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误》中的美丽

2014-10-27王海虎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解读错误美丽

王海虎

摘 要: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错误》中国的式的情感、美丽的现代式古典洋溢在现代诗歌的空间;江南的景构绽放江南的美丽;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绝唱于现代抒情诗的海洋。

关键词:美丽 错误 解读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 《错误》)

念着郑愁予的《错误》,那浓浓的诗意、中国的式的情感、美丽的古典洋溢在现代诗歌的空间,绝唱于现代抒情诗的海洋。

“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①]

一、间隔、含蓄之美

郑愁予的《错误》在主体和意象上继承了白居易、温庭筠等闺怨宫怨诗的特点,但与白、温等词已有了明显的很大的不同。1、在白、温的词中,女主人公都以明确的“倚楼望归”的姿态正面出现;而《错误》一诗中的女主人公则独处重门幽院深闺,望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隐含一种“看云时很近,望你时很远”的思念之苦),听“达达的马蹄” 时而清晰,时而远去(隐含一种喜悦中的失落) 。

2、白、温诗词中的“思”、“恨”、“肠断”更多的是直抒发胸臆,敞开心扉,言在此而意亦在此;而《错误》所要表达的情感、事实则要含蓄、隐喻得多,呈现出一种间隔性的特点。女子深藏闺中,“达达的马蹄” 带来了憧憬-失望-绮思。而原人原事原景,诗人是这样自述的:

1937年夏来之际,我父亲甫从南京陆军大学毕业,送我和母亲渡了江,就赴前线去了。我母亲带我投奔向山东伯父的仁说。那时铁路遭轰炸破坏,常需步行一些路,有一次进入一个小村镇,在狭窄的街巷中,骤然有激烈的马蹄声响从背后传来,母亲把我来到路的一边,只见马匹拖着炮轰隆隆地擦身而过,这个由马蹄震撼的景象就积存在潜意识里了。但我十几年后再临江南,突然产生闺怨诗的诗想,马蹄正是不可凭恃地到达,但无可奈何的却是时间的无常在人间过隙了。[②]

如果把这段文字作为诗歌的写作背景,那么把《错误》概括为男女相思之情则有点牵强。所以有点理念、情感有如“水中月,雾里花”难以实求。 3、白、温诗词中主人公大都是女子,男人则隐而不见;而《错误》一诗则男女主人交错出现。形成缠绵、含蓄、委婉之美。

二、中国式的情结成就美丽

郑愁予的作品中的中国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乡愁情(如《想望》)、宗教情(如《衣钵》、《度牒与梵音》、《谈禅与微雨》)、闺怨情(《错误》、《情妇》)。

中国式情结中的闺怨情的重要特征,大概是缠绵、深致与内敛。 “剪不断,理还乱”,情真真,意切切。这种情感的体现,需要婉约深致,细腻。诗中等待的容颜如莲花开落,是忧愁;心如寂寞的城,是孤独与惆怅;窗扉紧掩,是思念;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显现失落。反复体现,细致,缠绵悱恻。

寂寞的城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小小的窗扉紧掩;春帷不揭,这些细小的事物的封闭状态与含蓄细腻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形成情感的内敛美。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轻描淡写的交代,愁绪缓缓弥散开来。“我”的惆怅,思念都是含蓄的,内敛的,那位女子的心也同样如此。“达达的马蹄”敲醒一段沉睡已久的爱情故事,然而她没有选择千里寻夫路,而是选择独守闺房的漫长等待。未见到他的身影,阁楼上的她一直张望着,期盼着,伴着憔悴的容颜,她渴望看透那厚厚的雾霭。独倚高楼,年年添凑着满面的沟壑和满头的花白。等待的人,他迟迟没有归来,或许,他会像一个沉迷山水的游客,因留恋迟缓了脚步。但他始终是没有归来,楼上的人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明日的早晨,窗外的雾气豁然开朗,远处的小道上,是他归来的身影,挥挥手,点点头,直奔楼阁,相拥抱,直到黄昏……

从男子这视角来看,也自有它的美丽。“我”表明了一切,然而却没有选择相见,这里面也自有刻骨铭心的遗憾。深层次来讲,“我”与女子相遇,早已注定这一曲千古遗恨的恋歌。

作家在情感抒发上是内敛的,没有疾声高呼,没有热情奔放的字句,但细看,那种欲现不现,若浮若沉的情感反而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角度与更宽广的想像空间,内敛美更吸引读者心理,更适合中国大众的审美情趣。

有多少人好似迟迟不归的人,有多少人,人随事迁,变得失去了昔日的自己,是利?是情?是景?还是自己?他们在回归的道上,永远地成为了一个迟到者,晚来的人。

物是而人非,或许就是这个美丽的错误,或许就是这个美丽的中国情结。

三、江南景构建江南美丽

“莲花”、“东风”、“柳絮”、“小城”、“青石巷”是江南的标志性景物。在诗人眼中,江南本是一卷长诗:东风徐徐,逗弄着断断续续的铃;柳逐春风,犹如女人婀娜的丰姿;碧荷映天,诠释江南的宽广无边;夕阳残照青石巷,一位头发飘逸,身着旗袍的女子,独倚巷口,向远处张望……达达的马蹄在耳边回响,又渐渐远去。

