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云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10-24

云南教育·视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同志和省委常委、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李培同志委托,我代表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检查组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中宣部、教育部及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云南工作特别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近年来云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2013年底,云南省共有高校69所。其中,公办本科21所,民办本科1所,独立学院7所,公办高职高专26所,民办专科12所,成人高校2所; 1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所省部共建大学。全省大学生达到78.95万人,其中,女生43.65万人,占55%;少数民族学生20.43万人,占26%;全日制大学生57.91万人,其中,博士生2 562人,硕士生28 033人,本科生358 914人,专科生189 663人。

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前提性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性工作,统筹兼顾,加强领导,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不断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2005年,云南省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领导任组长,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5个省级部门为成员单位,对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2012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省委决定,由省委常委担任省委高校工委书记,全面加强对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省政府明确由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分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省委高校工委配有4名副书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由一名副书记具体负责。省委高校工委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心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省委全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安排部署,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汇报,研究相关事项。2008年以来,云南省每年都以省委名义召开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领导出席并讲话。省委高校工委每年都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分管领导出席并讲话。2012年以来,云南省每两年开展一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2014年1月,九届省委第53次常委会议专题听取了省委高校工委贯彻落实全国第22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研究并确定了我

省实施高校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六大工程”。 2006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适时补充、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先后出台了《省委高校工委 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省委高校工委关于印发〈云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督导评估办法(暂行)〉的通知》等文件。

三是强化调查研究。我省结合实际,连续9年开展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2010年,在原有10所抽样高校基础上,另增加10所高校作为省内调查抽样学校。2014年,选取5所边境州市高校,纳入调查范畴。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更加全面准确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为工作决策提供有效依据。2012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到云南视察工作,深入云南工商学院等高校;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和杜玉波、鲁昕、王立英、李卫红、刘利民等部领导先后到云南调研滇西合作框架协议,指导云南高校发展。我省党委、政府领导定期深入高校,了解师生所需所想,积极为学校改革发展破解难题。省委秦光荣书记、省政府李纪恒省长带头,多位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高校检查指导工作。

四是强化形势政策教育。我省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联系高校工作机制,坚持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2011年以来,党委、政府领导深入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29人次。李纪恒省长和多位省领导先后到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丽江师专等10余所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省委宣传部和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深入各高校宣讲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五是强化高校党建工作。省委相继出台《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高等学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13-2017)》等文件,统筹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实行单独设立编制和职数,向在昆的民办高校选派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扎实抓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目标。坚持党建带团建,全省高校都设置校、院(系)、班三级团学组织,每年召开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专题会议,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六是强化经费保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意见任务分解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的投入,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科目。各高校每年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经费生均不少于20元。2012年和2013年,省财政分别下达省委高校工委工作经费500万元,主要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在此基础上,2014年新增德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工作经费200万元。全省55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占学校上一年度事业费和学费总收入的比例实现逐年增长。

(二)突出特色,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

一是着力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省历来高度重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认真组织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各高校掀起学习贯彻“8·19”“5·4”讲话热潮。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组建宣讲团到全省高校集中宣讲80余场,近6万名师生聆听了报告。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试点基础上,2010年提炼出“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的云南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并在全省推广。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构建“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二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我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制定下发系列贯彻意见,从机构设置、师资配备、学历职称、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2011年,云南省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位授权点“十二五”建设规划的通知》,确定省级立项支持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由学校立项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4个,全省高校均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公共课。坚持每年编写《形势与政策》教材,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全面实施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建立评估制度,加强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考核。每两年开展一次“精彩一课”等“五个一”评选活动,2011到2013年共评出280项优秀成果。以粤桂琼赣滇5省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平台,定期举办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

三是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云南青年志在四方”主题教育活动。我省结合实际,把“云南青年志在四方”融入“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组织专题报告会45场,涵盖全省47所高校,实现了州市高校全覆盖。省委高校工委领导到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6所高校为辅导员、入党积极分子作《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与担当》专题报告。紧扣“我和我的祖国”“中华好故事”“家乡美”“身边好人好事”等主题,连续组织四届高校文化节,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形象、中国力量,传播正能量。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重视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师生原创作品评选,覆盖全省69所高校,30余万大学生参与。

(三)强化培养,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思政队伍建设。我省严格按照教育部标准配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截至2013年,云南省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1 259人,师生比为1∶459。其中硕士以上学历834人,占教师总数的66%;本科学历425人,占教师总数的34%;副高职以上职称582人,占教师总数的46%。高校辅导员2 869人,比2012年增加303人,增长12%;其中本专科一线专职辅导员1 918人,师生比达1︰260。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38人,其中专职教师113人。我省高度重视思政队伍素质的培养提高,制定规划,培育人才,稳定队伍。下发《云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方案(2013-2017年)》《云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7年)》等文件,整体规划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训。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加强思政队伍师德建设。2011年以来,组织1 622名思政理论课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对《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进行广泛宣传学习,组织220余名辅导员参加教育部举办的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精品项目建设和优秀博客博文评选等工作,搭建辅导员专业成长平台。充分发挥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大理学院3个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作用,举办9期辅导员培训班,积极创建国家级培训和研修基地。连续3年分层分类组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

