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一轮改革驱动湖北跨越发展

2014-10-27曾亚平

党员生活 2014年10期
关键词:湖北战略精神

曾亚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标志着我国新的“改革窗口”已经开启,必将引发一系列更深更广的系统性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在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期,湖北应争取战略主动,抓住机遇,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谋突破,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步伐。

湖北36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改革是发展的根本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湖北的发展始终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突破陈规、把握机遇、创新机制的前提下取得的,可以说,没有改革就没有湖北的发展。

改革初期,湖北奋勇探索,努力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障碍因素,实现了良好的开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指引下,湖北人民大胆地拨乱反正,探索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了生产资料与经营权的有效结合;在城市,以企业扩权为试点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沙市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实行工业改组和联合,为全国城市综合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武汉作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省会城市,率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成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田”和“排头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东部沿海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湖北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呈现弱化趋势。1985年以后,湖北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下降,湖北工业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也随之下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重新认识湖北省情的新要求。经过认真调研和充分吸收专家意见,省委、省政府在1987年12月召开的湖北省委四届八次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1988年12月召开的湖北省第五次党代会再次确认并要求进一步完善这一战略。这一时期湖北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初步扭转了改革开放初期湖北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湖北迅速掀起了思想大解放的热潮,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国有企业中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开创了全国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三大模式”之一的“武汉模式”;提出实施“科教兴鄂”战略,明确要求以科技、教育为支撑,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科技水平。在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进下,湖北经济发展加速,在1994年赶上了全国平均水平。从1994年年底开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开始提出要加快实现“湖北振兴崛起”,向经济强省发展的跨越式战略构想。湖北省委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全省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开创了湖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在继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以后,正式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前后,湖北抓住这一机遇,在2002年明确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的战略部署,同时还明确提出“走工业兴省之路”,拉开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振兴湖北的序幕。经过10多年的发展,湖北“1+8”城市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以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光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强省的地位正在逐渐形成。

30多年的发展实践雄辩地告诉我们,抢抓机遇,以改革为动力,将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变成发展合力,是湖北能够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是湖北“十年黄金期”的发展驱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时间上说,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与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十年黄金期”高度吻合。湖北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次“新起跑线”机遇,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湖北综合优势明显,深化改革能进一步发挥和凸显湖北的优势。湖北位居中部,既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又是重、轻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全国东西互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湖北处在长江中游,是拉动长江中游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区域;湖北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正着力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作用;中央明确提出的依托长江打造中国新的经济支撑带,给湖北带来不少政策优惠;高铁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也使湖北作为“九省通衢”和“科教大省”的地区优势更加突出。

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发展格局基本成型,深化改革能进一步激活湖北的发展活力。200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将襄阳、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逐步形成以武汉大都市圈为龙头、襄阳大都市区和宜昌大都市区为两翼的“三足鼎立”发展态势。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也立足省情,提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战略构想,形成了“两圈一带”发展战略。2014年2月,湖北省又增加“汉江生态经济带”,使发展战略升格为“两圈两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四基地一枢纽”产业发展战略,先后启动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仙洪新农村建设、鄂州城乡一体化发展、贫困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等一系列重要载体,并相继把各市州关系全局的发展战略纳入省级战略体系,最终形成覆盖全省、统筹集成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是长远规划,要让其保持活力、发挥效应,离不开深化改革这一助力器。

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新定位,要求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勾勒了湖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伟蓝图,对湖北提出了“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为湖北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和根本路径。

深化改革需要继续发扬湖北人民的改革勇气和创新智慧

改革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在新一轮的深化改革中,湖北能否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关键还在于湖北是否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勇挑改革重担,实现经济社会的突破性发展。要完成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需要继续发扬湖北精神,激发湖北人民“革故鼎新”的改革勇气和创新智慧。

要继续发扬湖北“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改革就是创新,而创新则需要有打破积习,唯恐落在人后的精神。在荆楚大地上,楚国先民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创造了浪漫、飘逸而又威猛的“楚文化”,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县制;辛亥革命时期,武昌首义的枪声,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北是最早创建共产主义小组的地区之一,八七会议后湖北打响全国秋收暴动第一枪,开创了湖港汊根据地;建国后,湖北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库——荆江分洪工程、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武钢、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市长江大桥、第一个开放小商品市场、第一个引进“洋厂长”。纵观湖北历史,“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湖北人民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造的宝贵品质。

要继续传承湖北“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湖北在地理位置上有特殊优越性,地处“天下之中”,九省通衢,境内交通线路纵横交错,承东启西、接南转北,这使得湖北具有融汇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使得湖北人民具有热情好客、兼收并蓄的包容胸襟。在未来的发展中,湖北的这种“融通四方”的开放精神,有助于湖北广泛吸收和借鉴其它地区乃至国外先进经验,有助于湖北更广泛的吸收外来投资者和技术人才,有助于湖北建立更广泛的对外合作和交流关系。

要继续守护湖北“勇于负责”的担当精神。改革是利益体系的重新改组,势必会打破一些既得利益的平衡格局,同时,改革也是一种新的探索,难免会有出现偏差或者失误。这就需要发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敢作敢为,办实事、解难事。湖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诚实劳动、信守承诺的优良品质,勇于承担,在责任面前绝不推诿,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在改革步入攻坚区、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要深化改革,更需要湖北人民发挥担当精神,勇担使命,上下一心,凝神聚力,为改革精心谋划、布局。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猜你喜欢

湖北战略精神
The rise of China-Chic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虎虎生威见精神
驰援湖北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湖北武汉卷
战略
拿出精神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