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 技术在兰州西客站站房工程中的典型应用

2014-10-25李兴龙杜海波程小春张晓玲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钢结构专业模型

张 涛 李兴龙 曹 乐 杜海波 程小春 张晓玲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软件事业部BIM研究中心,北京100013;2.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93;3.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万维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乌兰浩特134000)

前言

建筑技术的发展轨迹总是看似稳定又跳跃着的前行,而 BIM技术就是一种“跳跃”。在国内,BIM技术已慢慢普及,通过市场摸查,在技术应用、项目管理、人才储备几个方面呈现不平均状态,主要表现在设计企业推广较好,施工企业相对落后。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定制一套完备的,合理的BIM技术的应用流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以兰州西客站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为例,对搭建BIM模型流程、模型的二次细化及模型的后续专业化应用等方面做出详细介绍。

1 兰州项目介绍

兰州西客站是利用既有兰州西编组站(编组站迁建至兰州北)的位置,车站北侧为城市公路主干道西津路,南侧为在建城市主干道南山路,交通便利。规划的兰州西站枢纽工程立足周边,打造新的金融商贸区,成为兰州市新地标。

站房工程的总建筑面积99 963m2,建筑总高度39.55m,最高聚集人数10 000人。站房形式采用线侧与高架相结合的布局,进出站流线模式为“上进下出”,站场内设13台26线,站房工程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局部设有夹层。结构体系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为正交空间管桁架钢结构(图1、图2所示)。

图1 兰州西客站效果图

2 定制施工企业的BIM流程

项目开始前,对兰州西客站项目进行项目分析,排查难点等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一份完整的实施流程,并建立相对应的规则体系,如文件属性、建模规则、族库规则、多平台协作规则等。本项目时间紧迫,工作强度大,重点为土建工程出量及钢结构屋面网架的二次深化及吊装。

2.1 项目人员框架

本项目预期配备17人,实行项目经理制,由项目经理定期现场驻扎,分专业把控进度,负责咨询、协调,并将工作细化至个人,保证项目按如期完成,如图3所示。

图2 兰州西客站剖切图

图3 组织结构图

2.2 定制建模标准及规则

2.2.1 文件管理

在本项目中,参建单位众多,如甲方、设计方、施工方、分包方、监理方等,如何有效的信息传递,如资料备档、模型管理、图纸交流等,方便快捷准确的查找是影响项目进度的重要因素,如对文件夹进行统一归类编码,便于整理、查询及归档。如图4所示。

图4 文档管理

2.2.2 规范协同管理

协同化的工作主要包含准确输入、整理记录、便捷调取三方面构成,结合项目进度情况,我方与业主方及施工方共同努力,研发出适合本项目的协同管理平台。旨在各配合方都能有效的进行数据交换、审查、配合协调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3 标准化构件命名及系统颜色(RGB)划分

制定统一的土建、钢结构、机电等构件命名标准与系统颜色(RGB)划分,不仅有利于模型前期搭建,更有利于项目后期工程量统计及协同应用对接。

如:混凝土梁的命名规则:【类型】—【楼层】—【区域】—【尺寸】—【材质】—【项目编码】

楼板的命名规则:【类型】—【标高】—【区域】—【材质】—【项目编码】

结构柱的命名规则:【类型】—【楼层】—【区域】—【尺寸】—【材质】—【项目编码】

2.2.4 标准化建模规则及区域划分

合理的建模规则对项目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工程中遇到的反复修改大多是建模规则未规划造成的,无形中增大工作量。内容应包含专业、楼层、构件、区域等,对其合理拆分。而不同区域应逐级细化,如:名称字符、模型深度、提取方式、计量内容原则等,采用树形管理方式,方便调阅。

2.3 定制零件库标准及规则

各专业零件库定制是一项繁复细致的前期工作,也是项目启动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零件库应遵循树型结构,兼顾整体且局部的关系,并在大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预留出设备厂商信息部位,方便后期设备进厂的分层添加,至完善。因搭建零件库工作量大,可借鉴继承其他成功项目,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定制一套完整的零件库。如图5所示。

