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
2014-10-27韩学燕赵世娇
韩学燕 赵世娇
摘要:产后瘫痪是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病因复杂,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使高产奶牛被迫淘汰,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营养缺乏、产道损伤、产后消化不良综合征、心包创伤、产后感染、产后出血等方面叙述了产后瘫痪综合征的致病原因,阐述了其临床症状,并提出了综合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奶牛;产后瘫痪;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57-03
产后瘫痪是高产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机能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知觉丧失、四肢瘫痪。该病在大通县奶牛养殖户中时有发生。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前后共诊治黑白花奶牛产后瘫痪33例,治愈32例,1例因病程发展快、治疗不及时而死亡,治愈率达96.97%,并积极探索了预防措施,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长期以来,大通县长宁镇西村、中村、陈家庄村、下严村、河滩村及桥头镇新城村、向阳堡村农户奶牛养殖户较多,共饲养黑白花奶牛1300余头。饲养奶牛生产牛犊、销售鲜奶,是养殖户一项主要的经济来源。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共诊治黑白花奶牛产后瘫痪33例,33例患牛均为顺产,饲养及营养状况良好,全部发生于3~6胎产奶量较高的高产奶牛,其中,第3胎7头,第4胎12头,第5胎9头,第6胎5头;发病时间为产后1~3 d之内,其中产后第二天发病的较多,为21头,占发病数的63.64%。
2 临床症状
所有患牛均在产后1~3 d内发病,发病初期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反刍停止,瘤胃蠕动减弱,四肢及身体末端发凉,不愿走动,站立不稳,后肢交替踏脚负重,四肢肌肉震颤。数小时或第二天后出现瘫痪症状,即患牛卧地不起,四肢呈划游状,头能抬起而颈呈“S”状弯曲,并不断回顾后躯,表现痛苦、呻吟,有的挣扎欲起,但不能站立,全身出汗,反射减弱或消失,意识抑制,知觉丧失,体温稍低或正常,呼吸、脉搏无明显变化。
3 诊断
根据发病牛全部为体质较好的高产奶牛和产后1~3 d内发病以及后肢瘫痪、知觉丧失、头颈“S”状弯曲等典型症状,同时结合补钙治疗性诊断,确诊为奶牛产后瘫痪。
4 发病原因
4.1 病的发生
大多数在产后3 d内发病,5~10岁、产犊3~6次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发病与犊牛性别、体重大小、死胎和双胎无关。上一胎泌乳期缺钙症是下胎泌乳期乳热增多的因素;发生过胎衣不下、子宫炎、酮病等症状,有使乳热发生增高的倾向。干奶期营养状况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1)干奶期精料喂量过多,特别是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则对此病更为易感。
(2)产前饲喂高钙日粮、饲喂高阳离子和低阴离子日粮,都易促使发病。临床发现,发生过产后轻瘫的牛,下胎产犊后,有重复发病的趋势。因此认为,该病是一个能复发和遗传的疾病。发生过乳热的牛比未发生过乳热的牛易感性高2~5倍。产后瘫痪是危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弄清该病的发生原因,建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笔者从1991年起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从临床上进行验证。发现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4.2 病因
(1)大量钙质随初乳进入乳房,奶牛血钙浓度急剧降低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本病典型症状的基础。干奶期,母牛对钙的需要处于最低限度。胎儿的发育、尿液和内源性粪钙的排泄等,其总量为10~12 g/d。此时,血浆钙的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分娩后,奶牛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一头日产10 kg初乳的母牛,乳中将消耗23 g钙,因此,分娩时母牛每天必须有30 g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产犊后第1天,几乎所有的母牛都表现为血清钙水平普遍下降的状况。对此,只能通过加强胃肠的吸收和骨骼钙盐的析出来满足泌乳的需要。由于有些母牛不能适应分娩后这种急剧的变化,引起细胞外和血浆钙浓度的下降,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
