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长沙市中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
2014-10-28向明康
向明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40分)
题目(一)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题目(二)我们一起品味过的______(快乐 / 忧伤)
要求:
(1)若选题目二,请先从“快乐”“忧伤”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字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长沙市中考作文命题仍是二选一形式,其中一道全命题,一道半命题,且半命题后提供了几个填充题目的词语。这两道文题都注重于情感表达。在立意时,应从以下十大主题去发散思维,即从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民族情、社会现象与风气、战争与和平、理想与追求、环保、哲理这十大主题去思考。
如题一,可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乡情,甚至可以写社会现象与风气。“真情”须借助于具体事情来表现,可以用一件或几件事情来诠释,并确定可以写一篇记事的记叙文。 “不一样的”即不普通,不平常,亦即非常特别,难能可贵的一种真情。所以常规情境下,亲人之间的真情,朋友之间的真情,师生之间的真情,都是不能深刻切题的,构思时必须避开这些常见、常规的“真情”,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不一样”,文章才能出彩。
再如题二,题目中的“我们”是指考生这个群体,那么“友情”即本题的立意范围。究竟写“快乐”还是“忧伤”,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确定。如果有极为深刻的“快乐”经历,那就写“快乐”吧,如果觉得“忧伤”印象深刻,那就写“忧伤”。如果两者兼有,就要通过选择来确定。题目中的“一起品味”是个关键词。据此,作文内容至少要写两个以上的人所经历的快乐或忧伤,不可只写独自一人所经历的“快乐”或“忧伤”。
至于立意角度和写作思路可以有以下几种:
文题一:抒写对不一样的亲情、师生情、朋友情和人间大爱的体验、感受。如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的描述,突出父亲或母亲的严厉苛刻、自以为是、完全跟儿女没共同语言的性格,但却是一个时时刻刻在位儿女真实地付出的人。也可以写一个场景或一段经历,突出一位恩师对我的严格要求,他不苟言笑,不顾我的自尊,批评时毫不留情,有时甚至口吐粗俗之语,但毕业前夕,却与我彻夜长谈,吐出他的一腔真情。写一段不寻常的朋友情,如写与某一个同学交往而成朋友的经历,通过叙事,突出该同学的孤僻、自闭、固执、高傲甚至狂妄的性格特点,但却是一个对同学,尤其是对我无时无刻不付出真心、坦露真情的人。还可以写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如白方礼老人靠蹬三轮资助贫困生,张丽莉危急时刻力保学生她却身负重伤。这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
文题二:可以叙写同心助人之后的快乐。如一位老人跌倒了,自己想扶起老人但力不从心,与一位路过的同学共同扶起倒地老人,老人衷言感谢,我俩都因帮助老人而舒心、快乐。可以叙写合作成功的快乐。如我与同学同错一道题,两人利用午休时间在教室同改错题,相互商量,共同探讨,直至攻克难题,两人相视而笑,享受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可以叙写同遭失败或挫折的忧伤。叙写我与同桌成绩一再下降,或评选先进一再落选,或我与同桌做人也不差,对待同学和老师也很好,但仍得不到大家的拥护,因此忧伤,用以表现成长途中的曲折和迷惘。还可以抒写目睹某种现实状况之后的忧伤。如农村中年迈的爷爷奶奶,因儿媳外出打工,孩子们过早地失去了父爱和母爱,为他们的生活状况深感忧虑、忧伤;或目睹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为生活环境恶化而伤感、忧虑。等等。
那份不一样的真情
今年清明节那天,天气较好。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爸妈才同意我跟着他们一起去郊外的朝天山祭奠我家的先祖。
山上的人多极了。只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在大山中回荡着经久不息的回声。大山处处都弥漫着檀香的气味,冥纸燃烧的火光在山中忽明忽暗。嘻嘻哈哈笑着闹着的孩子们,在提着一包包祭品的父母们的带领下,开心地吃着带在身边的糖果。
我在爸妈的带领下,拐过一个山角,就来到了我家曾祖父的墓地。忽然,我看到在我曾祖父墓地的不远处,有一位年近50的妇女,她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提着一袋子水果,来到了一座新墓前。她在新墓前伫立了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喃喃自语:“儿啊,妈给你送水果来了,最好的水果。孩子,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到一个好水果那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竟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9块5毛钱,孩子,妈今天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雪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很新鲜。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吧,孩子,你尝尝吧……”听到这里,我在触动动之余,又心生困惑。
天下竟有如此的母亲!孩子如果活着,你对他诉说心中的愧疚,也不足为怪;孩子如果活着,你如此劝他吃,当然是对孩子的爱。可是……可是孩子已不在人世,在九泉之下的他,能听到你说的那些话吗?能吃到你买的那么多水果吗?
母亲见我看着那人发呆,冲我说道:“想不通吗?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永远活在母亲心中的。”
哦,我明白了,那位母亲给予他孩子的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真爱。给孩子心灵的慰藉,给孩子生活的关照…… 即使阴阳两隔了,也能超越,无法隔断!
那流淌母爱真爱的一幕,那份不一样的真情,让我感激涕零,我深感母亲的伟大。
【亮点透视】
选材,眼光独到。为了突出真情的“不一样”,作者眼光独到,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精选到,一位母亲用她一天的劳动报酬——九元五角钱,专门买下一些新鲜水果,在清明节时,送至她病逝儿子的坟前,并伤心哭诉的一幕。这种爱儿之情,与生活中的爱截然“不一样”,是阴阳两隔之间的真爱。因材料独特,故格外感人!
描写,生动传神。描写母亲在坟前哭诉时,作者运用了特写镜头,将镜头聚焦,集中对这位母亲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用心着墨。如,她提着一袋水果,站在一座新坟前,向早夭的儿子倾诉,诉说她爱儿子,愧对儿子的一幕。这一幕,让人痛彻心扉,有力地突出了“真爱”的主题。尤其是对儿子的诉说之语,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