图5 MEP零件库

2.4 应用实施平台

主要应用平台:Revit 2014、Catia 、Rhino、TEKLA、PKPM结构软件、PKPM系列软件(4D、5D施工管理软件、算量计价软件、施工现场布置软件)、NavisWorks、PKPM 运维管理系统软件、Delmla、After Effects等

3 项目模型的搭建、整合及二次深化

3.1 建筑、结构专业的模型搭建

在Revit平台搭建模型,调用前期准备的族库,提高搭建速度,并对图纸进行审查,解决实际难点问题,反馈于设计方。后续工作按现场施工组织计划,对模型进行二次拆分,符合现场施工要求,以便后续应用及工程量信息提取。如图6所示。

图6 土建结构模型

3.2 钢结构专业的模型搭建

根据钢结构设计要求,结合设计数据,不断验证与外幕墙及土建的碰撞,准确的搭建钢结构模型。通过与现场的钢结构技术人员配合,在TEKLA平台二次深化,以达到节约材料,科学施工的目的。最后对钢结构模型进行分类型整理,以便为钢结构吊装模拟做必要准备。如图7所示。

图7 钢结构模型及节点

3.3 幕墙专业的模型搭建

本项目幕墙包括屋面工程和外立面工程。屋面工程是由钢桁架和金属直立锁边屋面系统、以及半透明聚碳酸酯屋顶材料和金属遮阳构件组成。中央屋盖顶部设有分散的玻璃采光窗,位于主要的旅客候车区域的正上方,四周侧面还设有采光天窗,避免直射光进入室内候车厅。外立面工程采用石材幕墙系统和玻璃幕墙系统,悬挂部分弧形面采用石漆喷涂铝板,石材部分采用暖色调以反映整体建筑立意。

操作平台采用Catia,验证其与土建、钢结构的碰撞问题,将rhino中网格细分的外表皮,导入Catia,因为我们只需得到板材面,格式为IGS即可,其他数据在Catia里进行。接下来对板材类型优化,控制板材类型、规格、区域材质等,整理编号及对应的二维CAD加工图,最后提取信息内容及整理出量加工表格。模型深度满足施工要求,尤其是在双曲面区域的定位安装、科学施工、节约成本方面效果显著。如图8、9所示。

图8 幕墙模型及板材信息

图9 幕墙详细节点

3.4 MEP专业的模型搭建

快速准确地完成搭建机电模型工作,同步完成二维图纸中碰撞错误。由机电专业负责人驻厂办公,采用双向工作模式,分区域,现场调整管综。重点解决碰撞、预留孔洞等问题,发现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合理布控、节约成本。在与施工技术人员的交流中,进行BIM技术培训,使其充分借助BIM模型,灵活地进行查看,剖切CAD图纸等工作。如图10所示。

图10 北站房机电管线BIM模型及碰撞报告

3.5 精装模型搭建

精装专业在BIM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收口”,有别于传统的单纯展示需求。精装模型的搭建基本是在全专业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起来的模型会检查出一些分专业的未发现的错误,及时快速调整正确。为了模型信息的准确提取,在建模深度上要求较高,因为工程量的计算是基于此模型得出的,模型准确工程量才准确,因此本专业工作量大,精细程度较高。如图11所示。

图11 卫生间及售票厅效果展示

3.6 全专业整合

全专业模型整合是在Revit及NavisWorks中进行的,将Catia中的幕墙模型及TEKLA的钢结构模型整合在Revit里,因平台不同,一定的数据信息丢失是不可避免的,但一定要保证模型几何属性是完整且准确的。整合完的全专业模型进行反复交叉检查,对重要部位如:幕墙与钢结构屋架、机电与土建结构,重点审查。结束后进行备档,方可导入NavisWorks及PKPM施工管理平台进行后续专业化应用。如图12所示。