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点:①钙随初乳丢失量超过了由肠吸收和从骨中动员的补充钙量;②由肠吸收钙的能力下降;③从骨骼中动员钙的贮备的速度降低。
奶牛产后瘫痪有相当独特的内分泌紊乱;营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钙--激素的调节,因此,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是日粮不平、钙、磷含量及其比例不当。①奶牛在干奶期,特别是在怀孕后期日粮中钙含量过高。据报道,干奶期奶牛,体重按500 kg计,每头每日只需31 g钙即可满足机体及胎儿钙的需要量。②日粮中磷不足及钙磷比例不当。日粮中强调钙的供应而忽略了磷的供给,致使产后瘫痪增多,临床上通过使用磷酸二氢钠配合治疗,全部治愈,而且比单纯使用钙制剂治疗效果显著,即可说明此点。当血清钙磷比例在1.67:1时即可发病,应将血清钙、磷比例控制在1.5:1以下为宜。③日粮中Na+、K+等阳离子含量过高。由于干草是日粮的基础,故含有较高的阳离子,尤其是K+。这些混合阳离子尤似母牛处在一种轻度的代谢性碱中毒状态,尿呈碱性,pH升高,在碱性状态下,骨骼和肾脏很难对PTH产生作用。④维生素D不足或合成障碍。经肝、肾羟化酶作用后的活化型维生素D3,具有骨钙溶解、释放作用;促使肠黏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作用。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的供应不足或合成障碍,这不仅妨碍了肠吸收钙的能力,而且,也影响到骨的溶解和释放,其结果必将导致血钙含量的降低。
根据临床观察,大多数病牛对于注射钙剂可迅速呈现效应,而血清钙值的下降程度又与症状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另外,产后奶牛机体动用钙贮的能力降低,并且钙磷代谢水平降低而利用甲状旁腺的机能降低。
(2)低血磷和低血镁的变化也起一定作用。临床上,有少数病牛注射钙剂后虽然症状有所改善,但仍不能起立。经乳房送风使血磷有一定恢复后,病牛才能起立,说明该病的发生与低血磷有一定的关系。至于血镁的水平也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血镁过高(由正常约为 1.5 mg/L至2~3 mg/L,钙与镁的比例可由6:1变成2:1),以致镁离子能发挥其医学专用作用;另一种是血镁不足,伴发强直、兴奋,并有感觉过敏及四肢肌肉震颤。
(3)产后母牛产道损伤,伴随分娩产道及骨盆腔的肌肉、韧带、神经损伤,特别是难产时手术助产造成的产道神经肌肉损伤,骨盆腔部荐坐韧带的损伤及强行分娩造成的体贮备的大量消耗,产后出血的影响更受到关注。易造成产后截瘫。
(4)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及腹膜炎,为产后瘫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由于怀孕后期腹围增大,加之分娩时强力努责,很容易造成金属异物穿及心包及腹膜使病牛心血管系统机能障碍,气血不足,是发生产后瘫痪的间接原因。
(5)产后出血过多:由于助产方法不当,造成子宫破裂,引起大出血,使血钙、血磷大量丢失,遂造成母牛产后卧地不起。
(6)产后消化不良综合症:怀孕期间,特别是分娩前,由于胎儿体积过大,压迫前胃特别是瘤胃神经,造成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前胃的运动及消化能力大大降低,加之机体及胎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及矿物质、微量元素,所以,易导致营养衰竭症的发生,使母牛衰竭卧地不起。
(7)产后感染及败血症:母牛产后机体相对虚弱易罹患其他疾病,特别是产道操作后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导致产后败血症的发生,母牛体温升高、不食、全身状况逐渐恶化,死亡率极高。
5 治疗
5.1 西药疗法
主要采用糖钙疗法。5%葡萄糖盐水1 000 mL,50%葡萄糖100 mL,10%葡萄糖酸钙500 mL,10%氯化钙注射液150 mL,10%安钠咖20 mL,氢化可的松25 mL,VC注射液50 mL,混合一次静注,1次/d,连用3 d。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对有炎症的可加青霉素1 600万IU,链霉素800万IU,混合静注。对有瘤胃臌气、消化不良的病牛内服健胃散,或干酵母片500片,无尿者注射利尿药。
5.2 中药治疗