江南的莲,江南的风,江南的柳,江南的小楼、青石巷,江南的窗扉、女人,都承载着江南的魂魄。

莲花朵朵,花瓣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并成飞奔的力量,跳跃着喧嚣的生命。一叶小舟,倏地滑进烟雨,滑进迷离的别离。莲花凋落了,东风不吹了,柳絮不飞了,小城笼罩在孤寂之中。人远了,江南的魂近了。

历代文人墨客,王侯将相把生塞进去,把死塞进去;把情塞进去,把恨塞进去;把忠孝塞进去,把功名塞进去。然后时代相传,于是就成了江南的魂。《错误》正因为蕴含了这种魂,才经久不衰,穿越时空。

四、现代与古典成就美丽

《错误》用现代的诗歌形式,传统的诗歌意象来诠释中国的式的情感。

(一)建筑美美、音乐美、图画

建筑美。诗歌共三节,第一节和第三节都只有两句,与第二诗节形成对称结构。句子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尤其是第一诗节,写“我”仅用了 8 个字,似乎在暗示过客之匆匆;写“你”用了 15 个字,似乎在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青石小城,纵横交错。纵:首句航拍广阔江南,再步行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构成空间层次参差美;横:首尾互换,造成结构上的参差错落,更显诗意盎然,闪发异彩。

音乐美。《错误》虽是一首现代诗歌,却很注意押韵。第一诗节中的“走过”的“过”和第二句中“莲花的开落”的“落”,构成押韵。第二诗节中“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中的“晚”与第五句“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中的“掩”,构成押韵。诗中的四个否定词“不来”“不飞”“不响”“不揭”,两两相对;诗中还用了两处叠词“小小的”,这些都增加了诗歌抒情的深婉性,使诗歌充满了跳跃的节奏感、音韵感。

“打”字,在此既有“从”之意,又有“打马”的意味,强调出了一种动态感,马鞭声、马蹄声与女人潮起潮落的心跳声共振,使全诗有了贯穿始终的清脆感。 “莲花的开落”其实本应置为“开落的莲花”,一倒置后,就富有了动态感,充满了张力,带来了音韵的和谐,给人以奇妙的舒展感,使其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宛如艳丽的女子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

绘画美,是指使得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选用了“莲花”、“柳絮”、“青石”、“向晚(夕阳)”、“春帷”等色彩性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

诗歌使用了“开落”、“飞”、“向晚”、“揭”、“掩”等动词,使静止的画面富有了动态感、立体感,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二)意象、意境具有古典之美

“我打江南走过”, “江南”二字,让人仿佛看到山清水秀、小桥流水、回廊九曲的美景;让人忆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名句。“江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是秀丽的象征,也是男女情爱的载体。众人皆知的白居易的《亿江南》、耳熟能详的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就是典型的闺怨词。《错误》一诗的用意也在此。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莲花”在诗词中广泛运用,基本内涵::一是用来描写江南美景;二是喻指女子美丽容颜;三是表达男女情爱.。因“莲”与“怜”谐音,“怜”即可爱之义,故莲花成了男女们表白爱情和传达思念的媒介,南朝民歌《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此诗大意是:寻你南塘秋,莲花碧天,而你不见,我低头把你思念。你如水一样的清纯,如莲花一样的美丽浮现在我的眼前。而《错误》一诗中的“莲花”我认为与《西洲曲》一样,三义皆有。一义,“莲花”与“柳絮”、“东风”等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画卷,以此来反衬男女情思之长之浓之深,使主客形成强烈反差。二义、三义,“莲花开落” 喻指女子日夜相思,忧愁难遣,饱受情感折磨,过去美丽如莲的容颜,至今憔悴不堪。莲花凋落,落花流红。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有人认为“东风”在古典诗词中有两个截然的不同的涵义,一是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与苏轼的“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等诗中的“东风”,是春风骀荡,万紫千红的“东风”,是欣喜的;另一个“东风”则是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东风”,是无力的,伤感的东风。[③]

但我认为《错误》中的“东风”与上述诗句中的“东风”一样只具有一种意义。“东风” 就是春风之意。只是借东风的特殊组合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古诗词中惯用的一种手法—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以乐衬喜、以悲衬悲为正衬(或为陪衬,亦叫映衬);以乐衬悲、以悲写乐即为反衬。朱熹、苏轼采用的是正衬:以乐衬喜;李商隐、郑愁予以及南唐词人李煜[④]采用的是以乐衬悲的手法。

“三月的柳絮不飞”,“柳”在诗人们的眼中,是钟爱的意象之一。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之句,其意境恐怕只有“柳”才能胜任。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古人有折柳增别之习。“柳”与“留”谐音,故“三月的柳絮不飞”更能凸显伤别离恨之绪,相思缠绵之苦。

《错误》中的“向晚”、“归人”、“过客”等均具有古典美。

《错误》一诗词句大都有来历,这个来历就是词语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词语在一千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浸润、沉淀,使此诗具有浓郁的古典意韵。郑愁予是扎根传统又有所创新的诗人,用诗人杨牧对他的评语来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不是那种“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的中国的外国诗人。

参考文献:

[1]转引自陈日文:《访著名“浪子诗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郑愁予》,摘自: http :// wwwjs. chinanews. com. cn

[2] 《语文学习》2006年第一期《美丽的错误》。

[3]袁达军《(错误)的古典型》一文第五段

[4]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由东风”,就是采用了以乐衬悲的手法。

猜你喜欢

解读错误美丽
在错误中成长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怒”与“努”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