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湖南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4-10-24肖扬
肖 扬
(湖南科技学院 经济管理系,湖南 永州 425199)
自改革开放近以来,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GDP 持续快速增长,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科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科技创新成果逐年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 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学者认为创新有利于产业的发展。Basalla(1988)汽车产业为主要案例,探讨由技术创新选择过程而带来的产业发展。美国经济学家Utterback(1994)通过建立模型得出众多企业产品升级将带动整个产业升级。Nelson等人(1997)认为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Amnon Frenkel(2002)通过研究产业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指出了影响地区产业创新的因素。Bosworth和TriPlett(2006)认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将影响产业结构的演进。
在国内,周叔莲、王伟光等(2001)指出科技创新通过影响需求结构来影响产业结构。张志彬(2008)指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提高工业科技含量、产业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王璇、杨朝远(2012)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更有赖于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专利数[1]。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中对于从区域性视角来探讨科技创新对一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的研究不多,且每个区域均有其独特性,产业升级模式与途径不一样。本文从区域性角度来探讨科技创新视角下的湖南产业结构升级。
2 科技创新对湖南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2000-2012年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地区数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
2.1 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分析湖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Y1)、第二产业增加值(Y2)、第三产业增加值(Y3)受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X1)、R&D人员全时当量(X2)、专利申请数(X3)的影响程度。
为了研究科技创新对湖南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我们选取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三个指标来代表科技创新,运用相关系数来度量其与各产业增加值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得到如下的相关系数矩阵表:
从表1可以看到:
当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8≤|r|<1时,我们认为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从上述的相关系数矩阵我们可以看出湖南省 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这三个指标与第一二三产业的相关系数都在 0.97以上,说明这是三个指标与三大产业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即科技创新与湖南省三大产业增加值存在高度线性相关关系。
表1
2.2 回归分析
由于湖南专利申请数,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与三次产业增加值具有很强的线性相关特性,为了深入研究它们内在的相互依存关系,下面分别用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与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进行回归分析。
(1)第一产业
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相关系数最大的因子是R&D经费内部支出(r =0.98)
以湖南第一产业增加值(Y1)与专利申请数(X1)R&D人员全时当量(X2)R&D经费内部支出(X3)之间建立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该模型R2=0.973,F=85.3,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专利申请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R&D经费内部支出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但R&D人员全时当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R&D人员全时当量对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没有显著影响,只有专利申请数、R&D经费内部支出对第一产业增加值有显著影响,尤其是R&D经费内部支出每增加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8.62亿元。
(2)第二产业
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关联强度最强的因子是R&D经费内部支出(r =0.99)湖南第二产业增加值与三个投入指标之间建立的回归模型为:
经过回归分析,该模型R2=0.98,F=305.31,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专利申请数、R&D内部支出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二者对第二产业增加值有显著影响,尤其是R&D经费内部支出每增加1亿元的投入,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22.06亿元。
(3)第三产业
与第三产业关联度最强的是专利申请数(r =0.96),湖南第三产业增加值与R&D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之间建立的回归模型如下:
通过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回归模型拟合效果很好,X1、X3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专利申请数、R&D经费内部支出对第三产业增加值有显著影响,说明湖南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新技术作为发展支撑,技术进步对湖南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明显。尤其是R&D经费内部支出每增加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3.73亿元;但R&D人员全时当量X2对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不太明显。科技创新是湖南第三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
2.3 结论
(1)由以上模型可以了解到,湖南 R&D经费支出额,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与三次产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更依赖于科研经费、专利申请数,其中贡献最大的是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每增加 1亿元,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 8.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22.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3.73亿元;说明R&D投入在三次产业间产生的影响有差别,其影响相当于第一产业的 2.75倍,实证结果显示湖南专利申请数、R&D经费内部支出对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大于第一产业,说明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了积极推动。但是当前湖南的 R&D投入水平仍属于中低等水平,主要表现在经费和课题均来自政府,由政府分配项目给科研机构,且主要经费使用在应用研究上。而正是由于湖南省内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科研机构的研究与社会企业需要不相适应,导致科研成果无法获得企业认同,而不能转化成果;同时企业内部的技术中心建设缓慢,质量水平不高,导致企业的生产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使湖南的科研经费、科研力量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形成有效互动,也制约了科技创新的速度和进程,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而湖南R&D人员全时当量对湖南三次产业影响不明显。这与湖南的实际情况相符。当前湖南的科技创新主要是通过投入带动的,效率不高,而由于湖南没有形成人力资本集聚,导致人力资本即湖南R&D人员全时当量对湖南三次产业影响不明显。创新的集聚力及其爆发力源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优势。只而截止到 2011年,湖南省从业人员共计4005.03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6.79万人,R&D活动人员12.77万人。但与湖南人口总数占全国5.3%的比重并不相配。2011年湖南每万名劳动者中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仅为9.66人,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万人年)占全国的2.97%。这个数据不仅在我国中部地区处于落后,甚至低于全国水平,没有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而正是由于技术人才的缺乏,人力资本的不足制约着湖南的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没有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明显影响。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对人才培育的投入与扶持力度
湖南要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需把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到创新能力建设的高度。合理利用本省已有的教育资源,加大对人才培育的投入与扶持力度,为湖南的产业发展培养一支结构合理、质量高、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这可从两个方面着手:(1)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教育结构与学科设置与湖南的实际相结合,要为湖南特色、优势、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2)加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的培训。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通过职业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与操作技能,为湖南产业发展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队伍。
3.2 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
由于目前湖南没有完善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科研设施落后,导致科技人员所需的研究信息与数据严重匮乏,无法共享国内外的科技资源,难以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料,极大地影响着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政府要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与服务平台的建设,如公共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标准信息服务及科技图书馆等平台,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
3.3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
虽然湖南在科技创新产出方面成果数量逐年上升,但专利利用水平极低,湖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交易为主的科技成果转让体制,建立科研成果转让市场和相应的转让制度,保障科研成果的合理、有序转让[2]P207。
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因此湖南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而这需要政府制定有利于科技中介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尤其是要扶持培育大型骨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机构要加强与高校、科研等创新机构的合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创新服务方式与手段,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扩散与转让的中介服务体系。
3.4 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
目前湖南的科技创新投资主要以政府的投入为主,企业投入比例仅为20%左右,而在国外,企业投入科研的投入占80%,因此湖南应建立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切实加大对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投入,加快建立健全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2]P204。
3.5 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于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因此湖南要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而企业应科学地选择科技创新的方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利用本企业所需的创新技术、产品或工艺。对于有经济实力与科研基础的企业,可积极探求与本企业技术关联性强的产品和技术,加强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
[1]王璇,杨朝远.科技创新与广西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分析[J].改革发展,2012,(1):3-5.
[2]刘伟.中国技术创新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3]朱艳新,彭永芳.中小企业如何增强创新能力[J].当代经济,2006,(11):72-73.
[4]严若森.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J].理论参考,2010,(11):5.
[5]张志彬.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产业结构的演变及调整对策[J].长沙大学党报,2008,(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