当归150 g,川芎150 g,黄芪150 g,党参150 g,熟地150 g,红花100 g,元胡100 g,白芷100 g,赤芍100 g,白术80 g,厚朴80 g,云岑80 g,枇杷叶80 g,木香50 g,陈皮50 g ,甘草50 g,生姜1 000 g,20 min待温一次胃管投服,连服3 d。
5.3 对症治疗
(1)对产道损伤者,应以消炎、镇痛和恢复机能为原则。药用安痛定或镇跛痛注射液20~40 mL,青霉素400万~500万IU,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每天2次,或10%葡萄糖1 000~2 000 mL,5%葡萄糖生理盐水1 000 mL,10%糖酸钙500~800 mL,10%水杨酸钠150~200 mL,10%维生素C 20~40 mL,维生素B1 20~40 mL,一次静脉注射,配合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新斯的明40 mL或硝酸士的宁0.05~0.15 g。也可内服中药,活血理气,强筋壮骨,祛风止痛,方用牛膝散,药选延胡索45 g,桃仁45 g,赤芍45 g,没药45 g,红花21 g,牛膝21 g,炒白术21 g,丹皮21 g,当归21 g,川芎21 g。同时要加强护理,勤翻牛体,多铺垫草,防止褥疮,经综合治疗,多数可于2~7 d内逐渐恢复,自行站立。
(2)对内脏损伤引起的以抗菌消炎为主,但多数预后不良,在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10 d之内不见好转者,应及早淘汰。
(3)对继发性前胃弛缓,可兴奋前胃,恢复其运动机能,药用10%氯化钠300 mL,10%糖酸钙500 mL,10%安钠咖20 mL,静脉注射,同时配合补中益气汤:炙黄芪70 g,党参、白术、陈皮各60 g,炙甘草45 g,升麻30 g,柴胡30 g,水煎,候温灌服,疗效较好,多于1~3 d内站立。
6 预防
(1)加强干奶期母牛的饲养,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控制精饲料喂量,防止母牛过肥。混合精料喂量3~4 kg/d,日粮中保证有充足的优质干草供应。
(2)充分重视矿物质钙、磷的供应量及其比例。一般认为,饲料中钙、磷比在2:1的范围。据报道,奶牛日粮中钙含量达137 g,磷为85 g,其比例为1.61:1,可使产后瘫痪发病率由74%下降至16%;可见钙含量过高反使发病率上升。因此,目前普遍强调分娩前期要低钙饲养。妊娠后期饲喂高磷低钙饲料有助于该病的预防,但这种日粮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执行,而且若以这种饲料长期饲喂高产母牛,有使骨骼中矿物质发生损失的危险。所以建议对妊娠母牛加喂富含钙、磷和维生素的饲料,如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并在分娩前1个月减少精料的饲喂数量,在分娩前后,增加摄入的钙量,每天增加到125 g以上。以满足奶牛的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3)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干奶时可集中饲养;临产牛要有产房或单圈饲养。圈舍要清洁、干净;运动场宽敞,能自由运动,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
(4)加强对临产母牛的监护,提早采取措施,阻止临床型病牛的出现。①补充维生素D3。分娩前5~7 d在饲料中给予大量维生素D(每天2 000万~3 000万U)可减少发病,但若在产前4 d停止饲喂,则母牛更易发病。按规定的维生素D量饲喂,若超出上述时间,则有发生中毒的危险,故应避免,产犊前8 d静脉或皮下注射结晶维生素D3 1 000万U,1次/d,连续8 d,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但静脉注射后动物间或呈现严重反应。所以,增加妊娠后期母牛的光照时间,补充胡萝卜、鱼肝油及维生素D,以帮助饲料中钙、磷的吸收和利用。②静脉补钙、补磷。对于高产、老龄奶牛及有瘫痪病史的牛,在产前7 d或分娩直后静脉注射钙剂、磷剂。对该病的预防有良好作用,此方法已在生产中被普遍采用。其处方是:10%葡萄糖酸钙液1 000 mL、10%葡萄糖液2 000 mL、5%磷酸二氢钠液500 mL、氢化可的松1 000 mg、25%葡萄糖液1 000 mL、10%安钠咖20 mL,一次静脉注射。
(5)助产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消毒,不要用力过猛,造成产道组织损伤。
(6)奶牛怀孕期间,要随时注意其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和治疗原发病。
(7)产后推迟泌乳或者只挤出部分乳汁(视产奶量的多少只挤出1.5~2.5 kg),以维持乳房内的压力,预防该病,但效果不定,而且能使隐性乳房炎加重,变为急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