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技术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4-10-23秦雷波李锦玲
秦雷波 李锦玲
[摘 要]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农业也发展的非常好,特别是在玉米的生产发展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吃的方面越来越讲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吃粗粮,玉米是最受欢迎的粮食之一,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量,提高玉米的栽培技术早就已经成为农业专家的一个重要项目。本文主要是对当前玉米栽培技术中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玉米的栽培技术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9-0204-01
一、玉米技术栽培的现状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进入新世纪以前,玉米产业主要是在曲折中发展着,进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玉米的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依旧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会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或者有的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这对于玉米的种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二、玉米技术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玉米品种不优良
玉米的种植需要有适合的生长坏境和气候条件,但是要想保证玉米的产量,最重要的是玉米的品种问题。不同的玉米种子对环境的要求不同,选种子时必须选适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种子。此外,我国的玉米品种还存在不够优良,对于虫害、自然灾害等的抵抗力弱等缺陷,一旦出现疫病或者自然灾害都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玉米的品种对玉米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保证玉米的产量必须改善玉米品种,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播种。
2.土壤翻耕不彻底
由于玉米的植株体积比较大,所以根系的分布对玉米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玉米的根系分布不够广,植株的顶层就无法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就无法正常生长,而造成根系分布不够广的原因就是土壤翻耕的不够彻底,土壤的翻耕深度必须在十二厘米以上,表层的土壤比较松,不利于扎根,深层的土壤比较硬,更加适合玉米的生长。
3.不合理的种植密度
玉米的种植密度也会最终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因此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玉米的种植密度。玉米的种植密度不能单凭经验估计,玉米的生长过程需经历枝繁叶茂,需要一定的空间。一旦密度不合理,各个阶段都会受到影响,无法使其产量达到最高。
4.病虫侵害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遇病虫的侵害。病虫的侵害可大可小,如果遇到特大虫灾,整个玉米地就会被摧毁。其中,玉米种植的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出苗期,如果降水量多,就会导致农田积水,无法及时排出。由于这个时候的幼苗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病虫的侵害。因此必须加强农田管理,及早做好防御措施,以及制定完整的解决措施。
三、玉米技术栽培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善玉米品种
玉米在播种之前需要认真分析生长环境,因地制宜选取最合适的种子,需要选取抗虫害、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的种子。即使遇到不能预测的灾害,只要及时处理,也能存活下来的。此外,为了减少生长面积,选取的种子最好是枝叶挺直的。一般情况下正确的选种能提高玉米产量的百分之十以上,正确的选种也有利于促进栽培技术的应用。
2.认真翻耕,适时播种
由于玉米的根系比较发达,玉米的生长是通过从根系吸收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所以要重视根系的生长,在整理土地时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抗洪能力强的地段,翻耕的深度要大于12厘米,确保玉米有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选种跟播种是玉米的栽培中最重要的,认真的翻耕,适时的播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保障。
3.合理设置玉米种植密度
玉米的种植密度掌控起来比较困难,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一般情况下每亩种植的数量在3500到4000之间,有的可以在4000与5000之间。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于玉米的生长有很大的硬性,所以为了玉米的生长,需要控制种植密度。要保持株距与行距的一致性,确保每株之间,每行之间有适当的空间,这样有利于通风。另外,为了能够让玉米生长的更好,需要控制种子播种的深度,一般情况下播种的深度在五公分左右。
4.加强病虫防害工作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防治病虫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降水量多,气温较高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出现病虫害,农田的大量积水、高湿、高温环境有利于病虫的生长与繁殖。玉米的出苗期是种植的整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出苗期的种子比较脆弱,如果遭遇低温冻害种子在未出土前就已经死亡了,如果遭遇农田积水刚破土而出的幼苗就会被病虫害威胁。因此病虫的防害工作从出苗期就应该抓起,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病虫的监测工作。病虫防害以防预为主,初期采用生物防治,弱危害规模较大,无法控制,则采用化学防治。随着虫害的影响日益扩大,许多病虫已经具有抗药性,普通的农药已无法将它们根除,这就需要科研人员研究出新的药物,另外,还可以采取天敌来抑制病虫的措施,这样及不会有农药残留,效果可能也会更好。
四、总结
玉米的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有着最深远的影响,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最根本的就是从提高栽培技术抓起。玉米的种植需要农业专家们不断地推陈出新,努力地研究玉米的品种,种植的地质,气候环境,并且做好病虫防害工作。为了能够让玉米能够更好的生长,科研人员需要将新的玉米栽培技术向农民们推广,并且对农民进行专业性的培训,使得最先进的种植技术能够及时的普及并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玉米技术栽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玉米的栽培技术改善作出贡献,使得我国的玉米产量提高。
参考文献
[1]任兆豫,郭翔翔. 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 农民致富之友,2013,20:48+6.
[2]李存锋. 浅谈玉米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24:139.
[3]孔祥芳. 玉米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