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浇灌生命之花

2014-10-27吴小飞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命语文教育

吴小飞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一点挫折而轻生,为一点小利而杀人,因此,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存危机,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呢?

一、紧扣文本材料,挖掘生命意识

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关于生命话题的作品,如《谈生命》《热爱生命》《再塑生命》《人生》《生命 生命》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受作品的生命情怀,领悟生命的可贵。

《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他在返回途中被朋友所抛弃,只好独自一人跋涉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不久他就陷入到弹尽粮绝的困境中,更不幸的是他的腿脚先后受伤只能踉踉跄跄地行走在布满沼泽、丘陵与溪流,随时有野兽出没的荒原上。在极度虚弱中,他发现有一匹狼循着他的血迹紧紧跟随着他,显然是要把他作为猎物。于是,这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物”在荒原上展开了一场互相猎取对方生命的生死搏斗,最终他咬死了狼,吞咽下狼的血,让生命重新放射出光彩。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就可以在把握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基础上,认识“硬汉子”,解读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与坚强。

冰心的《谈生命》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痛苦和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这是作者积几十年的经验写成精警之句,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对宇宙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列举了一只飞蛾、一棵瓜苗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说明这些小生命无论如何怎样卑微,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从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严肃思考:一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二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二、阅读与生命结合,点化生命教育

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联系,在语文中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进先哲和时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与生命密切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讲述的就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与思考,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第一次真好》《春》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们可以把语文阅读教学和生命教育融合起来,使学生和作者达到生命的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走进课文中,通过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和思考来关照自己的生命。学生在生命意识被唤醒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阅读能力,并点化与润泽了生命。

三、指导写作实践,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地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有意识引导学生写有关“生命”的话题。初中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所以在学生的作品中经常会流忽视对生命的话题思考。所以语文教师要关注诱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培养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情感,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时时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怀别人的生命。可以通过对话式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含义、规律、内涵和本质,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引发学生能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

写作点评中提升学生对生命内涵的认识。中学生的性格大多比较直率,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往往会很直接地在习作中表露出来,因而老师要抓住契机进行引导、点拨,提升学生学生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开展话题作文教学,自我抒写生命体验。让学生思考生命话题,自主进行生命教育,写作是个很好的途径。通过教材内容的熏陶和专题的积累,学生对生命有了基本的认识,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话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写作中实现一个生命个体对生命的自我体验和深入思考,就可以促使他们去梳理、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通过引用、剖析,从而激活生命意识,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人格。

四、鼓励课外阅读,拓展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杜甫、范仲淹……现代的鲁迅、闻一多、冰心、巴金……国外的安徒生、高尔基、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 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楚国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受唐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感受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去寻找丹麦安徒生笔下的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五、开展实践活动,体验生命成长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这就需要扩充语文的体验渠道,变单一为复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一个概念,用多元的渠道,打开多扇窗户,达到高效学习。例如,结合学校开展的语文探究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组织各种社团,如戏剧社、诗文鉴赏组;外国文学组、对联组、书法组、朗诵组、创作组、摄影文学组等,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目觉地学会关心生命、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同时还可以抓住社会实践的契机,让学生深入社会,参观历史遗迹,了解民风人情,体味社会变迁,这些无疑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言语交往的能力。如由学生自由组合参观上海博物馆,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对活动的组织,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育是培植生命的事业。教育的价值,在于真诚地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阅读为魂,以写作为本,以实践为径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实实在在地享受生命的美好、快快活活地体悟到宇宙间生命的和谐,让学生真正感受生命拔节的力量。

猜你喜欢

生命语文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