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2014-10-27段彬
段彬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让课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最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语文学科的教师都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并对“如何形成高效的课堂”进行了探索,本文在对提高学习效率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后,从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加强教师自身的备课水平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重要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时代的产物。
在语文教育改革中,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
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突出主体地位,引导积极主动地思考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相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获得新知。例如,我在《范进中举》一课小结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特意设计了这样一组思考题让学生讨论:《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同是揭露腐朽的科举制度的罪恶,但两篇作品的主人公的性格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从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手法上,两位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有何不同?在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哪一篇文章更深刻?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及时将不同意见进行归纳,突出焦点,组织讨论,将学生的思考推向了更深的层次。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引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中,创设的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尝试与探究中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利的教学条件,更好地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中创设的环境,提供了调动原有认识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容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识结构,这比在学生面前赤裸裸地讲解更有效果。语文是一门非概念思维的学科,更加注重对情感的体验和感悟,情感是连接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和纽带,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合作性学习是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形式,现已被广泛应用,这也是新课改下对教学形式的要求,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相互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取长补短,培养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在小组式的合作中,学生拥有高度的学习自主性,能够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在其中的干预程度可以降到最低,只有在关键环节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就可以了,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相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亲切和自在一些,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由于学生认知的差异性,使学生在交流中会丰富和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语文知识学习的广泛迁移。
四、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即使初中语文课程在不断地改革,备课永远是教师完成一切教学任务的最基本要求。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传授知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备课质量。首先,语文教师自身要深入解读课文。“深入”是“浅出”的必要前提,教师只有真正吃透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真正理解超越教材本身的一些知识,而这些必要的超越会使授课过程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此外,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要更为全面。教学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的活动,施教之功就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因此,教师需要对各个学生所具有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以及内心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反复“炒冷饭”,就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和厌烦;而对于那些疑难的、未知知识如被轻轻带过,则会使学生的求知欲大大受挫。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充分理解教材,而且要十分全面地熟悉学生的整体动态,以切实制订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拟定课堂练习题和课后自学指导题。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得以开展。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有一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之外,多方调动教学资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全体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唯其如此,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才会更快更好地走上优质、高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