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络脉诊法与血瘀证相关疾病诊断的研究概况
2014-10-23潘颖
潘颖
[摘要]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通过观察舌下纵行的两根主静脉及其分支和周围毛细血管的形态,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祖国医学常用的特色诊疗方法之一,通常把舌下系带两侧两条青紫色的静脉称为络脉,微细的小血管称为细络,是中医临床辨证中望舌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人体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疾病的诊断、预测、转归提供重要依据。现将近20年来有关舌下络脉诊法与血瘀证的相关文献、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舌下络脉诊法与血瘀证相关疾病(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妇科疾病等)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舌下络脉;血瘀证;相关疾病诊断;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4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b)-0194-03
Research situation of diagnostic method of sublingual vessels and disease related with blood stasis syndrome
PAN Yi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wan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150,China
[Abstract] Diagnostic method of sublingual vessels is a diagnostic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human body observing sublingual longitudinal two main vein and its branches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morph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diagnostic method of sublingual vessels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motherland medicine and is chief component of tongue inspection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to provide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deficiency and excess of zang-fu,prosperity and decline of qi and blood of human body,diagnosis,prediction,prognosis of disease,usually,two purple veins of both sides sublingual lacing is called collaterals and fine vessel is called winding.The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ion of diagnostic method of sublingual vessels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for nearly 20 years is reviewed now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agnostic method of sublingual vessels and disease related blood stasis syndrome(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diabetes,cancer,gynecological diseases and so on).
[Key words] Sublingual vessels;Blood stasis syndrome;Diagnosis of related disease;Review
舌下络脉诊法历史悠久,是通过观察舌下络脉的形态,判断人体血气运行是否通畅以及瘀阻程度的一种古老诊断方法。舌下络脉即舌下淤筋、舌下脉、舌脉等。现代医学称之为舌腹面静脉、舌下小血管,是舌下静脉的分支。
现在舌下络脉已作为新指标应用于临床中血瘀证的相关诊断。现就舌下络脉与血瘀证相关疾病的诊断作一综述。
1 舌下络脉诊法的源流与络属关系
舌下络脉诊法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称其为“舌下两脉”“足少阴舌下”“廉泉”等,并将舌下络脉总病机概括为“经络凝涩,结而不通“,邪入络则“络脉盛而色变”[1]。针刺舌脉放血治疗疟、心病、狂、忧恙无言等,以“盛”作为粗张施术指征[2-3]。晋代以后将其发展为诊法,葛洪用此诊法以预测虐黄病情的浅深,并提出“病已深,应看其舌下两边,有白脉弥弥处,芦刀割破之,紫血出数升亦歇”[4]。“弥弥”意为充盈饱满粗张,是病情深重、病毒深入的表现。隋朝巢元方将舌下络脉的变化,即络脉青黑色以及充盈饱满粗张,作为诊断噤黄的必备体征之一[5]。在预测难产的医籍中,《医心方》最早用于预测难产母子的诊断。
舌下络脉即舌下两根静脉,其经脉与脏腑气血尤其是心肝有直接关系。“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舌为心苗”“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少阴肾经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手太阴肺经虽无络脉所系,但肺系上通咽喉连于舌,因此,各脏腑气血通过经络皆上通于舌[1]。
2 舌下络脉的现代医学研究
舌下络脉位于舌腹面,是舌下静脉的分支,正常人舌下静脉若隐若现,纹理清晰,多为线状或条状,欠饱满、不充盈,少分支或无分支。舌下静脉如表现充盈怒张、颜色加深,或迂曲隆起,或呈囊柱状、粗支状,或变长变宽时,则为病理现象。
根据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舌下络脉压力升高,可使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发生改变,舌血流量增多,瘀血、缺血等出现程度不同的静脉怒张甚或侧支静脉瘀血点,陈群等[6-7]是从现代病理学角度研究舌脉变化的,探讨舌下络脉异常的变化机制,从而发现血液流变学、生物学、微循环、末梢血象、免疫学及舌质等方面的变化,微循环的改变,是红细胞聚集和形态的改变,表现为缓粒流、线粒流、断粒流等,舌尖微循环还可见管襻增多,随着舌脉的异常发展,血液也渐呈高浓缩状态。
3 瘀血证与舌下络脉的变化特征
血液流变学研究,李白羽等[7]从中医对血瘀的认识出发,认为祖国医学所指的“血”,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血液循环,而中医学所指的“血瘀病”,即是血液循环障碍,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及其他所致的病理变化,证明了血液流变学及检测与中医“瘀血证”的有机联系。
