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
2014-10-27齐岩
齐岩
我们人生的第一声啼哭,是给妈妈听的;我们上学的第一阵朗读,是在教师的目光下飞出教室的。我们赞美母亲,她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也赞美教师,他们给了我们知识的甘霖。唱给母亲的歌,已经很多了;说给教师的话,也已经不少。但我要讴歌一下我的老师,这还是第一次。从小学到大学,教过我的老师,有几十位。今天,我要从这些校园耕耘者的身影里,选出一位我最崇敬的老师,用我最嘹亮的歌声,唱出我的感恩和怀念。
他就是汉老师。
我和他的相遇,是从初一开始的。那时是1970年,正是“大革文化命”的时代,许多文化知识都成了封资修的“毒草”,给批倒斗臭了。物理化学合成了一本书,叫《工业基础》(简称“工基”),种小麦也是一门课,叫《农业基础》(简称“农基”)。学了一年英语,期末考试还是默写26个字母。在那个“宁长社会主义的草,不长资本主义的苗”的文化荒芜年代,校园内也是读书无用论泛滥。虽然已经从“罢课闹革命”过渡到“复课闹革命”,但学的知识还是很简单。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上初一了,当时分在初一(1)班。当年还有个“小插曲”,有个4班的同学,非要缠着班主任调到了1班,据说是因为教语文的汉老师讲课“很好听”。
汉老师当时30多岁,中等个儿,脸颊较长,长着络缌胡子,眼眶很深,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放出深邃睿智的光芒。当时是“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浩然)”的文化沙漠年代,汉老师这个“娃娃头”,一个“臭知识分子”,却不信那个“邪”。他教导我们文化还是有用的,不要信“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的说法,而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为了学好语文,汉老师要求我们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把看到的好词好句都抄下来。我就专门找了一个小笔记本,划分成“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板块,把好词丽句都记下来,时间一长,我慢慢地爱上了写作文。每当汉老师布置下作文题,我都像遇上了“节日”,认真构思写作。有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实际上后边还有一句,叫“看你会抄不会抄?”也许我有点会“抄”,每次作文成绩都是最高的。实际上我都是把一些好词好句连缀在一起,就像用一些彩色布块拼成的百褶裙,汉老师却像看到新时装一样“很欣赏”,这使我有点“得意”。
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初二时,有一天课间操,2班的一个同学对我说,你的作文,汉老师在我们班全文宣读了,接着3班的同学也说,在他们班也宣读了。好作文在全年级宣读,也许现在并没有什么,但那是1971年,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是“不学有理”的时期,一篇好作文在全年级宣读,无疑是破天荒的,是第一次的。我也由此非常感谢汉老师,我从此走上了文学爱好者的道路。
1977年12月,中断10年的高考又恢复了。由于我们班学习气氛浓厚,近10位同学考上了大学,我的名字也出现在“红榜”(当年上线考生的名字,都是写在红纸上,贴在人流较多的礼堂墙上)上。报什么专业呢?这使我有些“愁肠”。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说是古代有一个国王,要把从仙山上采撷的并蒂桃花,奖给对社会最有贡献的人,将军、诗人、画家、名医……满怀信心登台,却都悻悻而归。后来,这位明君把鲜艳的并蒂桃花,别在一位满头银发的教师胸前。他满含深情地说,“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您,既无将军、诗人,也无画家、名医!”
这个故事对我影响很深,报师范?我又专门去请教汉老师,我是他的“得意门生”嘛,汉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教师也是个不错的职业,虽然劳心费神,甚至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感觉,但家长和社会是会感谢我们的。不是有句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吗?”
于是,我最终报了师范专业,毕业后也成了一名教师,接过了汉老师这些前辈教师的教鞭,每天与“批不完的作业,洗不干净的粉笔灰,操不完的心”打上了交道,成为一名辛勤的育苗师。著名学者于丹说过:每一个到这个地上来的小孩子,都是折断了翅膀的天使,他们来到这个地上以后,最大的梦想,就是找到一个为他缝补翅膀的人,以便让他想起天空,实现飞翔的梦想,教师就是为天使缝补翅膀的人。一个学生曾对我说过,他“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么,教师的任务就是鼓励每一位学生滑翔、起飞、越飞越高……
2005年,我从兰州回靖远矿区一中,参加“上山下乡”30周年纪念活动。几位当年的教师都被请到了“上座”,接受我们的问候和感谢。可唯独少了汉老师,据说他去了外地儿女家。又过了几年,我忽然听到了汉老师因病辞世的噩耗,而我当时在北京父母家,未及见恩师最后一面,成为我终生遗憾。
如今,我作为甘肃省14万小学教师的一分子,每天默默地在黑板上耕耘,在教室中播种,在校园里育苗,虽然青丝染上了霜雪,却不敢有半点“胡日鬼”(甘肃靖远话:不认真)。我自费订阅了《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兰州晨报》、《西部商报》四种报纸,用以丰富我教授的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我深知“老师”二字的沉甸重量和责任担当。
每天在校园里奔忙,我发现教师群体的脸色都不是红光满面的,而是有条条皱纹。特别是女教师,脸上找不到工厂女工们的红润丰满,她们的脸上都“不平整”,这是长年累月牵心学生落下的“操心纹”,而这也成为学校的显著“特色”之一!
老师每天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都是坐在凳子上听课,学生的目光永远是向上“仰望”,犹如渴望知识的甘霖浇灌他们般。面对学生仰望的目光,我认为一位好教师,应当有三点令人“仰望”:一是知识渊博,教师应是手不释卷的终身学习者,且在教导学生时能倾其所能。二是循循善诱,教师应该是让每位学生听得懂,给学生脑瓜“开窍”者。三是“气场”强大,教师应是能吸引住学生,承接学生的“地气”,征服每一颗学生之心的人。
好教师都是教学生三年,为学生想三十年,为国家想三百年者!
我们的美丽中国,将在建党100周年时,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双百”目标的实现,每位教师都要指挥好自己的“梦想合唱团”,打造自己精良的“梦之队”,使每位学生都成才。因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梦则中国梦……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路学校)
(责任编辑: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