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建设以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对策*

2014-10-26张桂林李文国

关键词:沈阳装备制造业

张桂林, 李文国

(沈阳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 抚顺 113122)

沈阳市建设以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对策*

张桂林, 李文国

(沈阳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 抚顺 113122)

沈阳是我国工业重镇,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进入国家中心城市之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为沈阳明确的战略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突出城市禀赋特色,明确城市定位。沈阳素称“共和国装备部”,正在加速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因此,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应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特征,同时建设区域经济、交运、服务中心,建设东北宜居都市。

国家中心城市; 装备制造业; 军事装备制造业; 宜居都市; 装备制造业聚集区

21世纪是城市世纪,早在2000年,全球GDP的90%就已经由城镇生产,而这90%的GDP中,又有50%以上由国家中心级别城市生产。2010年2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5市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其中北京为中国政治、文化、科教和对外交流中心;天津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航运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上海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广州为华南地区的中心、我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全国华侨之乡;重庆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及航运中心[1]47-56。5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为国家特定领域的中心,而其余3个中心城市都带有区域中心的特点,由此引发沈阳、南京、武汉等区域中心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5个国家中心城市,华北有北京、天津,华东有上海,华南有广州,西南有重庆,从区域布局来看,东北理应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而沈阳作为国家特大城市,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东北经济、交通、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其历史使命。

一、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

1.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符合我国国家战略

(1) 有利于推动我国世界城市建设。21世纪是城市世纪,全球化发展需要大都市群作为网络结点和策动源泉。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大,成长动力十足,但世界城市、国际城市发展相对滞后,缺少具有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走势引领作用的中心城市,与我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不相匹配。沈阳作为我国超大城市,具有建设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沈阳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体现了国家参与全球化的需要。沈阳将在推动和扩大我国与东北亚的交往合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 有利于强化我国世界装备制造业基地地位。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却不是第一强国[2],尚未掌握世界制造业的主导权,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亟需进一步提高市场对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的整合能力。国际大都市作为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和控制能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将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催动源。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将有力推动国家制造业转型及创新发展,竞争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引导权。

(3) 有利于带动东北区域发展。目前我国已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都负有带动所在区域发展的重任,华南有广州、东部有上海、西南有重庆、中部有北京和天津。而同样作为发达地区的东北,目前尚未建立国家中心城市。沈阳作为东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是其发展的需要,也是东北区域发展的需要。

2.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沈阳发展的内在需要

(1)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加速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离不开以城市为结点的世界经济网络平台,在这一背景下,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城市实力,提升城市层级,有利于带动老工业基地振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心城市的建设也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标志。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城市,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必然的选择。

(2)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沈阳作为国家重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始终没能彻底改变,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建设具有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沈阳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从而加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将为完成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任务提供新的思路和发展途径,促进沈阳探索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通过整体协调来创造新优势,形成新效能。

(4)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沈阳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沈阳经济区,它是以城市为结点的经济区。城市群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一个大体量的城市起到牵动和辐射作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是增强沈阳综合竞争实力的有力引擎,更是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强力助推器。

二、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除具有区域带动功能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植根于自身资源禀赋、经济类型、发展层级等基础条件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国家中心城市的不同定位。如北京是首都城市,政治中心的定位就是其特殊性;上海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定位也体现了其自身的特点。沈阳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先就要根据城市特点,进行自身准确定位。

1.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沈阳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装备制造业是沈阳的传统优势产业,更是沈阳的城市名片和标志。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提出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加紧建设包括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东部汽车产业聚集区、大浑南产业聚集区以及于洪、辽中两个产业配套区的“三大产业聚集区”、“两大产业配套区”,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核心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全力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世界级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目标是:高端化、现代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快速成长,自主创新能力、重大装备成套能力、基础产业配套能力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跻身全球先进行列[3]。

2.东北亚重要经济中心

沈阳地处东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通过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七射一过境”高速公路网把辽宁中部八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以城市圈为特点的沈阳经济区。沈阳要强化东北地区的区位、经济、文化优势,加快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商贸流通中心、交通信息枢纽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五个中心”建设,切实增强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发挥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沈阳在东北亚地区中心城市网络中位置优越,向北有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向东有朝鲜平壤,向东南有韩国首尔、釜山和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向西有我国的北京、天津。从沈阳出发只需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飞抵上述任何一个城市。同时,东北地区位于欧亚大陆桥的东段,可以通过满洲里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相连,从而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枢纽。沈阳要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条件,充分发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等级城市社会位级能量,建设东北亚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建设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强、辐射半径大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3.东北首善之都

