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后安阳县水土流失治理新举措

2014-10-23宋爱民李俊超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

宋爱民 李俊超

【摘 要】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后安阳县通过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广辟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等一系列新举措,逐步形成具有安阳县特色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9km2,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安阳县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总人口92.02万人,辖7个镇,14个乡,608个村,国土面积1201km2,耕地面积6.91万hm2,其中山丘区12个乡镇,水土流失面积580km2。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水土保持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县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创新机制、谋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建立高效水保生态农业为重点,实行顶坡脚沟立体开发,拦蓄排灌节合理配套,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9km2,其中主要措施有:建立高标准梯田0.88万hm2,营造水保林1.17万hm2,经济林0.64万 hm2,生态修复0.60万hm2,建旱井、水窖、蓄水池等小型蓄水工程650余处,谷坊75座,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我县水土流失,对全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做法如下:

1.加强领导,注重宣传,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

水土保持作为可持续发展和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工作,跟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为了争取县领导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和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我们首先给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每人订阅一份《中国水土保持》、《河南水利》等杂志,将相关的水土保持法规汇编呈送给有关领导,每年在水土保持月宣传活动中连续在安阳电视台《记者观察》栏目进行水土保持专题报道,增强领导的理性认识;其次邀请县四大班子领导及人大代表下乡视察水土保持工程,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现场指导,了解水土保持功能、效益、重要性等,增强领导对水土保持感性认识;第三在各类新建、改扩建项目论证或立项时,我们积极提出了项目建设必须做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防止因建设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主张。通过这些工作,县委、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高,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

2.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农民水利协会

随着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取消“两工”后,传统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田水利建设实行一事一议,给水利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也给水土保持建设投工、投劳投资和工程运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与干部群众进行交流,借鉴其他行业的民间组织形式,建立了农村农民水利协会,利用农民水利协会这个载体,发挥农民群众干水利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先我们在积极性比较高的磊口乡、许家沟乡、善应镇开展试点工作,动员村退休干部、德高望重人员牵头组建农民水利协会,动员农民群众自愿加入协会组织,水利建设在上级的指导下实行一事一议。磊口乡目明村由在县、乡工作离退休的二十多个老干部、老党员在政府指导下牵头组成目明村农民水利协会,具体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该村老爷山小流域,由于“96.8”洪水造成水利工程损毁严重,梯田石岸倒塌、旱井、蓄水池冲毁,乡村资金不足,无力修复。成立农民水利协会后,村两委干部和协会负责人多次找到乡政府、县水务局要求修复水毁工程,县乡经过现场勘察,估算出工程量、投工投资情况,并反馈农民水利协会,协会负责人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公布县乡补助资金以及需要会员投工、自筹资金等情况,经会员大会表决同意,在上级的支持下,由协会负责组织施工,垒砌岸壑,整修梯田、渠道,开挖鱼鳞坑,砌筑蓄水池,近几年该小流域共整修梯田80 hm2,垒砌岸壑5000余处,新建旱井、水窖、蓄水池20座,维修蓄水池2座,开挖鱼鳞坑4.5万个,植树200hm2,生态修复140hm2。初步解决70hm2农田抗旱点种、耕地保收等问题,现在每个山头上柏树成荫,流域内呈现郁郁葱葱的景象。通过创办农民水利协会试点,为解决了农村税费改革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出现的投工、投资等问题,提供成功经验和模式。近几年我县采取政府引导、舆论宣传、政策帮扶、资金支持等办法,支持农民水利协会的发展,目前全县近80%的村都建立了农民水利协会,彰显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农民水利协会已经成为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力军。

