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集市15例艾滋病感染者特征分析

2014-10-28高永刚张富斌李计友冯隽冯茶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27期
关键词:辛集市感染者流动人口

刘 晴 高永刚 张富斌 李计友 刘 慈 冯隽 冯茶 耿 磊

1.河北省辛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辛集052360;2.河北中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91;3.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91

辛集市15例艾滋病感染者特征分析

刘 晴1高永刚2张富斌3李计友1刘 慈1冯隽1冯茶1耿 磊1

1.河北省辛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辛集052360;2.河北中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91;3.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91

目的了解辛集市艾滋病感染者的人群特征,探讨适宜该市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6月间辛集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辛集市2008年1月~2014年6月间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5例,均为通过性传播感染,其中,异性传播9例,占60.00%,同性传播6例,占40.00%;流动人口8例,占86.67%;以未婚男青壮年农民为主。结论应加强中小城市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城乡居民和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意识,加强对流动人口及外来人员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促使人们自愿接受检测,提高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的发现率,延缓艾滋病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艾滋病感染者;中小城市;流动人口

河北省自1989年首次发现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疫情分布呈现区域扩大、特定人群感染率高、疫情人群分布多元化三方面特点;传播途径中经性传播构成比持续增加,尤其是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增长迅猛。为了解河北省辛集市艾滋病疫情及趋势,探讨适宜该市的防控措施,本研究收集2008年1月~2014年6月间现住址为辛集市的艾滋病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2014年6月间国家网络直报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记录的现住址为辛集市、血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者的个案资料,包括自愿咨询检测、HIV阳性者配偶或性伴监测、孕产妇筛查、术前HIV检测、无偿献血人员检测等。

1.2 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实时浏览、统计功能,通过条件检索,导出辛集市所有HIV阳性者的个人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按发现时间、人群特征、地区分布、传播途径和样本来源分别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HIV感染情况

辛集市首例HIV感染者于2008年发现,2008~2013年每年报告分别为1、1、2、2、3、5例,2014年1~6月报告1例。截至2014年6月30日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5例,其中,感染者8例,患者6例,死亡1例。

2.2 HIV阳性者的一般情况

15例HIV感染者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67岁。各年龄组分布:<20岁1例(占6.67%),20~30岁3例(20.00%),>30~40岁5例(33.33%),>40~50岁4例(26.67%),60~70岁2例(13.33%);性别分布:男12例,女性3例,男女之比为4∶1;职业分布:农民7例(46.67),工人2例(13.33%),学生1例(6.67%),家务及待业1例(6.67%),餐饮业1例(6.67%),理发师1例(6.67%),美容师1例(6.67%),其他1例(6.67%);文化程度:文盲1例(6.67%),小学3例(20.00%),初中7例(46.67%),高中或中专3例(20.00%),大专及以上1例(6.67%);婚姻状况:未婚7人(46.67%),已婚5人(33.33%),离异或丧偶3例(20.00%)。

2.3 感染途径、地区分布及发现情况

15例感染者传播途径均为性接触感染,其中,男男性接触感染6例(40.00%),异性性接触感染9例(占60.00%)。9例异性传播中,7例(77.78%)为非婚异性接触感染,2例(13.33%)为配偶及固定性伴传染。2例(13.33%)曾有过双向性行为。

15例感染者中,12例为本市户籍,占80.00%;3例为外来人口,占20.00%。12例户籍人口中,10例常年在外地打工,1例在外上学,1例在家务农;3例外来人口中,本省其他县来本市务工者2例,外省流入本市1例,原户籍在云南,因务工、成婚来河北省。流动人口13例,占86.67%。

地区分布(按现住址):辛集镇、前营乡和睦井乡各3例,南智邱2例,王口镇、天宫营、位伯、马庄乡各1例。

通过医疗机构发现6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6例,无偿献血筛查发现3例;通过术前检测发现4例,无偿献血发现4例,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专题调查发现3例,检测咨询发现2例,婚前检测发现2例。

