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搞好“大学生就业及创业指导”课程教学
2014-10-29薛亮
薛亮
【摘 要】新形势下,就业工作要和人才培养工作密切结合,做到关口前移,让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关键举措。本人作为承担该课程的教师,将结合工作实际,就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见解,旨在进一步搞好教学。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课 教学
1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1.1 师资队伍不稳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
现在大多数高校,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开课时间不长,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是就业指导处的工作人员、辅导员及思政教育人员,这三类教师由于实际从事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导致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同时这三类人员岗位流动性较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另外,有些高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有种“鸡肋”的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与各门专业课和其他公共课相比,位置总是排其次,在遇到学校重大活动的时候总是叫这种“副课”让路,同时授课时间大多安排在晚上进行,这既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状态,也有点让教师感觉“不安心,不安身”,本来课程课时就少,这样下去,让老师不知何去何从。
1.2 教学内容不统一,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各地高校所使用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很多,教材的深浅及全面程度各有不同,但是大多都是理论的陈述,缺乏生动的案例讲解[1]。就我个人而言,以前,教学前备课需要参看多种参考书及上网查阅很多案例,正是由于获取知识渠道的多样性、不统一性,严重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另外,由于缺乏集体备课、试讲等过程,本来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参看教材就各不相同,那么更会导致各章节授课内容、授课质量及教师准备情况不得而知,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1.3 授课方式单一,缺乏完整的就业指导辅助系统
目前,大多数高校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但是实施起来总是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教学,其教学方式依然以课上45分钟的讲授为主,整个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普遍反映枯燥乏味,毫无听课的积极性,这也使得就业指导课程成为广大学生觉得最没有意义的课程。
1.4 教学考核体系缺乏强制性,完整性
就目前来看,现今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都缺乏必要的考核过程,虽然已列入必修课的范畴,但是其考核体系仍不完善,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例如一些高校对于学生所学内容不加以任何形式的考核或考查,而直接授予学生相应学分;一些高校则采用课程结束后写一篇心得体会的方式来给学生考试成绩,这样只局限于“笔杆子”的考核方式既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2如何完善“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
2.1 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整个就业指导教学起到一个稳定军心的重要作用,高校要搞好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首先要大力引进相关的专门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已有师资队伍的再提高、再深造的过程,要采用“送出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层次化,要鼓励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多摸索,多创新,使得就业指导课程上一个新的台阶。
2.2 统一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的教学实施方案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要得以顺利实施,离不开统一的教材,教材的选择要“因时而需、因校而选”,教学内容要有统一性、针对性,教研室要把集体备课、试讲听课等教学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只有这样,才会杜绝教学内容脱节、零散、重复的现象,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2.3 建立完善的就业辅助系统
高校要搞好就业指导,光靠课堂理论讲授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听取理论讲授后加以模拟实践的机会,要想学生之想,为就业指导课程注入一些新的活力。要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就要建立一整套辅助设施,就业辅助系统除了建立相关的体制外,更多的是包括一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例如:大学生模拟面试室、大学生职业心理咨询室、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等等。只有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施体系,才能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并对其就业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以后的社会并不只是需要专门的技术性人才,而是需要具有多方面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就业指导要极力摆脱固有单一的模式,向多元化、系统化程度迈进,只有这样高校培养的人才才能成为单位用得上的人才。
2.4 健全考核体系,明确考核目标
要搞好就业指导课程,在制定整个教学实施方案中就应该对考核的方式方法及学分标准给予详细的说明,同时要加以具体的落实,我认为要真正地检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及就业能力的提高程度,必须要有完整的考核体系,这个体系须包括理论的考试及模拟实践的考查,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真实水平,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及教学改革[J].高校讲坛,2012(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