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强大”的中纪委

2014-10-29

党建文汇·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通奸纪委书记中纪委

不到两年时间里,王岐山主政的中纪委用行动刷新公众对纪委的刻板印象,一个改革开放以来“最强大”的纪委形象呼之欲出。

与打虎同步进行的,是“机构、编制都没有增加”的纪检体制改革。随着纪委职能和内设部门的大范围调整,中纪委到地方纪委系统办案力量迅速扩充。更为重要的是纪委垂直领导的加强,令同级监督在上级纪委领导强力介入下而日益做实,纪委书记在地方党委常委序列中的地位也得到提高。

对于过去的腐败呆账,本届中纪委显示出零容忍的态度。根据官方信息,37名落马的副省级以上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多发生在十八大前或上一个职务,属于“腐败呆账”。

梳理本届中纪委已经公布的反腐案例,方法上的创新可圈可点。最典型的莫过于过去已经存在多年的巡视工作。本届中纪委将“巡视”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使之真正成为对腐败官员的“杀器”。目前落马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多数来自中央巡视组在地方的巡视成果。

过去纪委的通报批评一般不点名,只有当事官员的家人、同事知道,实际警示效果十分有限。此次从中纪委到地方纪委,对干部违纪行为均直接点名通报,毫不遮掩,形成“坏事传千里”的震慑效果。

“通奸”最近成为热门词汇。这个词过去极少在通报官员违纪中出现,往往用“生活腐化”等词语模糊表述。但在最近的中纪委通报中,“通奸”一词频繁出现,国家信访局原副局长许杰、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原副主任余刚等人都有此类行为。这一词汇蕴含强烈的道德谴责,与它联系在一起的官员,其社会道德形象往往瞬间倒塌。随后,中纪委查处通报中,又出现了一个热门词汇:“行政降级”。江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智勇因严重违纪,从副省级待遇一降到底,成为科员;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则从副省级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一纸“降令”,让官员几十年奋斗得来的级别待遇化为乌有。

给官场以更大震慑的,还有本届中纪委“突然袭击”式的查处速度。6月27日,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工作中被直接带走,头一天他还曾主持会议并到广州市天河区进行调研,相关报道还出现在当地报纸头版。从风光无限的领导岗位瞬间跌落,对官员的心理震慑不言自明。

今年3月,中纪委宣布重新组建组织部和宣传部。这意味着以往纪委系统最为头痛的“同级监督”难题,正在被破解。作为这一变化的后续反应,纪委书记在常委中的地位也有所变化。2014年4月,湖北省出台规定,市县纪委书记不论资质一律排名在副书记之后、其他常委之前。

中纪委的改革,引发连锁反应。7月19日,浙江一名纪委官员透露,当地纪委还没开始机构改革,但办案数量明显增加,最近当地办理了多起官员的“作风案件”。

人还是过去那些人,本届中纪委爆发出“史无前例”的巨大战斗力,让人们看到了中纪委的“强权”与“回归”。

(摘自《南方周末》 褚朝新 罗 婷 胡 鑫/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奸纪委书记中纪委
多名省会及副省级城市纪委书记履新
中纪委“皮一下”
四省区纪委书记易人
70城市纪委书记群体透视
各国对待“通奸”态度大不同
中纪委“打虎拍蝇”半年擒四虎
古代如何处置官员通奸
短评
报告
“通奸”进入反腐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