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鸭山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成果总结分析

2014-10-28邹贵友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施工期土壤侵蚀扰动

邹贵友

(双鸭山市水务局,黑龙江 双鸭山155100)

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国电集团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地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境内,厂内现已建成一期和二期工程。双鸭山市是黑龙江省的煤炭、粮食等生产基地,近年来工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用电负荷增长迅速,为缓和本地区以及东北经济区用电紧张的局面,充分利用该地区煤炭资源,发挥双鸭山发电厂为坑口电厂的优势,决定继续扩建三期,三期扩建规模为两台600 MW机组。

双鸭山市位于完达山北麓低山丘陵区,地势平缓。项目区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暴雨集中,秋季低温早霜,冬季寒冷漫长。多年均气温3.4 ℃,≥10 ℃积温2 527 ℃,年均日照总时数2 470 h,无霜期134 d,多年平均降水量540 mm。

电厂厂区土壤主要为黑土,土壤腐殖质较厚,结构松散,色泽多呈黑色,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其次为草甸白浆土,土质底层结构致密,通气及渗透力较差;贮灰场施工区还存在少量沼泽土和山地暗棕壤。

本项目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根据《国电双鸭山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地区原始地貌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00 t/km2·a。

2 监测范围

根据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三期扩建工程总体布局及其特点,依据其方案报告书确定的防治范围包括电厂三期扩建电厂厂区、贮灰场、厂外公路、除灰管线、泵房和补水管线施工区,防治责任范围为76.77 hm2[1]。

3 监测时段、内容和方法

监测时段为2004年10月—2008年7月,为工程的建设期和运行期。

监测内容分为4个部分:

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防治责任范围内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的扰动土地监测。

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包括各分区施工挖损、堆高(挖深)、弃渣量、占地面积等动态监测。

3)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包括工程建设期和植被恢复期的水土流失面积、分布、流失强度和流失量变化、水土流失危害后果等。

4)水土保持工程及其防治效果监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的实施及防护效果[2-6]。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分析法、调查法和地面定位观测法。

4 监测结果

按照上述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技术人员开展了对该工程为期5 a的监测,获得了大量监测数据。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对影响水土流失背景因子和水土保持工程监测数据不作表述,仅对土壤侵蚀量动态变化并结合与之相关监测重点作以分析。项目区土壤侵蚀量监测数据详见图1。

随着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三期扩建项目的建设实施,厂区地基开挖、临时弃土石渣压占土地、输水管线、除灰及灰水回收管线开挖等建设活动不断推进,在雨季施工期,势必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5—10月作为水土保持监测重点时段[7-8]。

本项目建设期共计开展了15 次水土流失集中监测,经计算分析,确定建设期土壤侵蚀量为9 543.38 t,其中电厂厂区(包括临时弃土场)土壤侵蚀量3 172.67 t,贮灰场(包括取料场)土壤侵蚀量1 938.72 t,除灰及灰水回收管线土壤侵蚀量825.23 t,补水管线(新安矿和双阳矿2 条管线)土壤侵蚀量1 960.89 t,水源地工程(包括泵房和水源地道路)土壤侵蚀量138.92 t,施工区土壤侵蚀量为1 506.95 t,各年度和各监测分区侵蚀量详见表1。

表1 各分区各年度土壤侵蚀量统计表

5 监测成果总结与分析

通过对该项目的跟踪监测,反映出该类火电项目的土壤侵蚀量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实地监测,总结此类项目的监测特点,并对监测成果做出分析,对监测点的布置提出建议。

5.1 火电工程的监测特点

通过火电厂项目建设监测发现:火电项目属于点面状工程,此类工程建设范围相对较小,砂石料场集中,松动土石及工程量大,施工过程对局部地貌破坏强烈。

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单一,主要类型、方式的水土流失发生频率高,流失强度大,防治措施集中[9]。施工对水土保持监测干扰严重,在监测过程中,建设的简易观测小区在设置在冷却塔堆土边坡,由于施工扰动,小区经常受到破坏,需要频繁变动并在技术层面对数据加以补充修正。

此类项目除了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有较强扰动需要跟踪监测外,建成后进入生产运行期仍然对土壤、环境产生持续影响,常常引发加剧水系河道淤积、破坏林草植被,或产生扬尘污染、弃渣酸化土地等后果,因此应持续开展环境及水土保持监测[10]。