3 讨论

监测数据显示:辛集市疫情呈上升趋势,2008年 1月~2014年6月间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5例,分布在8个乡镇。15例感染者均为通过性传播感染,其中,异性传播占60.00%(9/15),男男同性传播占40.00%(6/15);流动人口占86.67%;以未婚青壮年农民为主,男女比例为4∶1。15例感染者涉及到8种职业,提示疫情人群分布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大部分有跨省或跨市流动经历,1例原户籍在外省,提示人口的流动在艾滋病传播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流动范围的扩大,是HIV/AIDS流行加剧的重要因素[1]。流动人口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特定群体,由于脱离原户籍所在地、绝大多数为处于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处于劣势,成为抵御艾滋病侵袭的弱势群体。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增多,中小城市艾滋病防治问题逐渐显现。辛集市以皮革加工和外贸为主,具有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大的特点,流动人口管理困难、防艾意识淡薄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本研究15例HIV感染者中青壮年农民较多,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占73.33%(11/15)。这一现象提示:文化程度、年龄是影响居民艾滋病知晓率的主要因素[2]。由于农村地区流动人口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管理困难,艾滋病防治宣传干预效果不如常住居民,加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工作已成为社会性的难题[3]。近年来,随着中小城市流动人口的激增,卖淫嫖娼现象普遍存在,对青少年负面影响增加,由于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差,常常会过早尝试性行为,而无保护过早性行为是青少年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4]。一些调查表明:流动人口相对于普通人口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多伴侣性行为、教育水平和收入是影响性病感染的重要因素[5]。针对流动人口中不安全性行为比例较高情况,建议多部门协调合作,加强流动人口群体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保护意识的宣传,应采用流动人口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内容和方式,开展个性化服务,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防范意识[6]。尤其在干预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套推广使用活动,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7]。

本研究15例感染者中,12例为本市户籍,其中,10例常年在外地打工,提示外出务工者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刘明艳等[8]的调查也表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没有达到国家要求水平,对免费检测艾滋病机构的信息了解较少,建议以后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对于性观念、婚姻观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婚前同居者增多,多性伴现象增多,男男同性恋数量增加。辛集市疫情资料显示:15例感染者中,男男同性恋6例(占40.00%),均为青壮年,文化程度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提示这部分人群正处于性活跃阶段,容易发生多性伴、一夜情、无保护性行为等危险行为[9]。15例感染者中,年龄最小19岁,职业为美容师,有男男同性恋史,其性伴多达20个。因男同性恋者的性伴不固定,高危行为多,且活动高度隐蔽,易把HIV病毒传播给普通人群。淮安市、许昌市调查表明:男同性恋人群性伴多,艾滋病感染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知识和行为分离现象[10-11]。有资料显示:农村地区男男性接触人群的存在,其复杂的双向性行为已在高危人群与一般人群之间架起了传播桥梁,成为家庭内配偶传播的重要因素[12]。因此,在男男同性恋人群中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已经刻不容缓[13]。

近年来,青年学生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发人群。辛集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职业为学生者1例,22岁,有男男同性恋史,性伴为5人,这提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兰州市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尚可,但存在危险性行为,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对青年学生的免费HIV咨询检测和干预服务覆盖面[14]。大学生男男同性恋人群危险性行为普遍存在,而“知-信-行”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15]。应强化政策宣传力度,加大艾滋病校园健康教育投入,努力使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专业化、系统化、多渠道化,提高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16]。有资料显示:同伴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男男性接触人群认知变化和行为转变的有效途径[15]。本研究9例异性传播中,7例为非婚异性接触,说明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这与其他报道相一致[17]。应加强异性固定性伴间的性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二代病例传播。

本研究显示,中老年人群报告感染者及患者所占比例上升,存在患者发现晚的问题,应加强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监测,做到早发现和积极治疗患者,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新发感染和病死率。15例感染者中,通过医疗机构发现6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6例,无偿献血筛查发现3例。从时间分布看,2008年检出第1例感染者后,艾滋病发现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之一可能是近几年大规模、多方位、不间断的宣传,使大众人群充分认识到艾滋病危害性,提高了主动检测的意识;原因之二可能是自2010年以来,在项目的支持下加强了男男性接触人群的宣传和干预工作,有效提高了男男性接触人群的知识程度和主动接受HIV抗体检测意识。应继续坚持多部门密切配合,全方位落实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建立长效的艾滋病防治机制;继续坚持自愿检测、羁押人员体检、医院就诊患者、吸毒人员检测及无偿献血、配偶阳性、性伴阳性检测等发现途径。切实落实婚前、孕期、产前检查,尤其对于外来成婚者,尽早进行艾滋病筛查对防止母婴传播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加强、扩大检测人群,实行岗前培训及体检,要动员可疑人员接受自愿咨询检测;流动人口在就医时医务人员可以按“知情不拒绝”原则,尽量使他们接受艾滋病检测。建议进一步扩大艾滋病检测点,动员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在进行术前检测时增加HIV检测,提高艾滋病感染者发现率。

