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地区差异与分析

2014-10-27宋韬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落后地区太原市精品课程

宋韬

近年来,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飞速发展。据统计,2004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山西省高职高专在校生分别为17.3万人、21.1万人、19.7万人、23.4万人、27.2万人,占当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分别为50.1%、51.9%、40.6%、42.7%、45.8%。可见,山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规模上已基本占全省高等教育规模的半壁江山。但一个省内不同地区间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等不同,也会导致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失衡。

地区差异现状

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分析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

发展数量上的地区差异

由表1可知,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拥有29所高职院校,占全省高职院校总量的59.2%,而其余10个地级市所拥有的高职院校总量只占全省的40.8%。可见,山西省内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高等教育实践关注的焦点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地区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平衡等问题。从山西省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状况、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地区分布状况以及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地区分布状况三方面来分析山西省内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

一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地区分布状况。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由于国家的重点扶持,建设资金大量投入,在院校质量上会大大高于普通高职院校。有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原来的448651.65万元,增加到876129.315万元,增长了95.28%;生均预算拨款标准由原来的3295.05元/年,增加到5322.97元/年,增长了61.54%;校内实训基地(室)由原来的6269个,增加到10606个,增长了69.18%;校外实习基地由原来的12951个,增加到25998个,增长了100.74%;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由原来的82.29%,增长到90%,平均增长9.37%。因此,分析山西省内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山西省内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由表2、表3可知,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拥有全省全部的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而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在院校办学质量上又优于其他普通高职院校,这种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原市所辖的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较省内其他地级市占绝对优势。当然,省内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具有以点带面,辐射全省,带动全省高职院校共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但从微观环境来说,首先被带动或受惠的是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所在市的普通高职院校,然后才依次是省内其他市的普通高职院校。

二是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地区分布状况。教育部自2003年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2007年,教育部专门制定了高职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标准,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累计建设高职国家精品课程800余门,覆盖高等职业教育所有专业。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各地、各高职院校加强了课程建设的力度,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提升了高职院校整体课程建设水平。2008年到2011年山西省高职院校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如表4、表5所示。可见,近4年山西省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共有18门,省级精品课程共61门。其中,太原市所辖高职院校拥有100%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95%的省级精品课程。山西省其余10个地级市所辖高职院校中没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而只有阳泉市拥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占全省精品课程总量的5%。可见,山西省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分布不均衡,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占有绝对优势。

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地区分布状况。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比较2009~2011年山西省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地区分布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由表6可知,2009~2011年山西省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共17项。其中,太原市拥有12项,占全部实训基地项目的70.6%,而其余10个地级市只拥有总量的约30%。可见,太原市拥有的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较省内其他地级市占有绝对优势。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如果有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那么将拥有大量的建设资金得以发展,院校依托建设优质的实训基地,将更好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完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现有的状况将造成山西省内不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差异,导致省内不同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质量上的较大差距。

相关分析

目前,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状况主要表现为:

一是从数量上看,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所拥有的高职院校数量占全省总量的59.2%,而省内其余10个地级市所拥有的全部高职院校数量只占全省的40.8%。可见,山西省高职院校数量的地区分布非常不均衡。

二是从质量上看,太原市拥有全省全部的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近四年来其所辖高职院校拥有全省100%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 95%的省级精品课程;近三年来其所辖高职院校拥有全省70.6%的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见,太原市占有全省绝对优质的高职教育资源,而省内其余地级市与之相比差距很大。

几点建议

制定扶持省内落后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

山西省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对待省内高职教育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应积极制定一系列帮扶落后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资助落后地区高职学院进行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特色实训基地建设等,对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审、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合作的学校或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等。

加大对省内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

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省级财政应加大与落后地区的市财政共同承担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比例;市级地方政府也应加大高职教育在当地教育经费的支出比例,确保对当地高职院校的投入逐年增长;省级财政还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建设。

