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学也应坚持德育为首

2014-10-27杨晓昆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品德行为习惯

杨晓昆

德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长期的发展过程。一种新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由被动不自觉的模仿行为到主动自觉的行动。一种不良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克服,是由破坏旧的动力定型到建立新的动力定型的发展过程。这一切都需要经过长期地、反复地培养和教育才能完成。一个有正当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世界观念的人,在各种“德”与“失德”行为的选择中,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都很可能作出正当的选择;从小善良、正派,长大以后才可能最终成为爱国主义者、集体主义者、社会主义者。所以应关注孩子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善良本性和行为抉择倾向。正因如此,要培养年轻一代将来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必须从幼儿开始,使幼儿在品德的形成上奠定初步的基础。

一、对幼儿进行德育是古今育人的基本需要

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教育传统。“做人”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把“做人”教育作为他们教育实践的主要任务,把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作为他们的教育主旨。到了近代,蔡元培则提出了“公民道德教育”的教育思想。认为“军国民教育及实力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特别强调对孩子的道德培养。他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并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四有人才”的培养要求,即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形势下,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同时也不断出现各种新事物和新情况,要求青年一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适应国内外的情况。要对新事物有敏锐感,讲究质量和效率,惜时守信,有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开拓的精神。对年轻一代心理品质的新要求必须渗透到幼儿的品质培养中,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古今中外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共识,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的根本保证。

二、向幼儿进行德育是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包括有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品德和性格的以及审美等方面的发展。品德和性格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品德和性格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教育家、思想家都认为意志比天资聪慧重要得多。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具有良好的意志

性格是人的个性的最重要方面,是由理智、情绪、勤奋等多方面的特征所构成的。良好的性格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心理力量。性格的理智特征可以使幼儿在感知方面能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有稳定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注意品质。在思维方面表现出能提出问题,并善于独立思考。勤奋性格,促进儿童体力、智力的各个方面经常得到锻炼。性格活泼开朗就能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加各项活动,积极与成人及同伴交往,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婴幼儿时期已开始显露出性格的某些特征。并在周围成人和小朋友的接触中逐渐形成,应重视幼儿性格的培养。

三、向幼儿进行德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的情况普遍认为:在智力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方面,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而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多的缺点,由于成人的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任性、粗暴、行为无约束。

产生儿童这些缺点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幼儿家庭环境存在着许多积极因素:成员简单,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爱抚和关心,创设优越的生活条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因素:生活上的优越环境和过分地照顾,而形成儿童娇生惯养;家长的溺爱,缺少理智的教育又形成儿童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里一切玩具、图书、物品等全为他个人所有,不需和别人分享,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毛病;家长由于过分娇宠儿童,一切包办代替,安排妥帖,挫伤了幼儿的积极性和独立性,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自理能力差;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加限制,而是听之任之,处处给以妥协和满足,使幼儿缺乏自制力,养成幼儿任性、执拗和粗暴的性格。

由于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利因素,德育是独生子女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初入园的三岁幼儿就会带来品德和习惯上的一些问题,在入园的三年中向幼儿进行德育时,又要结合家庭教育的特点,向家长进行宣传与帮助取得家长的密切合作;幼儿期,儿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克服缺点,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方面有较好效果。所以,幼儿德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四、向幼儿进行德育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向幼儿开始进行德育是完全可能的。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儿童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个性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动力定型。因此,从小以正确的教育来影响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不仅非常重要,也是可能实现的。如果这时期不重视儿童的德育,形成了不良的品德,再想加以消除,则是不易。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的,“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地教育儿童,比做再教育的工作容易得多。从年纪最小的幼年时期起,合理的教育儿童,和一般人想象的一样,并不是怎麽困难的事情”。“如果在儿童的早年,不能合理的教育儿童,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将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教育实践也证明:儿童品德上消极因素越多,接受正确的思想就越难。这是因为进行再教育要经过受教育者的抵制、醒悟和反复,直到完全改正等一系列过程。

幼儿时期的德育培养,会对儿童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儿童能在一起友爱地游戏、学习与劳动,能关心、帮助别人,懂礼貌,逐渐就形成了友爱和热爱集体思想的萌芽;儿童从小听从成人的教导,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则为遵守纪律,热爱劳动打下最初基础;幼儿在游戏、上课、劳动活动中善于把事做到底,就是将来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基础;教育幼儿热爱周围的生活,尊重成人的劳动和热爱劳动者,这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萌芽。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品德行为习惯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