,将是城市建设首要之举。

参考文献:

[1] 黄培祐.干旱区生境特征及其农业发展的对策[J].中国农业,2003(11).

[2] 黄培祐,倪萍.干旱区的城市圣经特征与绿洲化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6).2014年9月1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9期陈晓楠:简析石羊河流域林业建设与水系改善自然与生态

摘要:指出了干旱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在改善目标与原始生态本底、资源需求与可供给水之间存在较多矛盾与问题,从资源节约方面提出了若干解决技术,对缓解资源紧缺矛盾,解决该类关键技术问题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干旱区;控制干预;生态廊道;生境创建;客土;节水降耗

收稿日期:20140604

作者简介:仲坚(1961—),甘肃陇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与园林工程咨询、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0402

1项目概述

克拉玛依市为典型资源型城市,是世界级油气富集区,经过数十年建设发展,成就了雄厚的石油工业基础,可以为我国及周边国家提供整备油气产业技术、装备、产品乃至管理服务。为顺利推进城市发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克拉玛依市政府先后提出了建设新疆北疆区域经济中心、新型工业化城市的目标。而后又提出了打造克拉玛依——白碱滩城镇组群为“世界石油城市”发展目标。

由此发展目标引导,新一轮城市设计在城市绿地体系方面大尺度勾画12条生态廊道于克白城镇组群间,主旨为构建城镇组群区域生态网络体系,强化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大幅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休闲场所,并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强化城镇组群间的联系,促进城镇组群一体化建设,为建设城市绿道和慢行廊道系统构建本底条件,进一步扩展城市绿地的复合性功能,在干旱区实现生态宜居型城市建设(图1)。

2问题、矛盾与目标修订

克拉玛依——白碱滩城镇组群区域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典型干旱区城市,降水量多年平均约120mm,降水稀少,城镇组群近域除过玛纳斯河早年已干涸断流外,几无河流分布,域内冲沟一般处于干涸状态,仅在持续较大量降水条件下才有地表径流,但都流程短,流量小,集汇于金龙镇至白碱滩一带附近呈团斑状,均为咸化湿地,且由于原始集汇水坡面被城市建设不断切分,已呈现迅速退化状态,无法作为灌溉水源利用。

近年来城市发展建设所用水资源均由白杨河等外域调入,各类产业水资源耗用量与现状可供资源量接近平衡,在如此大规模发展将使得水资源供给与需求关系出现严重问题。对此克拉玛依政府并未动摇决心,拟以调度产业结构,增加供水工程中间储汇功能以及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增供城市绿化用水。

对应生态廊道专项设计,确定以节水为核心的若干人工控制干预技术成为此项矛盾与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也由此提出对人们一般认识意义上的绿地目标在绿地结构构成方面做出技术上的调整,在保障主体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目标不致过多减弱影响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实现节水降耗目标。

对此,生态廊道设计区划不同对应城市用地区段为城市绿地区段与城市外缘绿地区段,分别不同区段设计不同人工干预水平的绿地结构形态,也使得不同区段及其绿地结构满足城市用地对应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也同时使得外缘绿地在景观形态方面满足城市绿洲景观向周边旱生荒漠景观的有机过度。

3控制干预技术

在本项设计中所涉及控制干预技术具体分为植物配置技术、基础生境创建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例如:在微空间域使用旱生灌木与中生乔木及灌木在不同人工创建生境和不同干预水平条件下组合配置使用,实现中生植物配置空间滴灌灌溉,间配的旱生植物空间免灌溉,两者比例由设计目标调控。

在生境创建技术方面,采用间带及间段状客土方式以及客土于植物根系有效分布层,其上部覆盖粗砾以起到切断地表土壤毛细现象,以减少水分蒸失,同时还能起到增加植穴土体配重防止乔木风倒的作用,滴灌管穿埋于粗砾间可以保护其不受紫外线照射延长使用寿命,并且粗砾还能保护滴头不致发生在负压状态下有泥浆水倒吸而导致的滴头堵塞问题。在间带及间段状客土条件下,灌溉与客土均实现了人工调控比例下的干预量值,从面积规模角度而言,干预比例可分别不同绿地标准从30%~70%间选择,在上述手法复合式应用情况下,可期望实现45%~85%的植被覆盖度,以及0.5~0.9的郁闭度。换言之即就是用一般滴灌用水定额30%~70%的耗水量即可达到上述目标。