沈阳是沈阳经济区城市群的核心、共和国工业重镇、高密度人口聚集地。对沈阳来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不仅压力巨大,而且需要也迫切,动力也充足。因此,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沈阳必须把宜居城市建设作为重点目标之一,努力实现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居国内先进水平、基础设施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幸福感明显增强、人们不同层面的物质精神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成为东北地区领先的宜居城市。

三、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要立足沈阳自身实际和沈阳经济区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突出城市特点,找到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必须遵循世界城市建设的一般规律,扬弃世界城市建设的成熟经验,在世界城市之林中争取城市地位。

1.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据2009年统计,沈阳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2 339家,主营业收入3 663亿元(见表1)。从发展制约条件来分析,沈阳的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规模不够大,层级不够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沈阳的首要任务就是突破新型工业化瓶颈,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做精[4]。

表1 2010年沈阳市装备制造业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沈阳经济统计年鉴2012》整理。

(1) 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铁西区于20世纪30年代被辟建为工业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五”“二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逐渐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为主体、门类众多的国家重要装备制造业工业基地。2007年6月,沈阳市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铁西区是沈阳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区,主要拥有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重矿机械装备、输变电装备等典型装备制造业。铁西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应依托现有沈阳机床、北方重工、鼓风机集团、特变电工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装备,突出提升以石化通用、输变电、重型装备为代表的重大装备成套能力,着力推进轨道交通等潜力型产业建设,积极完善以伺服电机、高精轴承等为代表的高端零部件产业,完善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

(2) 浑南、沈北和法库航空工业区。以沈阳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北部通航产业园和法库通航产业园为骨干,重点发展支线飞机总装、通用飞机、公务机总装及运营、民用航空发动机制造等产业。建设国内最大的民用飞机发动机研发基地,国内最大的飞机零部件、大部件生产基地。

(3) 东部汽车产业区。目前,沈阳汽车产业国外名牌与自主品牌相结合,整车产量超过百万辆,市场前景稳定向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应以大东区为核心区域,建设汽车产业集中区,推动宝马、雪佛兰、别克、中华、金杯5大品牌汽车生产,提高整车产能[5];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汽车电子等产业,打造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产业基地[6]。根据世界汽车发展趋势,沈阳应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高汽车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 东部军事装备制造业区。沈阳是我国“军工之城”,军事装备制造业在我国占据重要位置,以新一代航空器、航空发动机为代表的重大军事装备和高科技军事装备的研发,为沈阳军事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强大推动力。沈阳军事装备制造业发展要依托沈飞集团、黎明集团、601所、606所等军工企业和军事工业科研院所的产业优势,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民营企业从事军工生产的政策[6],大力发展民营军工产业集群,开发民营军事装备制造业。

2.突出服务业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以较大的经济总量为基础条件的。沈阳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后,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经济总量与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13年,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 158.6亿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平均值为16 710亿元,是沈阳的2.3倍,沈阳市经济总量远远低于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值。国内研究成果一般认为国家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应达2.5%以上,2013年沈阳市GDP占全国比重仅为1.26%,而五大国家中心城市GDP平均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94%[7]。

在世界城市经济总量构成中,服务业占有很大比重,服务业高度发达是世界城市的突出特点。作为东北服务业中心城市,沈阳的服务业比重一直在中位上下波动,与世界城市的80%左右的构成比例差距明显。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大力发展服务业,不仅是建设中心城市,增强集散功能的需要,也是提高经济总量潜力的重要举措。

表2为2010年国家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2010年末,沈阳的三次产业比为4.6∶50.7∶44.7,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发展的状况没能得到根本改变,现代服务业比重虽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信息、软件、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相对滞后的局面始终没能够彻底改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待进一步推进。

表2 2010年国家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整理。

(1) 完善金融市场,建成东北地区金融中心。沈阳应以金融开发区及和平金融街为重点,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吸引金融机构落户沈阳,促进金融机构集聚,形成对周边省市的互补效应和扩散效应;充分运用国家金融政策,为外资在沈阳开展人民币业务提供帮助,为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创造条件[8];加快形成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各业并举、中外资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实现金融资本总量、信贷额居东北地区领先地位,成为立足辽宁中部城市群、服务东北、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9]。

(2) 发展高端物流业,建成东北地区现代物流中心。沈阳应以桃仙航空产业物流园区和沈北物流产业园为核心,推进物流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构筑高效的市域、辐射区域物流配送圈;特别要加强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企业建设,发展高端物流产业;建设东北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国际物流节点城市。

