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案探究
2014-10-27王思艳
王思艳
摘 要:依据高职院校《网络互联技术》教学过程的现状,分析职业院校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设计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通过有效教学方案的探究,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
关键词:网络互联;教学模式;实践;技能
1 引言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毕业后能直接上岗,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探索的问题。网络互联技术课程中,学生能否掌握各种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否构建网络,对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2 现状及问题分析
⑴课堂教学内容若偏重抽象的网络互联理论知识,而高职学生偏爱学习技能知识,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教师过多的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加强。
⑶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不强。教师不能很好的教给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学生很难将两者有效地连接起来。
⑷实践内容之间联系性差,与岗位对接能力较差,学生难以通过实验提升应用操作能力、解决岗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⑸考核方法单一,一些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得不了高分,打消了学生学习相关技能的积极性。
3 教学内容整合
在网络互联技术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按照课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实施教学活动,但是针对目前的教科书种类繁多,每本教科书的编排顺序差别很大。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探究,将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了网络互联基础、局域网间互联、交换网络组建、广域网接入四个学习情境,在四个大情境的基础上又细化了十五個子任务,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4 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
通过对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及高职学生的认真分析与研究,以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需完成的业务能力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四个教学情境、四个典型案例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能力的“四四三”教学模式,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学校走出去就能直接工作。
5 实践环节设计
实践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学习规律,设计为六大环节:
⑴课堂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网线制作、cisco模拟软件使用、CLI命令输入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⑵综合实训:在上机实训中,每次安排一个完整的实训任务,让学生通过模拟软件实现网络互通后,再用实际设备连接配置网络,实现规划网络的互联。
⑶开放实训室:开放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练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和规划方案搭建、配置网络。
⑷校内课外实践:成立了由校内专业教师带领的网络工程工作室,参加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如参与家属区网络工程项目、学院机房网络工程项目、办公室网络工程项目等。
⑸参加网络技能大赛:在学习期间,积极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各项网络技能大赛,参加技能大赛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⑹采用远程实训室:设置了远程登录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登录,完成相关实训项目。远程实训如学生亲临实训环境,远程实训室不仅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且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能得到教师的指导。
6 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属于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必须加强过程性考核和应用能力考核。将考核的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能力,以及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作能力。采用职业能力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测评。
7 结论
通过对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对应的岗位进行充分的调研,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的分析,得出本门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形成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掌握网络互联技能。
[参考文献]
[1]姜大庆,吴强.网络互联及路由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陆魁军.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朱墨池.《网络互联技术》的教学改革方案设计[J].读写算,2012.
[4]林莉.高职《网络互联与实现》类课程教学方式探讨[J].创新教育,2008.
[5]邵慧莹,李军,褚建立.网络互联技术教学研究与设计[J].教学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