图12 各专业示意图

4 BIM技术对施工企业的专业化应用

4.1 4D施工模拟

平台采用NavisWorks与PKPM施工管理平台,结合实际的施工组织计划,将模型按实际流水段划分等二次细化工作。初稿的4D施工模拟要快速反馈于施工技术人员,以便发现工期组织的不合理之处,快速调整几次至完成,达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提高建造精准度的目的。如图13所示。

图13 4D施工模拟

4.2 复杂工艺模拟(预应力劲性梁柱节点)

复杂工艺的展示,在项目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项目选用9.5 m处预应力劲性梁柱节点进行典型展示,这种复杂部位在建造工序、施工组织顺序、设计方案论证、汇报展示等方面叙述困难。而复杂节点模拟能在工作分配中对上对下有着巨大的帮助,对下能快速将CAD图纸信息内容,三维展示出来,降低识图难度,对施工人员有所帮助;对上提前反映出施工的难点、工艺特征、方案论证并进行优化管理,科学下料,达到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目的。如图14所示。

图14 预应力劲性梁柱节点模拟

4.3 站场工序模拟

此模拟对优化站场各施方工序,协调各施工方施工进度,以达到合理安排施工,缩短时间,减少返工率的目的。如图15所示。

4.4 管线综合专业化调控及漫游

专业管线调控,体现设计意图并合理布控,对设备信息逐个录入,包括设备厂商、型号、规格、功率等,实现方便灵活的漫游及信息的快速查找。如图16所示。

图15 站场工序模拟

图16 管综后模型

4.5 钢结构4D施工调控应用

系统的进行钢结构吊装模拟,真实的同步现场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行进路线、预安装场地规划、车吊数量及类型。避免碰撞、可视化查询时间进度,快速有效的做出应急预案。如图17所示。

图17 钢结构吊装模拟

4.6 既有线方案仿真

三维动画方式展示既有线防护方案,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在实际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及相互关系,方便更好的沟通、讨论、决策,从而减少或降低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如图18所示。

图18 既有线方案仿真

4.7 塔吊防碰撞模拟

三维展示塔吊场布、选型等工作。结合塔臂标高及感应检测设备防止发生碰撞,提高群塔作业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如图19所示。

图19 塔吊防碰撞模拟

4.8 PKPM施工管理平台应用

PKPM5D施工管理平台是在4D管理的基础上加入成本核算,将三维模型中构建与组织计划相互关联,实现施工场地布置可视化和各种施工设备、设施的动态管理,有助于实现施工管理和控制的信息化、集成化和可视化。如图20所示。

图20 PKPM5D施工管理平台

5 总结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在站房类工程中,BIM对科学施工,组织工序的安排,人材机的管理,效率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2)BIM项目的实施必定要标准化、流程化,结合不同的项目特点深度定制,事半功倍;

(3)站房类工程重点工艺的积累,可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借鉴性高的族库模板,对方案的验证与施工的借鉴都有着重要意义;

(4)将PKPM成本分析软件与BIM软件相结合,大力开发自主产权,符合国内规范的项目管理软件;

(5)每一个项目的成功都是多方平台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的,倡导文件格式的统一,国内规范的遵守,对模型互导及信息的无损转接有着重大作用。

[1]《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美]特来福.威廉姆斯 著,2009年出版

[2]《BIM Handbook》,Chuck Eastman等著,2011年出版

[3]何关培.BIM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9

[4]张翠华.供应链协同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企业管理.2005.1:70-74.

[5]夏海兵,熊城.TEKLA BIM技术在上海城建PC建筑深化设计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4(4):96-103.

[6]钢结构设计规范[M].2003-4-25

[7]达索系统,达索系统集团官方中文网站.http://www.3ds.com/cn/

[8]曹乐,肖婧等.BIM技术在云南科技馆新馆项目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6):73-79.

[9]左小英,李智,董玮,金睿,屠剑飞.施工企业BIM团队建设模式探讨[J].土木建筑工程信技术,2013,5(2):113-118.

[10]清华大学BIM课题组.设计企业BIM实施标准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1]白勇,黄一磊.美国施工工程与管理学科简介[J].工程管理学报,2013,27(1):114-118.

猜你喜欢

钢结构专业模型
一半模型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