(3) 实施辐射力工程,建设东北地区商贸中心。沈阳市应以中街、太原街、浑南等商贸集聚区为核心,加快建设都市商贸中心、区域商贸中心、社区商服中心三级商贸服务体系,优化商贸功能区布局;扶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培育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商贸龙头企业;创新商业业态,大力发展网上交易平台和服务网络,发展订单、配送、门到门服务等新型服务产品,推进市场转型升级,提高商贸服务辐射能力。

(4) 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建成东北地区交通服务中心。近年来,沈阳着力打造东北亚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中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交通服务业不够发达,交运的通过功能强,集散功能弱,尚未对地方经济创造出强大拉动力。沈阳交运中心的建设,应侧重现代仓储业、物流业、出口加工区、航空保税区等交通枢纽服务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10],最大限度地开发交通枢纽的集散功能,拉动地方经济和服务发展。

三、坚持和谐发展,建设宜居都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沈阳历史上就是我国工业重镇,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相对较大的破坏;在传统产业改造过程中,游离出大量转型人口,社会矛盾集中。这些问题和矛盾尽管大部分已经或者正在消化吸收,但是,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求出发,沈阳宜居都市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1.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切实保护环境

优化生态环境是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沈阳要以创建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为目标,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立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绿色发展模式;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城区绿化建设力度,推进公共绿地、生态用地、重要水系的建设与保护,提高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美丽村镇建设水平,推进碧水、蓝天、青山工程,实施浑河景观带、环城水系、蒲河生态廊道、大浑南水系、辽河综合治理、卧龙湖生态保护等工程建设,打造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质量优良的生态宜居之都。

2.实施惠民工程,着力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根本原则和目的。沈阳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实施各项惠民工程,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11]。要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提高就业率,扩大就业面,提高就业质量和收益水平;要优先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协调、覆盖广、措施有力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3.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扩大城市文化张力

文化繁荣是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沈阳要最大限度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精心培育一批顶级文化品牌,在文化产品和服务、城市建筑风格等方面打造一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形成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品格。根据沈阳的城市特点,应重点打造工业文明城市的形象,让“东方鲁尔”、“共和国装备部”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4.深化城市管理改革,树立宜居都市形象

在“市场培育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中心城市建设模式中,后发城市一般采用后一种模式。这是因为后发城市在失去先机的情况下,如果不借助政府力量强力推进,很难跻身于世界城市之林。政府在推进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深化城市管理改革,做好公共服务,从而提升城市品位。作为一个历史老城,沈阳首先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交通、水、电、气管网网络,确保科学、合理与安全;要提高城市的规划设计水平,倡导新型“田园城市”设计理念,建设城乡融合、工农嵌合、建筑与生态环境浑然一体的生态型城市;要加强与国内国外的各种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提高城市对全国以及世界事务的参与度,提升城市影响力;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现代城市治理模式。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 刘春兰,郝丽萍.实施知识管理战略,重振沈阳装备制造业 [J].辽宁经济,2003(11):16-17.

[3] 中共沈阳市委.关于印发《沈阳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Z].沈阳:中共沈阳市委文件,2013.

[4] 宋洋.沈阳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吉林金融研究,2011(6):16-18.

[5] 梁欣.沈阳市汽车产业发展状况 [J].辽宁经济,2005(9):8-9.

[6] 杜人淮,汪林.推动民营军工企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J].航天工业管理,2014(1):17-20.

[7] 郭明顺,陈航,敖海燕,等.产业金融视角下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4):309-314.

[8] 赵治山.产业金融是加速辽宁产业振兴的金钥匙 [J].辽宁经济,2013(2):22-27.

[9] 邱爱莲,崔日明,杨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1):46-52.

[10]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 [J].中国工业经济,2011(6):77-80.

[11]董春,陈祖建,王列.城市老公园改造老年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05-108.

CountermeasuresoftheconstructionofShenyangasanationalcentralcityfeaturedbyequipmentmanufacturingindustry

ZHANG Gui-lin, LI Wen-gu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e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shun 113122, China)

Shenya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ustrial cities in China, which is the central city of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China.After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Tianjin and Chongqing turning into the national central cities, Shenyang has made clear-cut strategic goal to become one of them.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entral city needs to highlight the endow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efine the position of the city.Shenyang is known as the equipment depart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is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 of the world.As a result, to become a national central city, Shenyang needs to be based 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the main features, at the same time, and build itself in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the transportation, and the service center of the Northeast China, also make itself the livable city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national central cit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military; livable city; cluster area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2014-09-10

沈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sysk-2014-16-1]。

基金项目: 张桂林(1954-),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2014-09-23 11∶15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40923.1115.005.html

10.7688/j.issn.1674-0823.2014.05.07

F 406

A

1674-0823(2014)05-0423-05

(责任编辑:吉海涛)

猜你喜欢

沈阳装备制造业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