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海姆游学记(二)
2014-10-28赵培
赵培
在中国,当着老师的面敲桌子绝对是不礼貌的,然而我到曼海姆大学不久,发现每当老师宣布下课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把手攥成拳头,用力敲打桌面。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德国学生用来庆祝下课的一种校园文化,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代替掌声向老师表达谢意的方式。敲桌的声音越大,代表学生对老师的敬意越高。如果下课之后没人敲桌子,很有可能是这个老师不被学生喜欢。
自由的课堂
在曼海姆大学,大多数课程都不需要学生在开学时提前注册或报名,很多老师也从来不会在课堂上点名,算是给了大家充分的自由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新学期之始多听一些课程,慎重比较之后,再决定哪些需要选修,哪些可以放弃。
曼海姆大学的课程共分为三种:讲堂课、练习课和操作课。讲堂课的规模最大,通常是数百名学生一起上课,一般安排在大礼堂中进行。因为人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难免会有人窃窃私语,如果这些噪音盖过了老师的声音,就会有人吹口哨来维护课堂秩序。听到口哨声,说话的同学就知道自己的音量已经干扰到别人听课了,会自觉闭嘴。
练习课的规模相对较小,通常为20~40名学生。老师会在练习课上讲解例题及历年考试题,来巩固学生对于讲堂课内容的理解。由于人少,老师有机会和每个学生面对面交流,一一解答大家的问题。操作课,顾名思义,为我们提供了操作实践的机会。以“信息系统”课程为例,我们在操作课上可以亲自上机编程,把在讲堂课和练习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来。
大多数课程每周都会有至少一节讲堂课、一节练习课和一节操作课。不过有些课程选修的学生较少,老师便把讲堂课和练习课合二为一,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解析题目。此外,一些纯理论的课程,如“风险投资”课干脆取消了操作课,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习。曼海姆大学的课程设置非常人性化,每门课程都会在一周内安排多节练习课和操作课,选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节来出席。
不少给我们上练习课和操作课的老师,自己也在曼海姆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我的国际文化练习课老师菲利克斯便是其中之一。练习课并不要求所有学生出席,所以菲利克斯在每次上课前都会很真诚地对我们说:“非常感谢你们来参加今天的练习课,希望你们喜欢今天的内容。”身为硕士生的菲利克斯非常理解学生们的苦恼——大部分知识点都需要死记硬背。为此,菲利克斯特意把自己常用的记忆法传授给我们:把文化课程想象成一朵美丽的红玫瑰,每片花瓣上都有一个知识点,回忆时大脑中先构思一朵玫瑰的形状,再由远及近让这朵玫瑰的细节呈现出来,每片花瓣上的知识点也就跟着慢慢浮现了出来。
除了教会我们如何记忆,菲利克斯还经常把练习课变成讨论课。他在小纸条上写好知识点,然后以抽签的方式分给大家:“你们有15分钟准备时间,然后轮流发言,讲解你拿到的那个知识点。”大家纷纷查看以前的课堂笔记来准备,从不做笔记的我顿时慌了手脚。菲利克斯仿佛早料到了如此:“那些没有带课堂笔记的同学,我为你们打印了一份完整的资料,欢迎取阅。”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老师!原本我还在担心会在同学面前颜面扫地,这下好了,查阅知识点的同时还可以好好地做一次复习,真是一举两得。
不一样的校园文化
曼海姆大学里,每节课长达一个半小时。学校严禁老师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所以极少见到拖堂的现象,老师们会尽量赶在下课前讲完,留出10~15分钟来给大家提问。曼海姆大学中从不打上课铃或下课铃,全凭老师自觉查看手表来掌握课堂时间。
每当老师宣布下课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把手攥成拳头,用力敲打桌面。这种敲打的声音非常像掌声,但又比掌声响亮,学生以此向老师致敬——敲桌的声音越大,代表学生对老师的敬意越高。如果下课之后没人敲桌子,很有可能是这个老师不被学生喜欢。
