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输变电线路施工中环境恢复措施探析
2014-10-28曹雍胜
曹雍胜
【摘 要】 某输变电工程7标段坐落于酷寒高海拔藏区,当地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特别容易受破坏。在施工时采用大量的措施来保护环境:限制工人们的工作范围,尽量减少运输线路,为了避免车辆直接碾压植物,在运输线路地面上放上一些草垫或棕垫,在开挖地面前,移植此地的草皮,并及时回植,做好保温措施以免冻土受热融化,对于一些环境脆弱的剥离回植无效的地区可用栽培的方法来恢复当地的植物。这些环保措施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对植物造成的危害,这为高寒高海拔地区建设输电线及环境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输变电线路 高海拔 高寒 环境保护 植被恢复
某输变电线路工程位于海拔5400米的高寒藏区,总线路长为97千米左右,全都分布在酷寒地带。输变电线全程都在4800~5400米的海拔高度,当地的气候恶劣,地形复杂,地质均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
1 施工环保措施
1.1 施工营地和施工道路
施工营地需慎重选择,某些废弃的工区、场站和道班等场地,尽管是已有的场地,也应保证不能有过多现场临时的住宿和材料区。如果附近实在没有可利用的场地,尽量选择植被稀少的地区。
施工道路最好利用原有的通道。如果情况特殊,没有原有的通道,可以在无植被地区和稀疏植被地区新修,还不能靠近特殊景观、特殊敏感区、宗教活动场地、湿地、动物栖息地及重要通道等特殊地区。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营地的建造和材料运输的线路规划需要特别重视,不允许随意搭建施工工棚、车辆随意开行;有专门的活动范围和行进路线,工人不得离开这个范围或走其他路线。在施工现场铺上草垫或棕垫来防止车辆直接碾压植被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有的时候可以再在草垫上加上钢板,这样效果会更好。
1.2 草皮移植
在输变电线路杆塔基础开挖过程中,一些植被抗逆能力强的地区或者高寒沼泽草甸地区,可以进行表土剥离和回植草皮。培养护理剥离后的草皮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就地保护,在本地区进行养护,施工结束后回植。另外一种是易地保护,就是换一种条件适宜的地方进行培养,施工结束后回植。高寒地区植被需水量较少,通常只要五天浇一次水就可以了,在两个月内回植,植物都可以恢复原来的生机。通过比较两者保护方法,分析得出就地保护效果最好,首先可以避免倒运过程中对植被造成损伤,又节约了多次运输费用;其次就地保护是在本地,环境相同有利于植被存活;再者减少搬运过程中的劳动力,有利于后期回植。所以,只有在现场保护困难的情况下,才采用易地保护。
草皮剥离时有以下事项需要注意:①一块剥离草皮面积不超过40cm×40cm,选择较小的草皮有利于运输和垒码;②剥离草皮深度大约为10~15厘米,这样就可以保护草皮的根,让其完整,而且带有充分的土壤,可以保证养护期的水分含量和营养成分。③为了隔离原有地貌,减少造成的伤害,防止草皮的水分流失,可以在它下面铺上彩条布或塑料布。
经过实践分析,不难发现草甸的根系比较发达,所以剥离草皮的厚度可以达到10厘米左右,它在没有土壤的环境条件下,仅仅只靠自身根系带有的营养物质及水分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如果半个月浇一次水就可以存活半年之久,特别注意冻结季节不能浇水。施工结束后应该马上将其回植,这样就可以提高草皮的存活率。
1.3 保护沼泽区域环境的基本措施
在沼泽地区,灌注桩是杆塔基础,所有机械设备不能在没有完全冻结的沼泽地面上进行运作施工,冻结后的沼泽还可能存在凹凸不平的地面和厚厚的草坪,此时就必须修建合适的道路将机械设备安全的运入场地。修建道路是重要的环节,在规划的线路上填上高出地面300毫米的碎石土,如此以来就可以避免施工机械与草坪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损伤,同时温度一旦升高,碎石就可以随着冻土融化下沉到沼泽中,被覆盖的草坪就可以恢复原状了。
1.4 冻土施工保护措施
热稳定性差和水热活动强的高原冻土受气候影响很大,冻土冻胀、融沉不良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输变电工程。冻土地区输变电线路施工要选择好时间,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要有合理的组织安排。七八月是降雨充沛、热融作用强的时候,所以不能进行线路施工。如果施工地区冻土的含冰量高,那么只能在一年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冬季,不过含冰量较低的地区可以在温度相对较高时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在坑体上方需设置用隔热或保温材料做的遮阳板,避免太阳暴晒、风雨侵蚀,以阻断坑壁的热传导,保持冻土层原有的热平衡;基坑开挖必须快速进行,防止防护措施不完善造成对冻土的热融侵蚀,避免冻土自身结构发生变化,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塔基的建设时间,这样也就缩短了不利因素影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冻土的损害。
1.5 组塔和架线施工的环保措施