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高职院校的帮扶作用

政府应充分发挥太原市高职院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太原市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间的多种合作模式。加强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太原市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中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落后地区高职院校讲学,落后地区也定期选派教师到太原市高职院校中学习经验;实现校际之间办学资源共享,以提高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近年来,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飞速发展。据统计,2004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山西省高职高专在校生分别为17.3万人、21.1万人、19.7万人、23.4万人、27.2万人,占当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分别为50.1%、51.9%、40.6%、42.7%、45.8%。可见,山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规模上已基本占全省高等教育规模的半壁江山。但一个省内不同地区间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等不同,也会导致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失衡。

地区差异现状

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分析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

发展数量上的地区差异

由表1可知,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拥有29所高职院校,占全省高职院校总量的59.2%,而其余10个地级市所拥有的高职院校总量只占全省的40.8%。可见,山西省内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高等教育实践关注的焦点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地区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平衡等问题。从山西省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状况、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地区分布状况以及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地区分布状况三方面来分析山西省内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

一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地区分布状况。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由于国家的重点扶持,建设资金大量投入,在院校质量上会大大高于普通高职院校。有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原来的448651.65万元,增加到876129.315万元,增长了95.28%;生均预算拨款标准由原来的3295.05元/年,增加到5322.97元/年,增长了61.54%;校内实训基地(室)由原来的6269个,增加到10606个,增长了69.18%;校外实习基地由原来的12951个,增加到25998个,增长了100.74%;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由原来的82.29%,增长到90%,平均增长9.37%。因此,分析山西省内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山西省内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由表2、表3可知,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拥有全省全部的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而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在院校办学质量上又优于其他普通高职院校,这种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原市所辖的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较省内其他地级市占绝对优势。当然,省内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具有以点带面,辐射全省,带动全省高职院校共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但从微观环境来说,首先被带动或受惠的是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所在市的普通高职院校,然后才依次是省内其他市的普通高职院校。

二是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地区分布状况。教育部自2003年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2007年,教育部专门制定了高职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标准,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累计建设高职国家精品课程800余门,覆盖高等职业教育所有专业。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各地、各高职院校加强了课程建设的力度,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提升了高职院校整体课程建设水平。2008年到2011年山西省高职院校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如表4、表5所示。可见,近4年山西省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共有18门,省级精品课程共61门。其中,太原市所辖高职院校拥有100%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95%的省级精品课程。山西省其余10个地级市所辖高职院校中没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而只有阳泉市拥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占全省精品课程总量的5%。可见,山西省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分布不均衡,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占有绝对优势。

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地区分布状况。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比较2009~2011年山西省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地区分布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由表6可知,2009~2011年山西省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共17项。其中,太原市拥有12项,占全部实训基地项目的70.6%,而其余10个地级市只拥有总量的约30%。可见,太原市拥有的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较省内其他地级市占有绝对优势。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如果有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那么将拥有大量的建设资金得以发展,院校依托建设优质的实训基地,将更好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完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现有的状况将造成山西省内不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差异,导致省内不同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质量上的较大差距。

相关分析

目前,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状况主要表现为:

一是从数量上看,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所拥有的高职院校数量占全省总量的59.2%,而省内其余10个地级市所拥有的全部高职院校数量只占全省的40.8%。可见,山西省高职院校数量的地区分布非常不均衡。

二是从质量上看,太原市拥有全省全部的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近四年来其所辖高职院校拥有全省100%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 95%的省级精品课程;近三年来其所辖高职院校拥有全省70.6%的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见,太原市占有全省绝对优质的高职教育资源,而省内其余地级市与之相比差距很大。

几点建议

制定扶持省内落后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

山西省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对待省内高职教育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应积极制定一系列帮扶落后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资助落后地区高职学院进行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特色实训基地建设等,对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审、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合作的学校或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等。

加大对省内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

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省级财政应加大与落后地区的市财政共同承担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比例;市级地方政府也应加大高职教育在当地教育经费的支出比例,确保对当地高职院校的投入逐年增长;省级财政还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建设。

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高职院校的帮扶作用

政府应充分发挥太原市高职院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太原市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间的多种合作模式。加强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太原市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中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落后地区高职院校讲学,落后地区也定期选派教师到太原市高职院校中学习经验;实现校际之间办学资源共享,以提高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近年来,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飞速发展。据统计,2004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山西省高职高专在校生分别为17.3万人、21.1万人、19.7万人、23.4万人、27.2万人,占当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分别为50.1%、51.9%、40.6%、42.7%、45.8%。可见,山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规模上已基本占全省高等教育规模的半壁江山。但一个省内不同地区间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等不同,也会导致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失衡。