在山前倾斜冲蚀地貌区利用小规模地表径流使用格宾网箱装填粗砾横切置摆,分段品字型布局,形成微型透水堰坝,使其过流集土、滞流积土,促进适生植物自然落种萌生,并随着水土保持效应渐进发展,植被发生正向演进,盖度水平最终与该法所创建的生境水平相平衡。

诸如此类,还有鱼鳞型集流沟技术、人工沙田技术、生态袋客土及微地形集土技术等生境创建技术,分别对应解决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被重建。

植物分空间选择配置,城市内域以乔木为主,以实现较大绿量和较高郁闭度,发挥较高的生态功能效应和景观功能效应;城市外缘递减过度至以旱生灌木为主,且逐渐降低灌溉干预及客土干预水平,直至免灌溉水平(图2~5)。

依上述方法,绿地景观形态依配置结构不同,可呈现各种城市绿地景观形态、河谷次生林景观形态、荒漠河岸林景观形态以及荒漠灌木林景观形态。

5结语

应用上述技术,克拉玛依市已实施部分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对缓解用水紧张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上述技术原理简单,集成应用的工艺难度也较低,易于使用。同时较传统绿地造价经济,运行维护亦较传统绿地简洁宜行。

此项技术支持下的问题是部分绿地将是非全态绿地,减少了部分中生草本植物成分或是未能支持使用该类植物作整体绿地地被,绿地的使用性状与景观多样性水平受到一些影响。

与克拉玛依市相类似,多数干旱区城市原始生态本底均为荒漠半荒漠生态类生境,与人类所期望的宜居生境存在巨大反差,因而干旱区城市的建设决策者有着对城市绿地建设目标的更迫切的希求,在城市规划决策行为方面多会有超越性行为。充分应用上述以水资源节约为核心的干旱区绿地营造集成技术,以求得在受限资源量水平下实现较大规模绿地建设,以满足各类城市绿地建设需求,实现宜居城市建设,从而保障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意义重大。当然,城市规划若能以受限资源为先决因子,控制规划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绿地规模与尺度于科学合理范畴内,将是城市建设首要之举。

参考文献:

[1] 黄培祐.干旱区生境特征及其农业发展的对策[J].中国农业,2003(11).

[2] 黄培祐,倪萍.干旱区的城市圣经特征与绿洲化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6).2014年9月1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9期陈晓楠:简析石羊河流域林业建设与水系改善自然与生态

摘要:指出了干旱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在改善目标与原始生态本底、资源需求与可供给水之间存在较多矛盾与问题,从资源节约方面提出了若干解决技术,对缓解资源紧缺矛盾,解决该类关键技术问题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干旱区;控制干预;生态廊道;生境创建;客土;节水降耗

收稿日期:20140604

作者简介:仲坚(1961—),甘肃陇南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与园林工程咨询、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0402

1项目概述

克拉玛依市为典型资源型城市,是世界级油气富集区,经过数十年建设发展,成就了雄厚的石油工业基础,可以为我国及周边国家提供整备油气产业技术、装备、产品乃至管理服务。为顺利推进城市发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克拉玛依市政府先后提出了建设新疆北疆区域经济中心、新型工业化城市的目标。而后又提出了打造克拉玛依——白碱滩城镇组群为“世界石油城市”发展目标。

由此发展目标引导,新一轮城市设计在城市绿地体系方面大尺度勾画12条生态廊道于克白城镇组群间,主旨为构建城镇组群区域生态网络体系,强化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大幅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休闲场所,并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强化城镇组群间的联系,促进城镇组群一体化建设,为建设城市绿道和慢行廊道系统构建本底条件,进一步扩展城市绿地的复合性功能,在干旱区实现生态宜居型城市建设(图1)。

2问题、矛盾与目标修订

克拉玛依——白碱滩城镇组群区域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典型干旱区城市,降水量多年平均约120mm,降水稀少,城镇组群近域除过玛纳斯河早年已干涸断流外,几无河流分布,域内冲沟一般处于干涸状态,仅在持续较大量降水条件下才有地表径流,但都流程短,流量小,集汇于金龙镇至白碱滩一带附近呈团斑状,均为咸化湿地,且由于原始集汇水坡面被城市建设不断切分,已呈现迅速退化状态,无法作为灌溉水源利用。