5.2 各年度土壤侵蚀量的比较

由于工程2004年开始建设,随着基础开挖、地表扰动加大,2005年侵蚀量急剧攀升,至2006年土壤侵蚀量增至最大,也意味着工程占地、扰动地表面积达到峰值,水土流失面积也达到最大。至2008年植被恢复期,随着扰动强度递减,各项水保措施实施就位并相继发挥作用,土壤侵蚀量逐渐回落至背景值甚或接近容许流失量。

由此可见,随着工程全面展开,土壤侵蚀量会逐步增加,当达到最高点时,即为项目扰动地表最大,土壤侵蚀量最大的关键节点,此阶段水土保持监测应以扰动土地、弃土弃渣、侵蚀强度变化及临时防护措施配置为监测重点。随着主体工程接近尾声,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措施逐步落实,尤其是植物措施逐步发挥其蓄流拦淤、涵养水土功能,年土壤侵蚀量锐减。

此阶段水土保持监测应以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数量、质量、效果为监测重点。并着重关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达标情况。依据各典型断面监测数据提出评价结论,为行业验收提供技术支持。

图1 项目区土壤侵蚀量监测数据图

5.3 不同监测分区土壤侵蚀量的比较

本项目工业厂区扰动地表面积大,而且施工期最长,所以其侵蚀总量在各分区占据最大比重。本区监测重点为施工期基坑边坡稳定性、临时堆土及其防护措施、场区外围排水系统,林草恢复期的土地整治、场区绿化效果。

本项目补水管路较长(两条管线共17.3 km),需开挖基础并埋于地下;贮灰场占地面积较大(利用一、二期贮灰场,采取加高坝体以增加库容,占地面积约175 hm2),致使这两个分区土壤侵蚀量相对较高,仅次于工业厂区。本区监测重点为施工期开挖堆方坡面冲蚀、作业带(区)表土剥离及临时堆置、施工后期边坡防护、表土平覆利用及扰动土地林草恢复效果。

本项目施工区分布在工业厂区内,占地面积约20 hm2,属施工人员生活和设备安装调试区,虽然扰动强度不高,但扰动周期贯穿于整个工程,扰动面积较大,其土壤侵蚀量总体水平也相对较高。本区监测重点为施工期土地扰动、地表硬化及临时排水,施工后期场地清理及整平。

本项目虽然除灰管线很长(约7 km),但由于其主线均敷设于地表,未发生大开挖作业,所以土壤侵蚀量较小。水源地工程主要由多点位抽水泵站组成,扰动地表面积较小,且于2008年集中施工而完成,故这两区土壤侵蚀量最小。本区监测重点为施工期土地扰动、破坏植被面积,施工后期土地整治及植被恢复效果。

5.4 开展火电项目的监测点设置经验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应遵循如下原则:

1)要反映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及其影响特点,并具有针对性和控制性。

2)要适应项目的工程特性及功能分区,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监测点选址应相对稳定,并能完成工作时段的持续观测,建议业主方、施工方和监测方协商确定位置,减少观测点设定的盲目性。

4)监测点的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分析和评价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效果的需求。

5)要考虑监测点布设的地质条件和交通条件,对观测人员来说,不容易观测,甚至有可能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段,不应该设计观测点,监测点布设同时也要考虑交通方便,要做到安全、快捷、高效。

[1]刘震.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2]李智广.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李智广,曾大林. 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预测方法初探[J]. 中国水土保持,2001(04):24 -26.

[4]廖章志.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02):48 -49.

[5]曾红娟,史明昌,陈胜利,黄在智.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初探[J].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02):95 -98.

[6]曾红娟,李智广,杨胜天.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布局[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03):42 -45.

[7]郭宏忠,于娅莉,黄建辉,殷树强.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06):247 -249.

[8]唐学文,孔德树,唐继斗,郭宏忠.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与方法体系探讨[J]. 中国水土保持,2006(06):46 -48.

[9]李智广,曾红娟.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设计[J].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01):86 -89.

[10]张锦娟,廖承彬,叶碎高. 浅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实施过程[J]. 中国水土保持,2009(09):15 -17.

猜你喜欢

施工期土壤侵蚀扰动
Bernoulli泛函上典则酉对合的扰动
绢云母片岩引水隧洞施工期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探析
(h)性质及其扰动
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流失研究综述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海坛岛土壤侵蚀问题研究
小噪声扰动的二维扩散的极大似然估计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用于光伏MPPT中的模糊控制占空比扰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