地区差异现状

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分析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

发展数量上的地区差异

由表1可知,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拥有29所高职院校,占全省高职院校总量的59.2%,而其余10个地级市所拥有的高职院校总量只占全省的40.8%。可见,山西省内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高等教育实践关注的焦点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地区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均衡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平衡等问题。从山西省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状况、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地区分布状况以及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地区分布状况三方面来分析山西省内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

一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地区分布状况。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由于国家的重点扶持,建设资金大量投入,在院校质量上会大大高于普通高职院校。有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原来的448651.65万元,增加到876129.315万元,增长了95.28%;生均预算拨款标准由原来的3295.05元/年,增加到5322.97元/年,增长了61.54%;校内实训基地(室)由原来的6269个,增加到10606个,增长了69.18%;校外实习基地由原来的12951个,增加到25998个,增长了100.74%;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由原来的82.29%,增长到90%,平均增长9.37%。因此,分析山西省内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地区分布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山西省内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由表2、表3可知,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拥有全省全部的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而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在院校办学质量上又优于其他普通高职院校,这种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原市所辖的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较省内其他地级市占绝对优势。当然,省内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具有以点带面,辐射全省,带动全省高职院校共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但从微观环境来说,首先被带动或受惠的是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所在市的普通高职院校,然后才依次是省内其他市的普通高职院校。

二是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地区分布状况。教育部自2003年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2007年,教育部专门制定了高职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标准,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累计建设高职国家精品课程800余门,覆盖高等职业教育所有专业。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各地、各高职院校加强了课程建设的力度,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提升了高职院校整体课程建设水平。2008年到2011年山西省高职院校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如表4、表5所示。可见,近4年山西省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共有18门,省级精品课程共61门。其中,太原市所辖高职院校拥有100%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95%的省级精品课程。山西省其余10个地级市所辖高职院校中没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而只有阳泉市拥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占全省精品课程总量的5%。可见,山西省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分布不均衡,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占有绝对优势。

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地区分布状况。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比较2009~2011年山西省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地区分布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上的地区差异状况。由表6可知,2009~2011年山西省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共17项。其中,太原市拥有12项,占全部实训基地项目的70.6%,而其余10个地级市只拥有总量的约30%。可见,太原市拥有的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较省内其他地级市占有绝对优势。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如果有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那么将拥有大量的建设资金得以发展,院校依托建设优质的实训基地,将更好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完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现有的状况将造成山西省内不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差异,导致省内不同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质量上的较大差距。

相关分析

目前,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状况主要表现为:

一是从数量上看,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所拥有的高职院校数量占全省总量的59.2%,而省内其余10个地级市所拥有的全部高职院校数量只占全省的40.8%。可见,山西省高职院校数量的地区分布非常不均衡。

二是从质量上看,太原市拥有全省全部的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近四年来其所辖高职院校拥有全省100%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 95%的省级精品课程;近三年来其所辖高职院校拥有全省70.6%的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见,太原市占有全省绝对优质的高职教育资源,而省内其余地级市与之相比差距很大。

几点建议

制定扶持省内落后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

山西省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对待省内高职教育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应积极制定一系列帮扶落后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资助落后地区高职学院进行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特色实训基地建设等,对落后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审、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合作的学校或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等。

加大对省内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

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省级财政应加大与落后地区的市财政共同承担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比例;市级地方政府也应加大高职教育在当地教育经费的支出比例,确保对当地高职院校的投入逐年增长;省级财政还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建设。

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高职院校的帮扶作用

政府应充分发挥太原市高职院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太原市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间的多种合作模式。加强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太原市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中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落后地区高职院校讲学,落后地区也定期选派教师到太原市高职院校中学习经验;实现校际之间办学资源共享,以提高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落后地区太原市精品课程
太原市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联盟成立
太原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落后地区教育要注意培养家长的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奇怪的雨伞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