近年来城市发展建设所用水资源均由白杨河等外域调入,各类产业水资源耗用量与现状可供资源量接近平衡,在如此大规模发展将使得水资源供给与需求关系出现严重问题。对此克拉玛依政府并未动摇决心,拟以调度产业结构,增加供水工程中间储汇功能以及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增供城市绿化用水。

对应生态廊道专项设计,确定以节水为核心的若干人工控制干预技术成为此项矛盾与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也由此提出对人们一般认识意义上的绿地目标在绿地结构构成方面做出技术上的调整,在保障主体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目标不致过多减弱影响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实现节水降耗目标。

对此,生态廊道设计区划不同对应城市用地区段为城市绿地区段与城市外缘绿地区段,分别不同区段设计不同人工干预水平的绿地结构形态,也使得不同区段及其绿地结构满足城市用地对应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也同时使得外缘绿地在景观形态方面满足城市绿洲景观向周边旱生荒漠景观的有机过度。

3控制干预技术

在本项设计中所涉及控制干预技术具体分为植物配置技术、基础生境创建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例如:在微空间域使用旱生灌木与中生乔木及灌木在不同人工创建生境和不同干预水平条件下组合配置使用,实现中生植物配置空间滴灌灌溉,间配的旱生植物空间免灌溉,两者比例由设计目标调控。

在生境创建技术方面,采用间带及间段状客土方式以及客土于植物根系有效分布层,其上部覆盖粗砾以起到切断地表土壤毛细现象,以减少水分蒸失,同时还能起到增加植穴土体配重防止乔木风倒的作用,滴灌管穿埋于粗砾间可以保护其不受紫外线照射延长使用寿命,并且粗砾还能保护滴头不致发生在负压状态下有泥浆水倒吸而导致的滴头堵塞问题。在间带及间段状客土条件下,灌溉与客土均实现了人工调控比例下的干预量值,从面积规模角度而言,干预比例可分别不同绿地标准从30%~70%间选择,在上述手法复合式应用情况下,可期望实现45%~85%的植被覆盖度,以及0.5~0.9的郁闭度。换言之即就是用一般滴灌用水定额30%~70%的耗水量即可达到上述目标。

在山前倾斜冲蚀地貌区利用小规模地表径流使用格宾网箱装填粗砾横切置摆,分段品字型布局,形成微型透水堰坝,使其过流集土、滞流积土,促进适生植物自然落种萌生,并随着水土保持效应渐进发展,植被发生正向演进,盖度水平最终与该法所创建的生境水平相平衡。

诸如此类,还有鱼鳞型集流沟技术、人工沙田技术、生态袋客土及微地形集土技术等生境创建技术,分别对应解决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植被重建。

植物分空间选择配置,城市内域以乔木为主,以实现较大绿量和较高郁闭度,发挥较高的生态功能效应和景观功能效应;城市外缘递减过度至以旱生灌木为主,且逐渐降低灌溉干预及客土干预水平,直至免灌溉水平(图2~5)。

依上述方法,绿地景观形态依配置结构不同,可呈现各种城市绿地景观形态、河谷次生林景观形态、荒漠河岸林景观形态以及荒漠灌木林景观形态。

5结语

应用上述技术,克拉玛依市已实施部分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对缓解用水紧张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上述技术原理简单,集成应用的工艺难度也较低,易于使用。同时较传统绿地造价经济,运行维护亦较传统绿地简洁宜行。

此项技术支持下的问题是部分绿地将是非全态绿地,减少了部分中生草本植物成分或是未能支持使用该类植物作整体绿地地被,绿地的使用性状与景观多样性水平受到一些影响。

与克拉玛依市相类似,多数干旱区城市原始生态本底均为荒漠半荒漠生态类生境,与人类所期望的宜居生境存在巨大反差,因而干旱区城市的建设决策者有着对城市绿地建设目标的更迫切的希求,在城市规划决策行为方面多会有超越性行为。充分应用上述以水资源节约为核心的干旱区绿地营造集成技术,以求得在受限资源量水平下实现较大规模绿地建设,以满足各类城市绿地建设需求,实现宜居城市建设,从而保障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意义重大。当然,城市规划若能以受限资源为先决因子,控制规划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绿地规模与尺度于科学合理范畴内,将是城市建设首要之举。

参考文献:

[1] 黄培祐.干旱区生境特征及其农业发展的对策[J].中国农业,2003(11).

[2] 黄培祐,倪萍.干旱区的城市圣经特征与绿洲化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6).2014年9月1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9期陈晓楠:简析石羊河流域林业建设与水系改善自然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