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操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2014-10-24丁红娜
代 坤 丁红娜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系,湖南 永州 425199)
1 引 言
社会学认为,群体是个人存在的普遍形式。个人的存在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体力、智力、情感等要素的摄取来表现自己,个人为表现自己的存在,就要与他人发生联系,聚合成群体。人群活动的基本单位,就是这样和那样的个人组合,即群体。任何群体都具有互助与互争的二重本质,互助是群体的内向本质,互争是群体的外向本质,群体之间往往表现为互争的形态。规模较小的群体叫做小群体,小群体是个人最直接、最重要的活动环境,对个人的心理意识、理想的形成、情感的获取都起到决定作用,其基本特征是成员接触的直接性—互动。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小群体教学模式,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同组学生与学生之间、小集团与小集团之间通过互动、互助、互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小群体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小规模、强目标、互动的持久性、成员间的平等地位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热点。与体操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强指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间弱合作与弱互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基于此,本文作者通过体操教学实践来验证小群体教学模式的效果。尝试小群体体操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体操技能成绩以及练习兴趣、主体感受等心理方面的影响。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湖南科技学院体育系2013级体操普修课教学中的两个班级,实验班25人,对照班25人,无人中途退出。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法
本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基本情况检查,包括悬垂举腿、手倒立以及相关的体操基础等,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班采取体操教学的小群体教学模式。对照班采取传统的体操教学模式,授课时间为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教学时间均为18周,每周1次课,每次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计1620分钟。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进度、教学大纲、场地器材、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均一致,并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授课教师均有笔者担任。
2.2.2 实验设计
实验组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进行体操示范、讲解,学生模仿训练。实验班在每一个教学单元前,根据需要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若干小群体,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和多种练习手段,学生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自由支配练习时间、自由合作学习,共分5组,每组为5人,每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小群体体操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为:体操教师提出要求—小群体组成—小群体学习—群体间活动—群体解散。
实验班授课程序表现为:(1)在体操单元课开始,教师宣布本科教学内容。(2)教师统一传授体操技能,集中呈现课的内容。(3)教师因地制宜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5学生,每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明确小组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准备活动和练习,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亦可相互交流。(4)整个授课过程,教师指导、把控和监督。(5)体操单元课结束,各组小组长检查本单元体操技能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体操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对照班授课情况表现为:首先,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并带领全体学生做准备活动。其次,教师讲授体操技术动作并示范。接着,学生模仿教师动作练习。随后,教师全场监督随时纠正错误的体操动作。最后,结束体操教学单元的学习,教师课后总结。
2.2.3 测试及评价方法
参加本实验的学生,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均无体操练习经历,实验后,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学生技能评分,评分标准主要依据学生完成动作的熟练程度及动作质量,依据动作的连贯程度、规范性以及稳定性等评价内容综合打分。
图1.小群体体操教学模式教学程序流程图
2.2.3.1 身体素质指标
(1)悬垂举腿
【测试方法】在高单杠上完成悬垂举腿,举腿时要求脚尖碰杠,连续做10次。
【评价方法】满分为10分,实行减分制,若不能按要求完成,每次减1分。
(2)手倒立
【测试方法】在地面上或者双杠上做手倒立,倒立开始计时,控稳5秒。
【评价方法】满分为10分,实行减分制,若不能按要求完成,每少1秒减2分。
2.2.3.2 体操技能指标
(1)技巧
【测试方法】侧手翻(2.0分)-一腿蹬地,一腿后摆鱼跃前滚翻(1.5分)-左腿上前成弓步,两臂侧举,接着右腿前摆向左转体180度,并于右腿,同时两臂经下向前绕环一周至上举(0.5分)-手倒立前滚翻(1.5分)-燕式平衡2秒(1.0分)-前倒成单举腿屈臂俯撑、落下成俯撑(0.5分)-双腿经侧摆越成仰撑(1.5分)-并腿坐手触脚,后滚翻直腿起(1.5分)
【评价方法】由4名测试者按体操评分规则,根据规定的分值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进行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其平均分为学生的最后得分。
(2)双杠
【测试方法】跳上挂臂摆动屈伸上(1.5分)-支撑后摆,前摆成分腿坐(0.5分)-分腿慢起肩倒立2秒(2.0分)-前滚翻成分腿坐(1.0分)-单腿杠中后摆成180度成分腿坐(1.5分)-两腿向后并腿进杠后,挂臂后摆上(1.0分)-支撑摆动一次(0.5分)--前摆向内转体180度挺身下(2.0分).