二是着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我省成立了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发《云南省2010年-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规划》,在原有50期研修班的基础上,每年举办4期研修班,完成2 190名骨干研修任务,研修对象从公办高校扩大到民办高校,从教学科研骨干扩大到宣传部长、统战部长、院(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以及团委书记、辅导员骨干。2013年以来,我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宣传思想工作“两个巩固”根本任务,组织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系统研修,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忠于党和人民的理论骨干队伍。

(四)增强体验,不断优化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一是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截至2013年,我省56所高校设立了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占全省高校84%,本科院校实现了全覆盖。有48所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5 000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且不少于2名。43所高校划拨专项经费。2012年开始,我省大力推进“六个一”工程,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成立云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分会,召开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创建全省第一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示范中心,在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云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研究中心。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进行主题论文评选,举办课程教学技能大赛,组织专题培训等,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教师职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环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积极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下发《关于广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创三优·迎南博”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成立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理念宣传,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具有学生特点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组织开展“青春学子梦·助力彩云南”大学生暑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云南省高校已组成志愿服务先锋队98支,每年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共有300余个,深入社区、农村和重大活动现场。在深圳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云南警官学院志愿者服务达4 500人次,赢得良好声誉。

三是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我省把网络作为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渠道,作为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和获取正能量传播的重要阵地,依法加强对各类网站的管理,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建立省、校、院三级网络工作体系,不断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建立健全主题网页、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探索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在发布正面声音、维护团结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全省高校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严格落实校园BBS“校内用户信息交流平台”和“用户实名注册”两个关键环节,管好用好校园网站,建设校园网络公共账号,丰富正向网络内容、网络文化和网络活动。

四是完善资助育人机制。我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筹资、学校负责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与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相结合,在经济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切实承担起助学和育人的政治责任,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2013年,资助高校学生12.18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超过45%。其中,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 500万元,奖励731人;本专科国家奖学金587万元,奖励734人;国家励志奖学金7 600万元,奖励1.5万人;国家助学金4.07亿元,资助14.7万人;省政府奖学金600万元,奖励1 000人;省政府励志奖学金1 400万元,奖励3 500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58亿元,资助11.23万人;红云红河集团、建设银行等社会捐助约1 200万元,资助学生3 000多人。全省共评选出117名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受助学生典型,开展“国家资助 助我飞翔”宣传教育活动和 “中国梦 励志梦 成才梦”系列教育活动。2013年,全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1.89万余人次参加了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

五是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云南省于1993年成立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每年都举办年会和创新论坛,组织征文比赛,出版成果汇编。积极组织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11年以来,共有10个项目在省级科研基金项目中立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列入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充分发挥云南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等作用,开展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课题研究,共有61个课题项目立项。

(五)多措并举,不断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是形势政策报告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高校做就业形势政策报告会,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和各高校全面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创业教育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学分。高校建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和就业观念。

二是就业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设立1亿元的创业资金,实行免息和免担保的“贷免扶补”政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4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竞争力。

三是拓宽就业渠道与提高指导服务水平相结合。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对创业毕业生注册资本在20万元以内的小微企业实行出资额“零首付”支持,每年为不少于1万名高校毕业生组织就业创业培训。建立名师库,落实高校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系列的政策。从2013年起,省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对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给予补助。

四是“一对一”帮扶与政策落实相结合。建立少数民族、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实行“一对一”实名动态帮扶援助。我省除对享受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外,还将全省3个藏区县和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毕业生纳入补贴范围,并在毕业生离校前将求职补贴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每年组织1万名以上未就业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政策。就业困难毕业生申请公益性岗位,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缴费补贴。

五是典型引路和全面提高相结合。我省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典型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和就业示范课程建设等活动,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大理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昆明理工大学5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建立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把就业情况作为安排高校招生计划和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指标,积极推动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全省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23个。

(六)齐抓共管,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一是营造有益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文化环境。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向全省高校发放《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光碟。开展“环保与我行”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组织566名高校宣传骨干参加昆明市政府主办的炼油项目知识科普讲座。支持引导创作和提供优秀文艺作品,组织大型新编京剧《红烛魂》、滇剧《水莽草》、滇剧《情写春秋》3部优秀剧目,《索道医生》《扎西1935》《飘落的羽毛》3部电影进校园。组织“我们的中国梦·五月的鲜花”全省大学生主题文艺活动。把科学精神与专业课、实训实践等课程相融合,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有效载体,广泛开展科学宣传和科技服务。

