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分散 小集中

2014-10-28储勇袁博

中国扶贫 2014年17期
关键词:搬迁户建房群众

储勇+袁博

湖北竹山县上庸镇位于竹山县城西南方,曾是上庸古国都城所在地,境内沟壑纵横、山重水复。该镇是潘口电站建设移民大镇,淹没线下搬迁群众1.2万人,共淹没好田地2.9万多亩。淹没线上群众现多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和沟壑中,出行隔河渡水,办事要找渡船,外出很不方便,有群众心存怨气地说,过河买盐比买药还贵。行路难、缺土地等问题严重阻碍广大农民脱贫致富进程。

如何破解贫困群众行路难?如何使库区群众尽快脱贫?上庸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紧扣作为、民主、担当、聚力执政为民要旨,奋力实施生态扶贫搬迁攻坚战,着力打响“大分散、小集中”安置品牌。

群众呼声是风向标

2013年8月,在行风评议活动中,上庸镇吉鱼村党支部书记田友兵向县行评代表反映了库区群众出行难问题,要求扶贫等县直相关部门给予支持解决。意见反馈到县扶贫办后,县扶贫办迅速派人深入库区实地走访群众,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田友兵开出良方:潘口电站库区把好田好地都淹了,淹没线以上群众居住在高山半高山上,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可将群众搬迁过河至242国道沿线,免除大家过河之苦。群众的呼声就是作为的信号,竹山县扶贫办负责人当即与上庸镇主要领导商议,先征求群众意见,然后在河对面主干公路吉鱼地界选址开挖扬坪,首期搬迁40户,以后分年度逐步展开。

出乎意料的是,一花引来百花开。吉鱼“大分散,小集中”搬迁模式带动了周边桃子湾、磨滩、九华、大泉山、峪口、红庙村,形成了全镇7个村“全面开花”的沸腾局面。为满足群众迫切需求,上庸镇决定继续发扬潘口电站建设移民精神,续写后移民时期新篇章。全镇按照统筹规划,打破行政区划,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力争再用3年时间把库区居住零星分散、不通公路、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群众全部搬迁出来。

2014年,全镇首批选择5个交通相对便利、公共服务基础条件较好、地质相对稳定的场坪,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规划集中搬迁安置小区,共落实搬迁户107户436人,其中242国道吉鱼烟袋岭安置40户172人,宝峪路九华塘垭子安置25户107人,红庙村董家湾安置13户55人,大泉山中间凸安置14户59人,峪口村玉郎寨安置15户64人。

把决定权交给群众

扶贫搬迁是好事、善事,但由于过程矛盾重重、难题成堆,一旦执行不力就会变成坏事。统一搬迁群众思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没有矛盾,这是搬迁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上庸镇灵活运用民主这一法宝,紧紧依靠群众,让群众参与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让他们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确保了顺利推进。

一是确保搬迁对象户的贫困身份。对贫困农户进行身份认定,主要看是否住的是土坯房、是否居住零星分散、是否远离公路一公里以上、是否家庭贫困等条件。镇村联合组成调查班子,实地到农户家中进行认定,并将扶贫搬迁户名单在各村进行公示。经过政策宣传、调查摸底、农户申请、把关审核等程序,群众无异议后再确定搬迁对象。

二是确保统一管理。对象确认后,搬迁户要与乡村签订建房风格承诺书、扶贫搬迁协议书、安全生产责任书,还要自觉缴纳0.5万元保证金,服从统一管理。

三是确保宅基地划分无矛盾。塘垭子安置小区此次安置4个村25户贫困户,各村因传统习惯不同,对房屋的朝向、场坪位置、邻里关系等有不同的需求,群众争地段的现象十分突出。第一天划分宅基地时以抓阄为主,但很多农户选择不到理想的宅基地,很不成功。镇村紧急调整预案,采取先分朝向、再自由组合、最后抓阄捻号定位的办法,确保宅基地全部划分到户。桃子湾村民王华想坐北朝南,磨滩村民郑成荣想坐南朝北,镇村两级积极做他们两家工作,实行地基对调,双方内心非常满意。

四是确保政策兑现公开透明。由群众民主推荐,各集中搬迁安置小区组成了民主理财和民主监督小组,对场坪建设、综合配套等相关费用进行公开管理和监督,群众的事由群众代表说了算。对以自建为主的贫困农户,按每户5万元标准包干给予建设补助;对统一建设贫困农户,统一核算管理。其中县发改局切入易地搬迁项目,按1万元/户给予补助;县移民局切入库区后期扶持项目,按1.5万元/户给予补助;县住建局切入危房改造项目,按1万元/户给予补助;县扶贫办针对扶贫搬迁对象,按0.8万元/户给予补助,对有建房贷款的贫困农户,给予每户2000元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奖励;县民政局切入倒房重建项目,按0.5万元/户给予补助;县林业局切入生态移民项目,按0.2万元/户给予补助。严格实行先搬后补再兑现资金政策,即建房主体动工补助1/3,主体封顶补助1/3,完工搬家验收后发放剩余资金,补助资金全部实行“一卡通”直达到户。

