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贵族范儿
2014-10-28张华
张华
这些年,咱中国的有钱人越来越多。别说豪车豪宅了,连买飞机、买游艇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似乎也成了“家常消费”。穷了几千年,一下子有钱了,感觉那叫一个真好。假如能“既富又仁”,那就更不得了——咱不仅可以捐给同胞,还可以请美国穷人吃饭,可以给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的流浪汉们直接发美金。
但是,这些中国的新富们却被国人无一例外地贴上了“土豪”标签。甚至“土豪”一词都进入了英文系统,足见其影响之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之反差,何止几条街。在中国人眼里,与“土豪”相对的,是贵族。可“土豪”时时见,贵族却不常有。那么,贵族是啥样呢?是锦衣玉食,朱门酒肉?是香裘宝马,珠玉满堂?是家业无边,一掷千金?是深居简出,侯门似海?是招摇过市,盛气凌人?还是……
告诉你吧,这些做派和真正的贵族相差十万八千里!
贵族源于政治精英
记得前几年网上有个短片,范伟饰演的土豪秦老板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富而不贵的现状,于是请人写家谱证明自己的贵族身份,证其系出名门,但心思费尽却依然想做贵族而不可得。原因何在?去年热映的一部美国电影中,贵族小姐黛西对土豪盖茨比说:“我们和你不一样,有些东西是血液里的。”这话其实没错,也并非高傲的托辞。因为,贵族不是由物质财富决定的,财富易得,但身份却难以因富而贵。
以西方历史观之,贵族源于封建时代的政治精英。资产阶级革命前,欧陆国家实行等级制,整个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负责精神统治的教士和僧侣;第二等级是负责世俗统治的国王和贵族;第三等级是被双重统治的市民、商人、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等。等级之间界限森严,第二、第三等级之间不仅不能通婚,甚至连日常接触也被严格限制。因为在当时,世俗的观点认为,人的命运天注定,你生在哪个家庭、哪个等级,都是上帝安排好的,永生永世都无法改变。现今用来励志的“[尽] [吊]丝逆袭”,“矮矬穷娶白富美”,在那个年代统统是痴人说梦。
当然,血统论只不过是为世俗统治万古长青寻找的借口——有了血统也就有了政治上的合法性。但这也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即君权神授。这也连带地成为贵族出现并得以永续的理论基础,即现世的社会身份以血统决定,本人的阶级地位决定于祖先的阴功。
除了理论基础外,贵族的形成还有现实原因。西方在中世纪以前,各国冲突不断。但国家却没有常规军队,战争所需的兵员需要临时组织。那时候的战士需要自己购买武器、马匹和铠甲,而能够拿得出这笔钱的一定是殷实之家。如此一来,贵族武装——骑士便应运而生。通过战争,骑士因战功获得国王的认可和赏赐,骑士贵族通过垄断战争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政治权力。
贵族通过承袭物质财富而保持上层社会的身份,并将血统论从理论延伸到日常生活。在强调门第的欧洲中世纪,流淌什么样的家族血液,是评判一个人品质的重要依据。久而久之,这些品质被外在化,如强化眼睛、头发、身高等特征。这就赋予五官、外貌等以独特的、与下层民众相区别的文化涵义,由此将贵族与下层民众区别开来。下层民众则被认为是卑贱的、肮脏的,与其通婚势必使血统受到污染,世俗精英统治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也就受到质疑。在热播美剧《权力的游戏》中,老国王去世后,首相依据头发颜色的不同,发现新国王的血统问题而发动政变、老国王的同脉后人举兵造反的情节即为一例。
贵族是一种生活方式
依靠政治资源,贵族自然获得了大量的经济资源。但贵族是不直接经商的,他们只依靠占有土地的赋税生存,是不折不扣的食利阶层。他们不劳而获,收入稳定,有闲有钱,是“站着挣钱”的主儿。
要问贵族为什么自己不经商呢?这源于当时的等级观念,即商人属于第三等级,是被鄙视的阶层,经商则被看作是投机取巧、阴谋诡计、缺乏荣誉的行为。甚至在彼时的法国,若发现贵族经商是要剥夺贵族头衔和经济地位的,重者可处以极刑。因而,依赖土地的贵族们即使被骂成寄生虫以守护其虚无的荣誉,却不敢也不屑于染指商业。
前面咱们说了,贵族出现的一大现实原因是战争。骑士尚武好战,这一传统也被承袭下来。但谁总没事打仗玩啊?别急,有办法。就像将血统论这种生物学观点现实化一样,贵族将现实也虚拟化。上马打仗可遇而不可求,但骑士的传统、习惯和高傲的观念却被保留下来,成为一种生活习俗。也就是说,战争年代骑士的战斗精神、格斗技艺被日常化,被视为身份、荣誉的标志。要是两人互不服气,或者为了在女士面前不丢面子、争献殷勤、获得香吻之类,好了,你两人按君子的办法决斗,胜者通吃,输了的就体面地退出。于是,贵族间经常会出现格斗。但这种格斗可不是街头的地痞流氓、小混混打群架,或冷不丁背后拍你一砖头,而是约定好时间、地点,签订好生死状,披挂整齐,仗剑而立,一对一单打独斗。后来,这种格斗越来越文雅,变成了一种高雅的、日常的、规则化的体育竞技项目,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击剑运动。
除了击剑,贵族们还将当年骑士的其他一些活动演化为日常爱好,比如赛马、射箭、打猎等。这些运动,可不仅仅是兴趣爱好,也是身份的象征。特别是赛马,还有十分讲究的“盛装舞步”项目,你看看那流光溢彩的高头大马,和英姿飒爽、风度翩翩的骑手,光那套行头,一般人哪能消受得起?贵族为打猎,还会豢养名犬,注意了,这些专为打猎服务的狗,可不是你家里当作宠物供着的小狗狗哦!