舌下络脉诊法可作为观察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盛衰和瘀畅的指征,其变化与血瘀程度密切相关,对诊断瘀血证有重要意义,王媛等[8-9]的研究显示舌下络脉粗长,血管迂曲或囊泡,细络血瘀。舌下络脉粗张是指静脉主干外径增宽,细胞瘀血,为瘀血扩张的微小静脉血管腔内常见的红细胞聚集,管壁可见内皮细胞增生扩大,主要为微循环障碍的一种表现。柴雅倩[10]对舌下络脉瘀血曲张者作研究,其舌下静脉曲张颜色、数量与病情、血液流变学等指征呈正比关系,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舌下静脉曲张的颜色恢复正常,瘀血渗出减少或消失。罗大中[11]认为有瘀血时,舌脉下络的长短、形态、颜色等会发生变化,常见青紫、淡紫、粗胀或络脉紧束,甚至挛曲、怒张,并有小结节,显示如舌下络脉黯红、青紫、怒张,呈囊柱型者,为气滞血瘀之证;如舌下络脉紫黯伴粗长挛曲,为热壅血瘀或气滞湿阻瘀血之证。刘梅[9]认为,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变化程度高于非血瘀证患者。刘占厚[12]对居住在海拔3703米以上地区的200例藏族、汉族青年进行了舌下络脉的对比调查,参照王榕平等[13]舌下静脉的观察分析,结果显示,高海拔下的藏族青年和汉族青年的舌下静脉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高原特有的寒冷、缺氧环境是血瘀形成的特殊条件,因此,高原环境下的瘀血证发病率偏高,舌下络脉会显示相应的变化。
4 临床常见病的研究
舌下络脉诊法与血瘀证相关疾病: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肝病、妇科等。
4.1 心脑血管肺系疾病
根据曹蕊[14]将冠心病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化比例与正常组作对比得出结果:冠心病组舌下络脉的变化程度及比例皆比对照组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舌下络脉变化程度也逐渐加重;早期单纯高血压患者舌下络脉多在正常范围内,但随着年龄和病程演变,舌下络脉呈现扩张、增多、增粗、延长、迂曲,色泽呈深紫等有规律的变化[15-16],尤其当患者伴心脏或心脑血管损害时,异常率显著上升,故舌下络脉异常,可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作出早期诊断[17]。冠心病患者的舌质以暗红或紫黯为主,并伴有明显的舌下络脉粗张,甚至挛曲呈瘤样,形似葡萄粒,色紫黑,可能与患者明显的高黏血症及心功能损害有关[17] 。郑洁等[18]通过观察86例肺心病患者的舌下络脉情况,提示舌下络脉的增粗、迂曲、延长、扩张、色泽等程度变化与年龄病程呈正相关。肖子杰[19]的研究显示,络脉瘀阻,脑脉失养,长期大脑灌注不足可形成老年获得性智能损伤综合征。
4.2 糖尿病
袁洁[20]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舌下络脉显示,病情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的患者,舌下络脉迂曲越严重,舌底积分越高,提示舌底瘀血严重。黄星涛等[21]观察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初期只见舌底静脉变粗、变暗,病久舌底可见瘀斑成片,甚或严重的静脉迂曲。杨亚平等[22]观察了300例糖尿病患者的舌下络脉,结果显示其中288例的舌下络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紫红、紫黑、绛紫或舌下络脉曲张,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状,甚至如紫珠状瘀血结节。
4.3 肿瘤
邱国钦等[23-26]研究肝癌患者,其舌下络脉宽度与肝门静脉系统中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及其血流动力学、甲胎蛋白指标密切相关,为临床观察舌下络脉,并为预测门静脉高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曹德胜[27]则发现舌下络脉的异常病理改变,以恶性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消化系统的发生最为多见,其次为乳腺癌、五官颌面部肿瘤、颅内肿瘤,而在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中,又以原发性胃癌、肝癌、食道癌最为显著。随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情加重,舌下络脉发生异常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4.4消化系统疾病
王啸等[28]观察肝硬化舌下络脉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提示舌下静脉曲张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门脾静脉内径呈正相关,随舌下静脉、食管静脉怒张程度的加重,门脾静脉内径增宽,出血危险性会增大。王丽娜等[29-31]观察了肝硬化、慢性肝病、肝病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发性肝癌共50例的舌脉变化,分析得出舌脉Ⅰ度占18%,Ⅱ度占38%,Ⅲ度占44%,其中一些患者的舌脉宽度达到10 mm以上,有的则迂曲多枝,有的呈葫芦状或囊泡状。韩文等[32]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的舌下络脉,发现舌下络脉正常者40.7%患胃炎,同时患有十二指肠球炎和胃炎的仅有19.1%,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迂曲和充盈延长。
4.5妇科
梁文娜等[33]分析研究的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中,肾阴虚和肾阴阳两虚型患者的舌下络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说明两型在一定程度上与血瘀相关。区绮云[34]也对25位子宫肌瘤患者、85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30位健康人的舌象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除了患者与与健康者的舌像有明显差异外,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舌背瘀血舌象的病理变化类似,但不同证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舌下络脉与对照组及子宫肌瘤组的差异显著。
5结语
舌下络脉诊法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对血瘀证的辅助诊断,病程的转归,治愈情况的深浅起重要作用,尽管舌下络脉诊法不是一项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但舌下络脉的异常对临床上疾病的诊断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大量的研究证实,舌下络脉诊断将被更多的医者所接受,应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 李乃民.中国舌诊大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1025-1212.