【评价方法】由4名测试者按体操评分规则,根据规定的分值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进行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其平均分为学生的最后得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小群体体操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表1.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
表 1 显示,教学实验前后,实验班的学生悬垂举腿及手倒立方面的身体素质均有非常显著性的提高,对照班学生这两方面的素质则不尽相同,在悬垂举腿方面的身体素质有显著性的提高,而手倒立素质则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从课后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得知,实验班的学生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之间需要保护与帮助,特别是身体素质的训练,枯燥无味,若没有同伴的相互鼓励,学生很难坚持完成。对照班的学生则是按照老师的指令完成,由于班级人数多,难免有教师照顾不过来的现象,因此,同学之间在素质训练过程中又偷懒的现象,以至于学期末的手倒立身体素质测试,与学期前相比较,未有显著性变化。
3.2 小群体体操教学对学生体操技能成绩的影响
表2.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操技能成绩的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操技能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双杠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通过整个实验流程发现,小群体体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相容性,同等基础条件下的学生组成了小组,这样更加有助于调动小组同学练习的积极性,同组学生通过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异组学生竞争可以发展学生的竞技能力和面对困难的挑战能力,特别是在体操双杠技能,更能发现这一点,双杠项目属于克服自身重量的器械性技能展示,这需要克服一定高度的恐惧心理,在小组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该技术动作,并且在组间同学竞争压力下,学生的潜能较好地挖掘,故而,掌握技能较快,成绩获得较好。
3.3 小群体体操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在实验前后项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发放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te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ency Inventory,SEI)以及自编的《体操教学情况调查量表》就学生的练习兴趣及主体感受进行了两次同步调查。
表3.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心理变化的比较
表3说明了学生对体操课喜爱的程度,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表现出了显著性的差异,即实验后比实验前有了更多的练习兴趣,学生的主体感受如“快上体操课时,你是否有兴奋的感觉”、“体操课结束你是否心情愉悦”、“上体操课你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吗?” 等选项,实验班的学生的主体感受,实验前后有显著性的变化,有更多的愉悦和兴奋感。通过与学生课后交流,学生认为,小群体体操教学课堂气氛好,教师放开让学生去练习,学生们能够多种角色合理分工,因为是民主推选小助长,因此他们更好地分享领导,在体操训练过程中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民主协商,共同承担责任,互帮互助。小群体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教师巡回观察参与。小组内的同学密切合作,相互依存,遇到困难小组集体协商,也可以同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共同提高进步。同时,小组之间也存在着竞争,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不甘落后,他们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因此,课堂气氛较好,练习兴趣较高。至于焦虑因子,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班的焦虑水平明显下降,特别体现在状态焦虑水平上,这是因为小群体体操教学强调组内学生的团结一致的精神,并提高组间和组内学生的竞争力;组间学生在条件基本均等的情况下,合理竞技,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活跃了练习氛围;小群体体操教学特别培养同学们胜不骄败不馁的宽容意识。这些也表现在主体感受和自我效能方面,比如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前后自我效能和主体感受都有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班在这两个方面则表现不明显。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4.1.1 小群体体操教学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实验前后在悬垂举腿和手倒立两个方面的身体素质对比中发现,实验班学生试验后比实验前身体素质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仅在悬垂举腿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
4.1.2 小群体体操教学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体操技能成绩
经过18周的教学实验,发现小群体体操教学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在技巧和双杠方面的体操技能,这与小群体体操教学的诸多优点密不可分。
4.1.3 小群体体操教学能较好地改善学生的心理
小群体体操教学能较好地改善学生的心理主要表现在练习兴趣、主体感受、自我效能、状态焦虑等方面,在特质焦虑方面,则表现不甚明显。
4.2 建议
4.2.1 本研究仅对湖南科技学院2013级学生,进行小群体体操教学模式的研究,要学实验之初,未涉及学生的合作及社会能力,如果班级学生的合作及社会能力较弱,能否展开该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成为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4.2.2 教学条件好,特别是体操器材充分,才能满足教学分组的需要。教师注意教学过程的巡回指导,避免“放羊式”教学情况的发生。
4.2.3 要做好教学实验前后的测试工作,并记录下来作为教学参考的依据,并做好教学的评价工作。分组后,各组学生在体操练习过程中要搞好合作关系,在课外也要把这种关系延续下去。
[1]张腾.“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游泳选项课教学中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2,29(4):89-91.
[2]董亚运.健美操专选课中的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3,(24):47-48.
[3]郝海涛.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2):103-105.
[4]潘树金.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在网球选项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8-52.
[5]乐玉忠.阳光体育下小群体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83-85.
[6]徐敏.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1,(9):187-188.
[7]王志健.小群体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1,(7):157-158.
[8]李其龙译.赫尔巴特教育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9]代坤,丁红娜.高校体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6):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