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车“合并说”震动业界
2014-10-29
本报驻日本、德国特派特约记者田 泓 青 木 本报记者 郑一真 杨沙沙 ●陶短房中国铁路设备制造商南车集团、北车集团的上市公司27日宣布停牌,外界关于两大公司合并的报道与猜测引起轰动。不过,两公司均对《环球时报》表示,不便透露信息,一切等官方公告。北车集团官网显示,公司将尽快确定是否进行重大事项筹划,并于股票停牌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含停牌当日)公告并复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2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合并是对的。此前,南车、北车花费大量力气在投标上,在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分散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合并后将避免这些问题,投入更多力量在机车车辆研究上。英国路透社28日报道称,中国打算将两个国有铁路设备制造巨头——中国北车集团和南车集团合并,以打造一个能在全球范围内和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在铁路设备领域竞争的超级铁路设备制造企业。中国在不到10年间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铁网,希望对外输出高铁技术设备,但南车北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内耗让政府头疼不已。两家公司2000年独立核算以促进市场竞争,但2011年它们在土耳其打价格战让韩国公司渔翁得利,2013年在阿根廷的恶性竞争又导致原铁道部的公开批评。最近它们又双双表示对美国加州680亿美元高铁项目感兴趣。北车在香港联交所的数据表明,2013年销售额972.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41.3亿元,南车分别为978.9亿元和41.4亿元。基于2013年财报,若合并,新公司年收入达327.1亿美元,而西门子是965亿美元,庞巴迪是182亿美元。北车28日称,前三季度净利润近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巴克莱分析师表示,如果合并,新企业利润能增长14%,因为这可以消除价格竞争和降低研发成本。该分析师还指出,大多数发达国家在铁路设备领域会有企业协会来调节,不会有两个相互竞争的对手同时存在。《环球时报》28日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是否合并属于国家战略,要由政府做主,南车或北车说了不算。合并是大势所趋,两家在国外的确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目前两家公司旗下都有各自的研发公司。市场份额方面,在线运营的动车组,南车占57%。南车对研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截至9月,南车海外订单达35亿美元。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2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他从2009年开始就关注南车、北车合并问题。赵坚认为,合并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合并可以提升中国机车车辆研发能力。两大企业各自对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并且研发领域大量重复,导致中国目前并没有掌握牵引制动领域研发的核心技术,而南车、北车合并有助于集中力量搞研发工作;另一方面,南车、北车在国内外市场相互杀价、互挖墙脚的现象非常严重,使得国外企业坐收渔翁之利。例如当年原中国铁道部举行项目招标,因为南车、北车相互竞争,最后出价甚至比原铁道部的底价还要低,严重干扰市场发展,合并之后有利于两者避免“恶性竞争”。对于合并具体事宜,国内媒体称,国资委正在推进,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被授权监督改组,当前最关注的问题是项目交接和人事变动。对此,国资委、中金公司均未表态。赵坚表示,合并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集团公司的人事变动,形成新的集团后,其人事直接由国务院任命,另外南车、北车还需要在上市所在地香港的资本市场上走一个合并的程序。因为两家集团下属的企业非常多,合并之后也不会形成垄断。业内人士对《环球时报》表示,关于两家股票合并的问题并不难。中国南车、北车合并的传闻也引发日本、德国等铁路设备制造大国的关注。日本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8日表示,南车和北车的合并主要目的是在国际竞争中能击败西方供应商。对高速列车领域世界最强大的供应商——西门子来说,这是一大挑战。此前,西门子也希望合并法国阿尔斯通。德国科隆大学经济学者罗多夫2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南车、北车的合并将有利于中国制造力量的整合。中国两家企业也不会相互之间展开价格战,损害中国利益。对西门子等国外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未来与中国的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