监管与担当贯穿始终

干事不容易,干好更不容易。全镇5个工地同时开工,需要乡村联动、分兵把口,把工程监管落实到位。为此,上庸镇组建工作专班具体抓,只要工程不停工,镇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全部泡在工地上,来回进行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全部停工整改。工作专班还深入农户家中,对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把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

为使小区建筑格调统一,达到整齐靓丽的效果,上庸镇在监管中坚决执行“四统一”的建房标准,即统一规划设计,必须按统一图纸施工;统一建筑风格,必须按照“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五大元素及灰白色调组合的“秦巴庸派”建设特点进行施工;统一外部装饰,严格控制红线、标高、正房、杂房、户型、户间距,做到猪圈、厕所、厨房整齐划一,形成长滕结瓜的效果;统一房屋质量,房屋质量由镇安监站统一监理,确保达到相应标准。对基础垫层、地梁、层高、拦水墙、楼板、钢筋配置的规格进行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停工整改。镇安监站站长周克华在例行安检中发现吉鱼村6组李周生使用的钢筋不达标,紧急下达停建令,待整改到位后才恢复施工。

通过了解,上庸镇不仅在建房过程中为搬迁户负责,还为贫困农户建房提供贷款担保,为工程建设后期结算负责。九华村、吉鱼村通过信用村信用担保,为34户搬迁贫困户各提供3万元信用贷款,共担保资金127万元。上庸镇统一规划的吉鱼、红庙、九华3个集中搬迁安置小区场坪建设共开挖土石方50万方,资金全部由镇村两级担保,施工业主共垫付资金102万元。

借力聚力推动搬迁工作

在搬迁安置推进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镇村两级强有力的执行力,另一方面还需向上级领导借力,聚部门合力,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主辅的工作格局。

一是向领导借力。为推动此项工作,上庸镇拟定了推进实施方案,竹山县县长龚举海专门作了批示。2014年1月21日,驻点领导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玲在上庸镇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出台会议纪要,明确县直各有关部门支持政策,要求上庸镇主动衔接。县政府成立以周玲任组长,县人大副主任杨金銮任副组长的生态扶贫搬迁领导小组,由县扶贫办具体牵头,县政府督查室按照时间节点抓好督办,县直各有关部门按要求将有关政策和资金兑现落实到位。

二是聚部门合力。县直各有关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积极切入政策,筹措资金给予支持。除县发改、移民、住建、扶贫、民政、林业六个部门外,县国土局负责对安置点场坪、土地治理给予支持;县水务局将集中安置点饮水纳入人饮安全工程,解决管材1.8万米,水泥200吨;县交运输局负责安排通村水泥路计划3公里,解决安置点水泥路硬化问题;县农业局负责配套3个安置点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县文体局负责按比例配备健身器材。在此基础上,县住建、国土、公安、教育、人社、林业等相关部门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对搬迁户在建房办证、户口迁移、就学就业、林木采伐等方面简化手续,减免费用。

三是向内挖潜力。上庸镇积极倡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引导其自觉自愿投工投劳建设家园,并通过社会捐赠、招商引资、亲朋帮带等措施弥补建房资金不足等问题。另外,该镇坚持有土安置的原则,通过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等多种途径,按人均0.5亩耕地,户均0.3亩菜地的标准,为搬迁户配足生产生活资料。村民原有承包的林地权属不变,可继续享受国家有关政策,确保搬迁农户权益不受损。

在实际搬迁工作中,上庸镇总结认为,扶贫搬迁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公平,还要让群众有一技傍身,更要加强社会管理。

保护生态环境。所有搬迁户完成迁建后,旧房一律拆除还地,原承包地、自留地等收归村集体所有,全镇统筹规划,一部分实行退耕还林,栽植生态林,防止水土流失;另一部分栽植茶叶、林果等经济林,有利于扩大产业基地面积,增加农民收入。

享受均等服务。上庸镇计划将5个安置小区的水、电、路、绿化、活动广场、生活排污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在提高搬迁户生活质量的同时,相应革除搬迁户原有的生产生活陋习,激发脱贫斗志。

开展技能培训。生态扶贫搬迁虽然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但想让他们真正脱贫致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必须采取集中培训学习实用技能的办法,让他们掌握谋生技能,或者继续推进转移劳动力的办法,使移民户外出就业,培养一批打工能人或产业工人。

加强社会管理。将独居户、散居户搬出来进行集中安置,能够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到位,提高贫困对象政策知晓率,约束日常行为,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

猜你喜欢

搬迁户建房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山西摸排疑似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50余万个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十年磨一剑! 广州“巨无霸”旧改茅岗村复建房亮相!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帮人建房丧命 引发赔偿之争
臧学万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