为防止冻土融化后车辆下陷而造成的植被破坏,组塔的时候尽可能在寒冷的冬季。尽量选择吊车吊装塔材,这样可以减少地锚坑开挖,降低植被破坏。在道路和施工位置铺上钢板,以免吊车下陷,从而减少植被破坏。在选择牵张场位置时要远离植被地区,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可以先在植被上铺一层草垫,然后加上钢板。
2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如下:(1)水土保持由专门的人负责,而且严格遵守奖罚责任制度。(2)土场的取弃应选在环境适宜、植被稀少的地区,在审核批复好的位置,进行施工建造,不得占用规定地区,如河道、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土场要远离公路、铁路,距离不得低于二百米,取土时必须要集中,尽可能的减少土场的数量。(3)临时堆土做好生、熟分开,开挖面的水土结构脆弱,要及时做好防护工作,堆土和地面可用彩条布分开,另外在陡坡上堆放泥土时,在最下方用装土草袋组成的土墙来挡土,避免泥土随雨水流入河道和沼泽,造成淤积。根据照当地情况,在杆塔基础施工完成前,设计并建造完成防护设施,这样一来水土功能就得到了有效的保护。(4)为了避免在相关作业时造成的植被破坏,在杆塔施工建造、堆放材料的地区都要有防护措施,最重要的是在这些地区都要铺设草垫或枕木。(5)在施工生产基地设置临时厕所、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站等,也可以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然后再回收利用。endprint
3 种植植物的恢复措施
施工周围的绝大多数地区都为砂砾土,这类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质性能差、含水量低、养分含量小、植被覆盖率低,很难剥离表皮土。通过对酷寒高海拔地区的土壤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会减小,而解冻期的浅层土壤含水量由降水量、地表天气状况决定,也受到深层土壤湿度的影响,这些迹象表明土壤湿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莫大的关系。存在于唐古拉山南麓地区的半固沙土是一种砂性重、有机质含量少、土质性能差、含水量低、养分含量小、植被覆盖率低的土质。这些区域只适合矮蒿草、披菅草、紫花针柔等植物的生长。安多县四季不分明、常年积雪、天气寒冷,牧草的生长期短、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经常发生旱灾、雪灾、冰冻、洪涝等自然灾害。这种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严重影响牧草的再生长,进而大大削弱了草场的生产能力。然而牧草在生长期还会经常遇到冰雹,为了适应这一恶劣的自然环境,根据土壤和自然条件分析,种植垂穗披碱草和冷地早熟禾两个草种。它们抗旱能力强、耐瘠薄,仅幼苗就能在-3~-5℃低温下存活,成株更是能耐住-40℃的冬季。它们对土壤的要求很低,在潮湿的沙壤土或是轻粘性的暗栗钙土依然生长茂盛,它们就是为复杂的高原气候而生的。
高原上的土壤解冻期一般在5~10月份,其余期间都是处于冻结期,所以,播种草籽培养植物最好选在6~8月份夏秋交替时期。播种时,通过对土壤的耙耱和镇压来清除表面的碎石块、粉粹较大的土颗粒,时常浇灌,保持土壤湿润,3~5厘米的播种深度最为适宜,播种量达到平均每亩地1~1.5千克,还需施加适当的底肥。根据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选用无纺布这类风化后能够自然粉化,不会残留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保温材料来遮盖播种后的草籽,(见图4)有的草籽第一次没能成活,还需第二次补种。
由于幼苗生长周期长,大部分塔位都安装在牧区内,种植后应该设立栅栏围绕,防止动物的践踏。次年再用轻耙松土,使土地更加的透气通风,增强草皮的存活率。如果能够在每亩土地上施加1~1.5吨的有机肥,再结合轻耙松土等措施,效果会更佳,这样培养的牧草会更加肥美鲜嫩、富有营养(见图5)。
4 实际效果
经过科学的检测和分析对比后发现,在类似于海拔高、温度低但是植被生长良好的沼泽草甸地区,植被恢复率相当的高,几乎都在90%以上。相反的,在一些自然环境恶劣、土质性能差、缺乏养分肥料的地区,种植垂穗披碱草和冷地早熟禾两个草种来恢复植被,每次恢复率约80%,这才基本达到了周围自然绿植覆盖率的水平。经过相关部门检测,符合相关水土保持规范要求,质量过关。项目施工前后几乎没有影响到各种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习性,应当在±400kV联网输变电线路施工中大力的推广类似的环境保护施工措施。
参考文献:
[1]鲁立岗.做环保的典范——青藏联网工程绿色生态施工侧记[J].国家电网,2011(07).
[2]李振明.高原冻土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2013(06).
[3]仲泽健.研究分析电网建设中如何加强输变电线路的电力施工技术和管理[J].电力建设,2012(11).
[4]张波.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探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4(09).
[5]杨晓斌.输变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管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02).
[6]刘传斌,蔡海龙.解析高海拔高寒地区输变电设备[J].电网技术,2013(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