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根据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经验,我县总结出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统筹规划,以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基本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生态自然修复为重点,顶坡脚沟立体开发,拦蓄排灌节合理配套,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水土流失治理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和“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山川”的总体目标,我县科学制定了水土保持中长期规划。计划利用5-10年时间,建成西部三横三纵水利走廊(沿安林高速公路、安林公路、北环公路水保生态农业走廊;沿大白公路、国道107、京珠高速公路集雨水窖水利走廊),初步搭建起水土流失治理框架,再用30年时间,基本完成我县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形成有效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按照我县水土保持规划,以水利部门为主,林业、国土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已沿大白路、安林路建成了一批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带动了周边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积极性。如万佛沟小流域,位于善应镇,大白公路西侧,流域下游为安阳市重要水源保护地彰武水库,在治理过程中,水利、林业、国土局齐上阵,各司其职,水利局负责骨干工程建设,林业局负责植树绿化,国土局负责土地整理。结合万佛沟灵泉寺旅游开发,经过4年来集中连片治理,累计治理面积10km2,主要措施有:建设高标准梯田140hm2,栽植侧柏、火炬、梧桐水保林420hm2,栽植经济林80hm2,建设科技示范园6个,主要栽植银杏、核桃、苹果等品种,生态修复360hm2,山坡坡面及地势低洼处修建蓄水池50座,沿沟道修建塘堰坝1座、谷坊15座,道路5.2km,投资350万元,其中林业局投资65万元,国土局投资25万元,镇政府配套资金70万元。流域内呈现蓝天白云、山清水美,风光秀丽新景象,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给当地群众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已于深圳量科有限公司签定投资合同,建设万佛沟旅游渡假项目,总投资5.0亿元,分5年实施,今年投资1.5亿元。目前全县已建成凤凰岭、九华山、龙王沟、二龙山等高效水保生态农业示范区多个,形成粮、林、果-畜禽双因子良性循环模式。

4.广辟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4.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我县每年春季召开农建工作会议时,就确定了对水利水保工程的奖补办法和奖补标准。按照砌岸工程35元/m3,石岸打顶10元/m,蓄水池(每座蓄水池容积为30 m3左右)3000元/座,谷坊1.5~3.0万元/座标准进行奖补,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年终验收工程完成情况。近几年县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奖补山丘区小流域治理工程,各乡镇根据财政状况确定配套资金,村委负责工程施工、占地、青苗补偿,村民负责承包地石岸工程基础开挖、土方回填,实现县、乡、村三级投资,半市场化运作模式。由于财政资金的引导,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进行水保治理的积极性,全县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km2左右,使我县水土流失状况达到了有效遏制。

4.2 以工补农、协调发展

我县西部乡镇工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经济比较富裕,如何利用这一优势,让工业反哺农业,让其为农业服务,是我县在处理好新时期工农关系,落实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县善应、许家沟、铜冶、磊口等乡镇探索出了一条以工补农的新路子。这些乡镇境内有煤矿、石料厂、水泥厂等多种企业,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宣传动员、积极引导这些企业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支持水利建设。这些乡镇企业主认为,国家支持我们发展企业,发家致富,国家又投入大量资金为我们搞水利建设,我们现在挣了钱,为何不能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水利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为家乡办点好事、办点实事,由于政府的积极引导,有群众热情支持和企盼,这些企业主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水利建设。如善应镇天喜镇北矿杜小山、中城西井杜文明等业主捐资7万元,南龙山等水泥厂捐水泥150t,天喜镇等石料厂捐石料300m3支持小流域治理工程;许家沟乡除乡财政安排资金12万元外,又发动石料厂、水泥厂捐助水泥100t、石子300m3,用于水土流失治理。近几年工商企业共向水利建设捐助资金380万元,水泥1200t,石料6500m3。由于这些以工补农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大搞水利积极性,使我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4.3 发展民营水利

为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我县在稳定和逐步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2006年又推出了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的新举措,在铜冶镇东街村进行发展民营水利试点。铜冶镇东街村位于安阳县北岭,土薄石厚、卵石遍地、干旱缺水,自然现状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为改善该村的生产条件,村两委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通过自筹和充分发挥群众积极吸收民间资金155万元,修建一条长2500余米的幸福渠,该渠宽1.5m,深1.2m,块石砌筑内衬砼防渗,开挖土石方1.5万m3,砌石0.6万m3 ,砼0.2万m3,不但解决了该村农业生产用水,还解决了周边李家岗、辛庄、下蔡村等村70hm2耕地灌溉,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并沿渠种植经济林6000余株,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目前,民营水利已作为我县水利建设中的新力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取消“两工”以来,我县不断创新,完善水土流失治理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km2,其中建立高标准梯田0.24万hm2,营造水保林0.38万hm2,经济林0.16万hm2,生态修复0.27万亩,建旱井、水窖、蓄水池等小型蓄水工程350余处,谷坊35座,共动用土石方175.6万m3,砌石18.4万m3,砼3.6万m3,投工20.4万个,累计投资1262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20万元,县财政510万元,乡财政150万元,企业捐资38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02万元。

展望未来,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把防治水土流失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全面加大基本农田、坡面水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从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水土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出发,把水土保持与村容村貌整治,面源污染控制等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实现更高层次水土流失治理,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创造条件,为推进我县水土保持事业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法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桐柏县小流域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