二是建立高雅艺术进校园长效机制。我省组建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组委会,2006年以来,中国爱乐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京剧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云南地方剧目花灯、滇剧、少数民族经典优秀剧目,以及德国管弦乐团等走进高校,60多所学校100余万名师生参加活动。各校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乐团到校演出。每年组织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到高校巡回讲学近150多场。

三是建好用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各类基地。将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善洲林场、艾思奇故居、聂耳纪念馆、老山作战纪念馆等列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云南民族博物馆、晋宁郑和纪念馆和泸水片马抗英纪念馆等4个单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评选省博物馆、金宝山生命园艺园等为“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实践基地。争取中央资金建设临沧、德宏等5个州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所有基地对学生集体参观免费开放。

四是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安排部署工作。省委、省政府成立李培常委担任组长、高峰副省长担任副组长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高校安全维稳工作。全省各级各地公安机关、综治、教育等部门成立组织机构,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重点排查整治,持续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每年重要时段、关键节点,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带队组成8个工作组,分别对昆明主城区、呈贡高校园区、嵩明职教园区等8个高校聚集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深入实地检查指导高校维稳工作。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学校”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有10所高校荣获“文明学校”称号,39所高校荣获“平安校园”称号。通过建制度、定职责、抓重点、重疏导、暖人心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持续保持了我省高校的团结和谐稳定局面。

(七)典型引路,不断释放教书育人正能量。

省级党政机关和全省高校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带头以实际行动反对四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树立教育系统优良行风形象,组织大学生党员全程参与到活动中来,设身处地从大学生需要出发,出台政策、组织活动、解决问题、发掘先进。2012年以来,推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教师2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名。云南师范大学陈路、昆明理工大学樊勇入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每两年开展一次全省高校思政课优秀骨干教师评选,涌现出一批教学名师。每年组织“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2012-2013年共有8名教师荣获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开展“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持续开展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比,树先进,扬正气。积极宣传学习残奥会冠军、“全国自强之星”云南师范大学王家超,全国道德模范文山学院霜福伟等优秀大学生代表。

二、工作特色亮点

(一)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云南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的有效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始终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三进”工作。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进修学习、实践教学案例、督导评估、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研究等开展工作。推进马克思理论学科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五个一”评选活动。

(三)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云南省积极探索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进一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学生成长的理念,从学生所需出发,用学生所喜方式,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积极打造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四)始终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地位。出台云南省高校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六大工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程、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工程,以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强化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培训研修工作,切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五)始终坚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制定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关于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等一批鼓励就业创业的文件,把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就业创业实践相结合,扎实推进我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辅导员队伍配备尚需按照要求进一步落实,其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高职高专学校和民办高校亟待加强;三是民办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亟待加强与提高;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尚有差距;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保障相关制度尚需进一步落实。我们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全省高校师生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云南省高校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六大工程”,全面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组织“读经典诵经典”活动,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等。持续开展“中国梦·云南青年志在四方”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发展,健全“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进一步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形成云南特色工作和活动品牌。

(二)加强测评工作,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根据中办《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协调省级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破解工作难题,共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指导和督查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的落实,以测促评,以测促建,全面促进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体系建设,建立工作督导制度和考核制度,将测评结果与高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相结合,与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综合考核相结合。

(三)深化课程建设,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支撑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计划”。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高校德育研究会等为平台,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关,加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研究,加大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成果。

(四)突破发展瓶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作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齐配足队伍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整体水平。全面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把好入口关,针对队伍建设中的重难点,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职责。畅通辅导员专业发展渠道,积极与省级相关部门沟通协商,起草制定高校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指导性意见。加强辅导员职前培训和素质提升培训,加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实施高校辅导员骨干“森林”计划,着力培养十名国家级、百名省级和千名校级辅导员骨干。成立省级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研究会,设立辅导员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探索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工作机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阳光计划”,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和专业专职教师全覆盖。

(五)加强实践探索,着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建设与培训,探索网络教育和舆情引导工作的有效方式和渠道,加强大学生舆情引导队伍建设。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启动实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支持各高校加入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启动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计划,继续开展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大赛等网络文化主题活动。争取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博客、班级QQ群和微博微信、在线心理咨询互动平台全覆盖,夯实校园网络思想文化阵地。

(六)加强学风建设,深化校园文化活动内涵。着力培育优良学风,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全面建设。继续深化和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内涵,提升活动品质,丰富活动内涵。在丰富和完善“百科知识竞赛”基础上,举办以“勤学报国校园行”为主题的活动,设计学科知识竞赛、勤奋学习故事会、知识达人比一比等环节,设置最佳学业奖、最佳勤学奖、最佳善问奖、最佳博学奖、最佳助人奖、最佳钻研奖、最佳发明奖、最佳实践奖、最佳志向奖等,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投身实践,立志报国,将“三爱”教育落到实处。

(七)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研引导和支持力度,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研究列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参照教育部组织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设立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专项科研基金。进一步加强云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领域的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和工作指导作用。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