随着艾滋病疫情的发展,其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演变,经性途径传播作为我国艾滋病流行主要传播方式的优势仍在进一步扩大[18]。2008年来,辛集市检出的HIV阳性者中,经性途径传播占100%。辛集市疫情人群分布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已扩散到包括农民、工人、青年学生、家务及待业、学校餐饮、美容美发6类人群,遏制艾滋病向一般人群传播成为防控的重点。因此,要在全社会倡导洁身自爱,杜绝不良性行为,加强对学生、青年的性道德教育[19];加强对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管理;进一步扩大艾滋病相关人群检测面,最大限度的早发现HIV感染者,减少二代病例传播[20];对于男男性接触人群、暗娼、嫖客等高危人群应采用100%安全套措施进行持续性的干预。而对流动人口,积极健康教育联合同伴教育的综合干预效果最好[21];加强异性固定性伴间的性行为干预是防止艾滋病二代传播的重要途径[22-23]。总之,在加强全人群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重点人群采取行之有效的监测和干预措施,对遏制艾滋病向一般人群扩散有着重要意义。

[1]孙正义,隋宏.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与控制[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1):49-50.

[2]常亮,施学忠,谢婧,等.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5):2801-2804.

[3]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等.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2):158-159.

[4]徐哲懿.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7):538-539.

[5]王文卿.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风险:对感染率数据的系统回顾[J].中国性科学,2014,23(1):82-85.

[6]于新.浙江省衢江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行为及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1):130-132.

[7]何波,粟玉芳,阙子文,等.广西边境地区越南籍跨境流动人口艾滋病传播相关高危行为调查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20(1):6-11.

[8]刘明艳,刘俊阳,万绍平,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9):752-755.

[9]刘黎,张敏,朱正平,等.2009-2011年南京市MSM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1):36-38.

[10]陈跃,孙修福,胡锦流,等.淮安市MSM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J].江苏卫生保健,2014,16(1):1-2.

[11]田志伟,赵淑娟,牛留业,等.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及HIV和梅毒感染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9):1330-1333.

[12]蔡文德,冯铁建,谭京广,等.男同性恋者行为特征和STD/HIV感染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1(4):328-330.

[13]陈美芬,赵建佳,裘立晓.男男同性恋艾滋病综合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239-240.

[14]袁帆,张翔,薛梅,等.兰州市2010年-2012年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J].甘肃医药,2014,33(1):26-28.

[15]张鹏,袁兆康,徐群英,等.同伴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男男性行为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3):263-265.

[16]冯真彦,计国平.合肥市某高校252名学生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3):222-225.

[17]王勇,唐振柱,朱秋映,等.广西2009-2011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1):6-11.

[18]吴尊友.中国艾滋病防治面临形势与新挑战[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2):1505-1507.

[19]宗雪梅,王翠风,刘爱平,等.平山县18例艾滋病感染者情况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0,26(11):1001-1005.

[20]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1-5.

[21]彭淋,董晓梅,董杉,等.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2):848-851.

[22]孔晓岚,潘晓平,赖文红,等.异性固定性伴间HIV传播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2):110-113.

[23]农全兴,林新勤,石健,等.南宁市外来建筑民工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性科学,2013,22(6):58-60,68.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15 patients infected w ith HIV in Xinji City

LIU Qing1GAO Yonggang2ZHANG Fubin3LIJiyou1LIU Ci1FENG Jun1FENG Cha1GENG Lei1
1.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Xinji City,Hebei Province,Xinji 052360,China;2.Preventive Medicin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Hebe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050091,China;3.HebeiProvinc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and Prevention,HebeiProvince,Shijiazhuang 050091,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IDS-infected patients in Xinji City,and explore the HIV/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M ethods HIV epidemiologic data in Xinji City was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8 to June 2014,and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Results 15 patients were reported infected with HIV from January 2008 to June 2014.Sexual transmission was themain route.9 cases infected by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accounted for 60.00%;6 cases infected by homosexual transmission,accounted for 40.00%. 8 cases(86.67%)were floating population;unmarried youngmale farmerswere in a large scale.Conclusion The AIDS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should be strengthened,improved the awareness of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rural residents and floating population,strengthened the intervention of high risk behavior in floating population,promoted them to accept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improved the detection rate of HIV/AIDS patients,and control the AIDSspread from high risk population to general population.

HIV infectors;Middle-sized and small cities;Floating population

R512.91

A

1673-7210(2014)09(c)-0102-04

2014-06-10本文编辑:程铭)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120046)。

高永刚(1974-),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艾滋病预防。

猜你喜欢

辛集市感染者流动人口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辛集市前营乡前营村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辛集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全力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提升司法公信关键在基层——访辛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延生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