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2014-10-29张爱华

教育界·下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张爱华

【摘 要】育人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首要功能,新型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是中国社会高速发展转型期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课题之一,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工作实践经验,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教育模式进行讨论分析,并围绕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展开探讨,希望能对各位读者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大众化教育为宗旨,以就业为目的是高职教育的育人理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实现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环境随着时代的推进而变得更为复杂,心理问题逐渐受到了民众的关注。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应用模式存在的缺陷

1.1 教学观念的滞后

毫不夸张地说,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效果不佳与教学观念的滞后有着直接关系,以技能培养为主的高职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学生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因此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技能传授和理论知识的教授占比较大。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滞后的教学观念导致其考评方式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没有正确且系统的认识和研究,规律、概念的了解和掌握以及课堂纪律和个人考勤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考评的重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学理论的应用程度、学习行动过程、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等关键因素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教学模式和考评方式忽略了知识与能力的兼容性,与心理课程体系改革的趋势和要求不相适应。

1.2 教学方式的落后

就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配备数量和专业程度而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求根本无法得到满足。在心理课程教学期间,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照本宣科仍然是教师的“首选”,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本没有考虑在内。理念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参与其中,高职心理健康教学的效率也得不到提升。

1.3 课程设置局限性太强

课程设置受到局限也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缺陷,由于学科类别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性较强的特性,教材的编制却又缺乏教学特色,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要想解决实际问题,高职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知识讲解,否则学生无法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同化。据笔者所知,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心理教育课程,并没有开设一些与其相关的课程内容,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遗漏,必须要对其课程设置进行合理安排才能达到心理引导的教学目的。

1.4 教学实践指导的缺乏

规范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三大特质,然而教学实践指导的缺乏却成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现象在高职大学生心理教学的课堂上十分常见,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让学生变成了知识教学的一种工具,心理学学科知识的讲授并不具备实践性,在教学内容组织的过程中也没有与高职院校的技能培养特征紧密结合,与心理概念和原理操作性相关的阐述内容过少,心理健康指导的实践活动更是凤毛麟角。正是因为教学实践指导的缺乏,才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遇到心理问题时无法应用心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普遍存在。

2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实施的建议

2.1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意识的增强

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纳入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意识的增强是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想达成教学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成功的最终目标,教师们应该提高重视,让心理健康教学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增强。高职学生生源情况和专业特点是教学意识增强的两大重点,只有在社会发展变化需求和学生接受能力受到关注的前提下,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技能型学生培养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除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选修或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外,在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同教学板块的合理设置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心理健康知识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才能够有所突出,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心理服务技能培养的准确把握。

2.2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效的提升

这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对于高职大学生不良心理健康状态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学习心理教育、生活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是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想使得心理健康教学的实效得到提升,教师必须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的心理状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从日常生活的心理辅导到学习方法的掌握到职业兴趣、分析、定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辅导,都是教师应该加以重视的心理教学重点。

2.3 教学课程的优化

选用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注重其实践性,在心理指导教学的操作性提升的同时,对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进行优化,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质编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汇总,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优化时,应该以体验学习和实践教学为主,重视心理指导的操作性。对于课堂内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教授一些心理实用技术,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优化的改革目的。像紧张放松训练、人际交往训练、自合理认知训练、自信心训练、挫折压力训练以及就业指导训练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项目,凡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有关的心理训练内容,教师都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规划,保证心理健康教学能够更为全面。

下转138页

上接136页

2.4 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完善

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促进服务机构的完善。1.心理咨询机构的完善。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坚持普及,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工作,让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渠道得到完善;2.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像心灵俱乐部、心理健康协会和班级心理委员会的成立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言都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3.心理健康宣传“阵地”的开辟。在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时,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论坛、广播、橱窗等多种信息资源,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保持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性,并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调整措施来让自己维持在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十分艰巨,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高职院校积极面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增强健康教育教学意识,通过有效措施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程,满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让其能够在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尹小梅. 重视和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 网络财富,2009(02).

[2]潘虹. 浅谈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会[J]. 安庆医学,2009(01).

[3]叶琳琳,梅晓峰.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及其发展的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2009(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