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探析
2014-10-28王泳澔
王泳澔
摘要:基层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建设的基础,优秀的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文章以基层挂职工作实际,对新时期企业文化在当前基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尝试探索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基层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代企业;企业运营;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3-0155-02
基层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生命力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企业快速、稳健、良性发展的动力源泉。笔者在基层挂职工作中发现,基层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各方面的投入与需求间,有着较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企业文化工作的认知模糊,不能正视文化的重要性和本企业文化的内涵;另外,对“人、财、物”的投入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当前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而且对于基层文化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工作盲目,缺乏计划,难以突破。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寻找一条适合基层企业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1 突破壁垒,注重“认知、认清、认同”
基层单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首先要明确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认清和认同,上下齐心,保障企业文化的宣贯和落地。
但在基层的企业文化实际建设中,还存在以下认知问题:一是在建设实施过程中,部分单位和领导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政绩误区,认为文化建设会影响基层日常生产经营和自身的政绩,从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使工作流于形式。二是部分基层单位缺乏向下、向外的宣传力度和应对培训,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内涵认知不深、不清,工作做得多,但十分盲目。对外,有些基层单位官方不愿说、不敢说,而有些职工却在网络媒体上说不清、胡乱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工作,损害了企业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给企业稳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要改变现状,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基层领导要主动打通“认督二脉”。“认”即“认知自身企业文化之根,认同文化是企业之魂”,深刻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全局性以及本企业的文化精髓;“督”即“督率统领亲力亲为,督办监察认真对待”。要主动践行企业价值观,在日常工作抓好落实、做好“行”为表率。二是加大企业文化内部向下的宣贯力度,基层企业特别是一线部门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努力转变观念,主动加强学习和培训。要积极正确地向外宣传本企业文化,与公众和媒体建立良好顺畅的沟通渠道,消除误解,增进互信,化“危”为“机”,提升基层企业的品牌形象,树立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 提升管理,注重“做实、做新、做好”
管理是企业运营的基础,企业文化工作做得好不好、扎不扎实、深不深入、能不能长久发挥作用,关键要看企业基础管理做得如何。
在基层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一是基层单位缺乏科学的态度,没有根据企业的文化建设方案建立适合自身的工作制度,也没有将企业文化管理纳入企业正规化管理中去。管理随意、散乱,缺乏计划和延续性,虽然喊着打造特色企业文化的口号,实质只是迎合领导喜好,领导一换,文化也就变了样。如某基层单位的职工文化室,在领导调整之后,该文化室一直闲置,至今两年没有被启用过。二是受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部分基层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软硬件投入上存在许多困难,很多文化活动因缺乏经费支持而不能开展。一些偏远基层单位的党建文化阵地建设,至今仍只有一部电视机,这与国有企业科学创先发展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三是各条业务线缺乏统筹,使得有限资源浪费严重。例如某基层单位去年3月初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刚结束,紧接着又在中旬开展“3.15安全服务志愿宣传活动”,活动形式重复粗糙,应付了事,不但浪费了人力和物力,更影响了基层的正常工作。
因此做好基层企业文化的管理,要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要加强制度管理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做实制度基础,建立适用于自身文化建设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例如可根据上级企业文化职能战略制定适用本单位的《基层文化工作指导手册》、《文化活动资源统计表》等。加强制度激励,通过加大对领导个人参与度考核、增加基层考核加分值等方式,强化领导责任,激励基层员工。二是要加大投入,加强预算监督和后勤监管,通过规范预算申报,强化预算管理,做好经费保障和后勤物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有序进行。三是要做新管理方式,逐层成立牵头负责机构或设立专职人员,统筹整合各条线的文化经费,合理支配,避免资金浪费。
3 把握主体,注重“方向、方式、方法”
方法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向路径指引的对错,方式方法运用的好坏,往往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企业文化建设要有非常明确的工作导向,注重方式和方法,摸索出一套既符合企业需要,又有利于工作开展和员工接受的方式方法。
基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方向不明、工作方法不对头的问题。因为现有企业文化宣贯方式,还依赖原有自上而下的方式执行,上级目标明确,但传达到基层时就有了偏差,加上缺乏自下而上的双向沟通反馈渠道,导致一些基层职工不理解或不知道企业的文化价值内涵。例如对某基层单位进行服务抽查时发现,该单位职工认为“什么服务意识?只要把活干了就行了”,存在“怕麻烦”,不愿让客户直接致电客服电话的现象,说明该职工对企业转型后的文化概念模糊、方向偏离,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宣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较僵化,使得企业文化成效没有落到实处。
因此,基层企业在自身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总目标为总方向,坚决贯彻企业文化建设统一的价值理念、发展战略、行为规范和品牌建设,保持自身与总体战略的一致性,以“全面覆盖、细微渗浸”的工作态度将文化理念融入基层,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最平实的事例和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贯,使企业文化建设根植基层、上下一心、方向一致,实现从浅滩到深蓝,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践行”的跨越。同时,还要掌握好工作的方法,做好人才培储工作,创新培训形式,通过为专职人员和班组长提供交流学习平台、成立文化工作室、请进“专家”普遍培训、重点指导等方式,培育基层企业所需专业人才,为基层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好人才。
4 寻求创新,注重“因地、因时、因企”
受地域、历史等客观因素影响,不同地区间、不同基层单位的文化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基层要注重因地制宜,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影响,充分了解掌握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根据自身实际,以地域人文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支撑,建立自身特色的文化建设体系。例如走向世界的海尔集团就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同时,要因企不断完善、因时不断修正,始终以自身企业文化的总体框架为主体,始终把握时代主流与时俱进,吸收借鉴当代优秀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为我所用,较好地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用多彩的音符奏响和谐的协奏曲。如某基层单位结合古老南江文化和上级企业文化编排的企业文化舞蹈《情语禾楼》,推出后不但社会反响强烈,群众认可度高,而且很大程度提升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尤其对引导青年职工扎根基层起到了积极作用。
5 重点打造,注重“精心、精品、精益”
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讲究方式方法,因地而异,更重在成效。这要求基层企业必须始终专注企业自身文化体系的建设,精心策划,精品雕琢,精益管理,追求卓越。
在基层,虽不乏优秀作品,但真正称为精品的还是不多,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部分基层潜心创造不够,精心磨砺不足,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心浮气躁,喜欢“吃快餐”,缺乏调研,常为活动而做活动,缺乏沉淀积累,如同“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例如在某单位调研时,一名基层员工谈到,虽然单位每年的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的不少,但每次年底总结时,却总找不出亮点可写。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基层的企业文化缺乏“精品”意识。
因此,基层要秉承“少而精”的指导思想,积极转变观念,精心筹谋,围绕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目标,努力在统一中体现自身特色。大胆突破原有的保守思想与单位间隔,主动与地方各界牵手合作,寻求政府机构和相关各界的支持帮助。集中整合优势资源,有计划地重点打造一至两个不可替代或有分量的精品项目。例如某基层企业在当地政府和高校的支持下,通过成立修身学堂,邀请知名人士讲学,既丰富了基层员工的文化生活,促进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落实,也达到了以文化人、以文修身的社会目的。同时,对优秀的精品项目要用精益化的管理,做好品牌宣传和后续维护。强化保障制度建设,设立特殊人才引进和奖励机制,用制度留住专业人才,用人才保障文化精品。尤其在效益较差和基础薄弱的基层单位,要强调用“文化留人”和“幸福指数留人”。例如华为集团在创业初期,通过事业留人、幸福留人等多种方式,培育了员工“生死与共、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奠定了今天成功的基础。
众多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基层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做好基层企业的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