[2] 靳士英.舌下络脉诊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80-81.
[3] 靳士英.舌脉诊法传统理论的探索[J].中医杂志,1995,36(1):9.
[4] 区绮云.应用DME方法探讨舌下络脉诊断血瘀证的准确性[J].甘肃中医,2007,20(8):8-9.
[5] 李寿山.初论“舌下络脉”诊法在临床上的应用[J].新中医,1982,14(5):4-6.
[6] 陈群,王静,路艳,等.中医舌诊的现代研究概况[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7] 李白羽,岳小强,高静东,等.舌下络脉诊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09,41(6):78-80.
[8] 王媛,杨亚平.舌下络脉的观察研究方法概述[J].中医药导报,2010, 16(5):125-127.
[9] 刘梅.五脏瘀血舌象共性特征和舌图像数字处理技术及诊断规则提取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0] 柴雅倩.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瘀血舌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1] 罗大中.数字舌图色标准化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12] 刘占厚.高海拔地区健康藏汉族青年舌下络脉比较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02,12(1):62-63.
[13] 王榕平,陈利铭,林宝桑,等.1463例正常人舌下静脉观察分析[J].福建中医药,1986,17(5):39.
[14] 曹蕊.冠心病患者中医舌象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15] 王发渭,刘毅,王治宽.高血压病患者舌下络脉的对照观察[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4):455-457.
[16] 刘乾,于幼梅.400例高血压病人舌下络脉观察分析[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1):36.
[17] 史琦,陈建新,赵慧辉,等.212例冠心病患者舌下络脉征象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2):855-859.
[18] 郑洁,洪广祥,徐友妹,等.肺心病患者舌下络脉变化的临床分析[J].江西中医药,2008,39(6):30-31.
[19] 肖子杰.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舌象与舌下络脉特点[J].福建中医药,2009,40(3):33.
[20] 袁洁.糖尿病舌下脉络观察200例[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10-11.
[21] 黄星涛,林琦,曾露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舌下络脉变化的临床分析与震动感觉阈值测定[J].光明中医,2012,27(7):587-588.
[22] 杨亚平,岳沛平,申全宏,等.300例糖尿病的舌象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6):338-339.
[23] 邱国钦,罗鹏飞,陈玉强.原发性肝癌合并静脉癌栓介入治疗的现状[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汇编[C].2011.
[24] 赵洁,盖国忠.舌下络脉与肝癌患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高尔基体蛋白73的相关性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2,135(4):263-265.
[25] 吕书勤,邓伟哲,岳小强.1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下络脉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变化的相关分析[J].江苏中医药,2009,41(12):15-17.
[26] 邓伟哲,郎庆波,凌昌全.原发性肝癌异常舌下络脉的特征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性研究[A].首届国际中西医肿瘤研究论坛论文专辑(2008)[C].2008.
[27] 曹德胜.中医舌质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28] 王啸,赵文霞.肝硬化舌下络脉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6):9.
[29] 王丽娜.不同门脉高压模型犬的舌下络脉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30] 赵文霞,王振静.肝硬化患者舌下络脉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2,27(1):98-100.
[31] 张治国,杨杰,张智,等.舌象与肝病关系临床研究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4):103.
[32] 韩文,李杰,赵成忠.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舌下脉观察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1995,30(10):463.
[33] 梁文娜,李灿东,高碧珍,等.围绝经期综合征舌象与舌苔脱落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34] 区绮云.舌下络脉诊法诊查子宫内膜异位证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收稿日期:2014-07-18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