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美食 传承文化
2014-10-28石小兵
石小兵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讲述美食的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介绍中国各地的美食。纪录片通过展示中国特有的一系列美食元素,让世界观众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该节目在播出后好评如潮,饮食文化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随后,《舌尖上的中国》与中考结缘,在十多个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与《舌尖上的中国》相关的命题材料,这体现出中考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的特点。
一、词语运用
例1.(2014湖南长沙卷)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航失联事件牵动亿万民众的心,人们在心中为失联人员默默祈祷。
B.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C.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另观众回味无穷。
D.近日南方连续暴雨,大家对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解析】这是一道词语运用题,C项的命题素材与《舌尖上的中国》相关。试题要求选出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众目睽睽” 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多用于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
参考答案:B。
二、语病辨析
例2.(2014江苏盐城卷)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本次亚信峰会上,我国认为,在复杂的安全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唯有通过合作,才能迎来共同安全。
B.我国政府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有效的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切实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大局。
C.今年,“端午”恰逢“六一”,幸福的假日属于孩子,加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成为旅客出游的主流。
D.美食片做成了社会纪录片,这是《舌尖2》引发的最大争议所在的地方,对网友“口水与泪水比例失调”的吐槽,引起了导演组的思考。
【解析】 这是一道常见的语病辨析选择题,D项的命题素材与《舌尖上的中国》密切相关。答题时,考生必须对常见的病句“症状”有所了解。细加审视不难发现:D项语意重复,“所在”包括后面的“的地方”。
参考答案:D。
三、诗文默写
例3.(2014湖北孝感卷)电视文化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再次激起了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极大兴趣,让我们不禁感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主人的盛情,也让我们由衷赞叹“ ,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饮食的精美。
【解析】 这是一道引用型默写名句题。此类题的特点是,命题者给出了“《舌尖上的中国》再次激起了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极大兴趣”这种语境,让考生根据提示引用名人诗句来作答。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对所给语境要深刻理解,然后判断选定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名句。
参考答案: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四、句子衔接
例4.(2014甘肃兰州卷)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 ,
, , 。
①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
②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③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事
④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美食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解析】 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要正确排序,关键是找出这组句子中各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要找出它们的逻辑关系,认真审读这几个句子,抓住其中体现逻辑关系的词语切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本题若抓住了关联词语“……不仅仅……也不仅仅……还有……以及……”,就很容易辨别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B。
五、信息提取
例5.(2014贵州遵义卷)下列提取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Ⅱ》是中央电视台着力打造的美食文化盛宴。
——《舌尖上的中国Ⅱ》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
B.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在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获12项大奖。
——王家卫获大奖。
C.我国将出台分为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两种模式的高考改革方案。
——我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D.《遵义百科全书》经有关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终于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遵义百科全书》出版。
【解析】 这是一道提取句子主干题。句子的主干即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共同组成的部分。提取句子主干应注意以下几点:⑴碰到有否定词“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保留在句子主干中,否则句意就完全改变了。⑵谓语中的能愿动词,一般也要保留。⑶主谓短语作句子的主语或谓语或宾语时,这个主谓短语一般也要保留在主干中。⑷有双宾语的句子,两个宾语的中心语都要保留在句子主干中。⑸介宾短语作谓语中心语的补语时,一般不保留在句子的主干中。通过逐项排查发现,A项有误,句子主干应为“《舌尖上的中国Ⅱ》是盛宴”;B项有误,句子主干应为“《一代宗师》获大奖”;C项有误,句子主干应为“我国出台方案”。因此答案是D。
参考答案:D
六、据义填字
例6.(2014湖北宜昌卷)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更加风靡世界,一个“吃”字,也呈现出丰富的语义内涵,比如:花积蓄叫“吃老本”,理解透彻叫“吃透”。请根据下边括号里的提示,在“吃”字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
①吃 :(受人欢迎,受重视)
②吃 :(产生嫉妒情绪)
③吃 :(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
④吃 :(特别爱吃、能吃的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据义填字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要弄清汉字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比如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弄清“吃”的基本意义,然后根据提示的语义,填写出与“吃”搭配的汉字。
参考答案:①吃香;②吃醋;③吃亏;④吃货。
七、对话补充
例7.(2014福建厦门卷)根据语言环境,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背景: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舌尖体”也迅速蹿红。
对话:课间,思思吃着瓜子,深情地说:“它,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感情的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留下质朴的香气……”强强迅速打断她:“啧啧啧,别给我来‘舌尖体,不就磕个瓜子吗, ⑴ ”
思思反驳说:“话可不能这么说, ⑵ ”
【解析】 这是一道根据语言情境补充对话的试题。补充前要认真阅读情境对话材料,明确说话对象及主题,说话要符合语境、具体、有针对性,注意语言简明得体。
参考答案:⑴示例1:犯得着那么矫情(肉麻)吗?示例2:别这么酸溜溜地拽词。示例3:用得着这么文绉绉吗?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符合语境的说法皆可) ⑵示例1: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文化吗?在动手的同时又动脑,多好呀!示例2:我这是语言的高级训练(或者是一种脑力训练),你做得到吗?示例3:这样介绍食物,时髦(好玩)又有文化,不是很有趣吗?(符合语境的说法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