当然,德国人也不是只会敲桌子来感谢。“金融财产评估”课程在学期途中要更换老师,第一任老师有些上了年纪,但教得非常好,他在结束最后一节讲堂课时很遗憾地说:“今天是我最后一次为大家上课了,从下周起将由另一位老师来讲课,希望大家喜欢我的课,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这门课。”他的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持续了足足有5分钟才渐渐平息,我想那位教授一定很感动,他虽然什么也没说,却朝着我们鞠了一躬。
除了鼓掌或敲打桌面,学生还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反馈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在学期结束之前,学校会发邮件提醒我们去网站为老师点评打分。学校理事会在反馈结束之后,把学生们的评价告诉老师,当然为了保护隐私,老师无法得知参与评分的学生姓名。
上课的时候,我经常发现课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宣传单,介绍学校的各种活动,如露天电影的放映通知、学生组织的选举投票……德国同学萝拉告诉我,这些宣传单是在每天傍晚所有课程结束之后,由特定的学生组织分发到各个教室中的。宣传单的内容必须经过学校审批,才可以分发到教室中。为了防止过期的宣传单堆积散落,曼海姆大学还制订了另一条规定:若在一定期限内宣传单没有被取完,负责分发的学生组织还要将它们从每间教室里回收起来。听了萝拉的解释,我对德国人的严谨作风和环保意识肃然起敬。
前面讲到,我在课堂上从不做笔记,不是我懒,而是所有上课内容都可以通过校园网下载。在曼海姆大学里,校园网的作用相当大,绝大多数课程的电子版内容都传到网上,老师会在第一堂课上将课程在网站上的密码告诉我们,方便大家下载。除此之外,很多老师还会把每份练习题及答案都传到校园网上,方便那些因故缺课的学生自习。如果对练习题的解答仍有疑问,我们还可以发邮件,跟老师商定时间来当面请教。很多老师都会在一周内留出1~2个小时来专门答疑,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会鼓励同学们成立学习小组,凑齐3~5人后一起来补习。
漫长的考试月
曼海姆大学的课程,大多不设置期中考试或平时测验,期末考的分数特别重要。这种“一考定音”的方式,导致了有些同学在前半个学期并不认真学习,到后半学期才开始彻夜苦读,希望通过短时间的冲刺来取得好成绩。endprint
在德国,学生的成绩可以分为1~5分不等。数值越小,代表的成绩越优秀。满分为1分,及格分为1~4分,5分不及格。每个数字之间还有两三档间隔(如1.3和1.7)来标注学生的具体成绩。德国学生出了名的认真刻苦,许多人获得了1.3或1.7的优异成绩仍不满足,在他们心中,只有1分才可以称作真正的“优秀”。
德国大学的考试时间普遍比其他国家短,最长的考试大约90分钟,最短的只有45分钟——如果参加这场考试的学生在考试开始后才抵达考场,根本不被允许进入。曼海姆大学的期末考试难度非常大,学生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试卷,压力可想而知。如果在考试中发挥失常,那么整个学期的辛苦付出都将付诸东流。因此,很多学生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经历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
不过,学校考生们提供了一项福利:如果考试不及格或因病错过了考试,可以在两个月后选择复试。在期末复习阶段,萝拉觉得压力太大,索性将她选修的其中两门课程推迟到复试阶段再考。这样一来,她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其他课程的考试。复试的试卷往往更难,萝拉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我可以利用整个暑假来复习,这样就可以准备得更充分了!”
在曼海姆大学,任何考试都需要学生在考前一两个月的时间里进行网上报名。如果错过了报名时间,还可以在考试前两周内进行“临时报名”,这时需要缴纳每门10欧元的手续费。如果连临时报名的机会都错过了,那么学校就当该学生自动放弃了该课程,不会记录在他的大学成绩单上。临时报名截止之后,学校会以邮件形式通知所有考生相关的考试信息,学生也可以在校园网上找到这些信息。
我的考试时间表还算合理,考试日平均地分布在3周内,而萝拉则比较倒霉——她的第一门考试和最后一门考试之间的跨度长达1个月,且有两门考试安排在同一天的下午进行。那天下午的考试结束后,萝拉向我抱怨:“本来两场考试之间有半个小时的间隔,没想到第一场考试的考官居然迟到了,考试推迟15分钟进行,结束之后我一路小跑赶到第二个考场,别人开始作答的时候,我还在座位上气喘吁吁呢——那真是我经历过的最糟糕的考试。”
这样的事件非常罕见,要知道德国人一向以认真守时著称。不过不仅是萝拉,我听闻很多德国的大学生对这种只以期末考试来评定成绩的制度颇不满意,希望学校能有所改善,看来,如何考试才算真正公平,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