当然了,格斗、击剑、赛马之类,都是绅士的身份标签。那么,小姐、太太们日常都干吗呢?她们主要是社交。社交可不是边打麻将边拉家常,东家长西家短。社交的形式丰富多样,比如喝下午茶、参加舞会、打高尔夫、打网球等等。社交的主要功能也不是闲得蛋疼打发时间,而是在很多情况下担负着政治如结盟功能,利用社交进行联合、化解干戈的案例不在少数。当然,社交不限于女性,绅士们独自或携夫人出席社交场合,那是极有讲究的。
贵族是一种教化和传承
中国有句民谚:三代才能出贵族。这句话是讲,不仅财富的积累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家族文化、精神的养成,也须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光阴,中西方概莫能外。武功只能一时豪取,却难以持久传承。再者,血统论只管得了一时,根本无法延续永世的地位。要想贵族的延祚永续,还得依靠教化。
英籍德裔社会学家埃利亚斯在其《文明的进程》中说道,“贵族的主要功能是一种区分的功能,作为有别于市民阶层,作为市民阶层对立面而得以维护的功能。他们完全有时间精力设计高雅的交际行为,训练温文的举止,培养高尚的审美观。”通过日常生活和礼仪的差异,告知他人自己的身份,虽说这本质上是权力的无声宣示,但在客观上,也是一种文明的教化和精神的传承。
今天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的贵族学校,还能看到当年贵族精英教育的模式。贵族学校,不仅教授文化知识,更培养人的精神、意志和文明的理念以及行为方式。除了学校教育,贵族对子女的教育还通过聘请家庭教师来完成。请注意啊,这里的家庭教师可不是给你家宝贝孩子补习外语、数理化等这些一般课程,而是传授哲学、拉丁文等“高大上”的学问,以及击剑、骑术还有社交礼仪。
例如,在中世纪的德国,各邦国贵族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拉丁语,而德语只是下级市民阶层的语言,最低层的农民则以方言为主。再如,法国宫廷的宴会,不同的肉食需要不同的餐具和不同的刀叉,甚至桌布也会相应改变。这在你我[尽] [吊]丝看来,是炫富,是迂腐烦琐的规矩。但它在欧洲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精致的仪式。文明正是在这些复杂规矩的建立中得以生成和传播的。
章诒和的文章《最后的贵族》,回忆了康有为女儿康同璧及其女儿罗仪凤的日常生活。文中提到,罗仪凤为她和母亲做的一顿晚宴,不仅全由自己动手,而且搭配以不同的果盘,末了还有诗映衬。即便在物质贫乏时期,贵族仍能竭力以自己的方式,保持一种有尊严和有诗意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培养可不是随意就可习得的。
现今,子女嫁娶,父母祝寿,动辄豪车开道,明星站台,这都是土豪甚至是土鳖所为,为众人所不齿。有点特权的,便全家人披金戴银,“包场”到太庙这么神圣的地方摆个pose照照相,就自以为是贵族,标榜为王室贵胄。其实,这充其量也就是过把王孙公子、格格贝勒的瘾而已,要么是清宫戏看多了,全家集体穿越了,要么是土皇帝的特权意识作祟,就像一心想复辟的逊位王室那般。在旁人看来,这不过依旧是在名胜前“刷刷脸”的土豪加恶霸做派,和贵族相差几万光年的距离。要知道,中国自1949年以后,贵族早已不存在了,也不允许存在了。
贵族范儿,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内化的涵养,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贵族范儿不仅靠传承,也通过教化习得。曾几何时,贵族被污名化,被赶尽杀绝,但更多的时候,贵族被想象着,憧憬着。因为在被想像的对象——贵族身上,有我们不具备的、完美的、诱人的、精致的一切。更因为,我们想做贵族而不可得。土豪的行为和闹出的笑话,其实是很多人的写照,存在于内心,外显于行为。
如此说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是土豪永远不懂贵族的心,而是内心缺少成为贵族的修为和素质,缺少那种“范儿”。W
责编/ 杨立华
ylh@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