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治疗灼口综合征经验
2014-10-27周银
周银
关键词: 灼口综合征;脾胃虚损;温阳健脾;调畅气机
中图分类号: R7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05-02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以舌部、口腔粘膜灼热、疼痛等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又称舌痛征(Glossodynia)、舌感觉异常、口腔粘膜感觉异常等。口腔检查明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和组织病理变化。该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50岁~70岁妇女中发病率较高,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目前研究认为灼口综合征属于非器质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项研究认为该病与精神因素、更年期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予对症治疗,如精神药物、心理疗法、雌激素替代治疗等,但疗效均不理想。
根据症状命名,本病可归属于中医“舌痛”的范畴。关于舌痛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经脉》:“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导师梁超教授,在治疗本病时强调从温阳健脾,调畅气机,清透虚火、郁热入手,运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灼口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笔者跟师诊治本病体会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重视脾胃虚损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多与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失度等相关。本病主要以口腔粘膜、舌部疼痛为表现,按照藏象理论“脾开窍于口”,而十二经走行中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贯舌中”,说明本病的发病与脾胃密切相关。
口腔为纳运水谷的入口,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有吸收、输布水谷精微,调节水液代谢功能,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今时之人多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寒凉之品,再加上七情内伤、劳逸失度等诸多因素,导致脾胃虚损。李东垣云:"有所劳伤,皆损其气,气衰则火旺”,“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虚弱,土虚则浮热上炎,心之浮火炽动,独炎其上,走于空窍,熏蒸于口,发为口舌灼痛。正如清代医家沈金鳌说“病之无形说是火,但疼不肿是也”。《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云:“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心脉者,神之舍,心君不宁,化而为火,火者,七神之贼也。”此则强调了情志因素在脾胃虚衰的基础上对发病的重要性。
1.2 强调气机不畅 脾胃居于中焦,为水液输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虚损,运化减弱,导致水湿不化,饮食积滞。脾性喜燥恶湿,湿邪不化,困阻脾阳,二者恶性循环。本病多发于老年绝经后女性,此类人群天癸枯竭,肾气渐衰,心肝之浮火偏旺。肾主水且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肝主疏泄,条畅气机。若这些脏腑生理功能失常,则机体运化、气化、气机升降出入等功能紊乱。气机不畅可致气滞、湿阻、阳气郁遏、食积不化等。李东垣有云:“阳在上而阴在下,脾主升而胃主降,若元气亏虚,升降失常,则下焦阴分之火不能潜藏阴位而致升腾”。阳气郁遏、食积化热、心之浮火熏蒸于口舌则有灼热、刺痛等热象表现。
2 治法方药
梁超教授以温阳健脾,调畅气机,清透虚火、[HJ3.2mm]郁热为基本治法,方选黄芪建中汤加减,基本方由黄芪、党参、桂枝、白芍、干姜、大枣、炙甘草、制附片、建曲、枳壳、白术、柴胡、葛根组成。黄芪建中汤补气健脾,制附片、白术温阳化气行水,建曲消食导滞,枳壳、柴胡、葛根调畅气机,清透虚火、郁热。全方旨在温阳健脾,调畅气机,清透虚火、郁热。舌痛剧烈、牙龈肿痛者加黄柏、生地、连翘,气滞、食积重者加槟榔、紫苏叶、炒麦芽,舌苔厚腻者加藿香、砂仁、草果,疲倦乏力甚者加晒参、淫羊藿,失眠重者加龙骨、牡蛎、酸枣仁,大便稀溏者加茯苓、猪苓。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58岁,48岁绝经,口舌刺痛、麻木6年,于华西医院口腔科多次就诊,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灼口综合征,曾口服谷维素、复合维生素等治疗,效果不加佳。于2013年5月3日初诊。症见口舌刺痛、麻木、上鄂紧绷感,夜间口渴明显,晨起口臭、口中黏腻,纳差,稍食多则腹胀,怕冷,前额多汗,自觉潮热、手足心热,情绪烦躁,不易入睡,多梦,小便频,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弦细。辨证为脾阳气虚、气滞、心肝虚火旺,处方如下:黄芪30 g,党参20 g,桂枝15 g,白芍15 g,干姜15 g,大枣30 g,炙甘草10 g,制附片20 g,柴胡15 g,葛根30 g,茯苓20 g,建曲15 g,枳壳20 g,白术15 g,炒麦芽15 g,连翘20 g,藿香20 g,砂仁10 g,槟榔15 g,紫苏叶20 g。7剂,水煎服,1日1剂。嘱患者忌生冷刺激食物、适当运动、饮温开水。2013年6月5日复诊,口舌灼痛明显缓解,口渴、口臭、腹胀消失,怕冷、前额多汗、潮热、情绪好转,睡眠稍差,小便频,大便时干时稀,舌淡,苔薄白,脉细。前方去砂仁、槟榔、苏叶,连翘,继服1月后复诊,口舌稍感灼热,睡眠稍差,余无特殊。再服加味黄芪建中汤基本方1月诸症基本消失。
按:一诊辨证为脾阳气虚、气滞、心肝虚火旺,予加味黄芪建中汤基本方加炒麦芽、连翘、藿香、砂仁、槟榔、紫苏叶,以温养健脾、行气导滞、清虚热。二诊时食积气滞、虚火减退,故去砂仁、槟榔、苏叶,连翘。三诊则温阳健脾,恢复虚损脾阳,恢复气舒畅,巩固疗效。
4 小结
本病的传统认识是阴虚火旺,多从滋阴降火论治。梁超教授则从脾胃虚损,气机失调来认识本病,独具特色;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温阳健脾,调畅气机,清透虚火、郁热,临床疗效确切。本病有郁热、虚火上灼的常见症状,如口舌灼痛、口干、心烦、失眠、及烦躁、惊恐、焦虑等。也有脾阳气虚、阳虚的常见症状,如纳差、腹胀、便溏、疲倦、乏力、怕冷等。脾胃虚损,运化失常,食积化热、阳气郁遏可见头、颈、胸局部多汗、潮热、手足心发热等。气机不畅、气化失司可见烦躁、抑郁、口干、小便频数等。临床症状复杂,我们应仔细分析每个复杂的症状,抓住疾病的主要病机,有的放矢,兼顾次要病机,方能取得较好疗效。而不应单纯地从口舌灼痛、口干、心悸、烦躁、潮热等热象症状一味的辨证为阴虚火旺,过用滋腻寒凉之药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3~124.
[2]顾远平,何克新.灼口综合征的研究状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2490~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