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14-10-23魏志伟
魏志伟
摘要:目前在会计学界讨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盈余管理问题,本文从盈余管理现状切入,以我们的上市公司为例,并在阅读大量国外文献期刊的基础上得出盈余管理内涵,然后比较分析收集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将一些常用的技术手段和辨别方法进行归类总结,最后针对目前现状,提出个人的一些相关建议对策进行相应的完善治理。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9011201
1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1.1现状普遍性分析
目前盈余管理现象在国内公司里普遍存在。我国证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毕竟创建时间短,因而与证券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的制定也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相关法规在打击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方面的规定并不完善,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使得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远大于收益,从而使得盈余管理问题成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议题。
1.2盈余管理的定义
发展至今,对盈余管理概念进行界定的学者有很多,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这么几种:
(1)加拿大学者William K.Scott在《财务会计理论》(Financial Accountting Theory)这一本书中的观点。他认为盈余管理问题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后果的一种历史体现,同时也是会计政策随着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也就是公司管理人员通过进行有计划的行动,采用有效的步骤,在会计准则的要求范围内,将会计报告的盈利水平调整到满意的要求。
(2)国内学者在对盈余管理的认识上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不同观点:
①孙铮、王跃堂指出盈余管理是在合法的前提下利用会计制度弹性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②秦荣生认为,盈余管理的实现需要变更会计估计和选择会计政策,通过将会计盈余核定为财务结果的重要参数,来达到一种令管理者满意的财务结果的目的。
③陆建桥的观点是“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企业管理人员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自身效用最大化而进行的操作。”
④张永奎、刘峰则认为,为了特定的目的从而对公司已经产生的盈利进行适当的操纵是所谓的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盈余管理内涵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他们的观点不同是因为界限设置的不同,是在把握会计准则问题上的意见不够统一。笔者经过以上分析归纳,得出以下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盈余管理的过程必须是合法的,是在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范围内的合理管理过程行为。二是企业管理当局是盈余管理主体。
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动机分析
2.1为获得股票发行和上市的资格
筹集大量社会资金是企业上市的主要目的,从而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然后《公司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上市的必要条件是近三年持续盈利,并且没有不良记录,经营业绩需要突出。显然,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就是企业过去几年的经营业绩,而在我国公司制度的要求下,导致可以获准上市发行股票的企业就不会有太多。在这种现状下,一些公司企业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通过进行盈余管理的操作,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必要的粉饰,从而摇身一变取得了合法的上市资格。
2.2增发新股和配股的动机
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而言,融资的渠道可谓玲琅满目,但大多数会选择配股的方式进行融资,因为这样不仅成本会降低很多,而且又能够增添新项目立项,从而形成新的利润增长渠道,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及未来发展需要。所以是否能够进行配股对于上市公司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影响到上市公司能否在后续募集资金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3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和识别方法
3.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
3.1.1利用固定资产折旧调节盈余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预计净残值,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复核,并且应保证每年至少一次;应适时调整计划估计数值和实际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的差异。当固定资产的有关经济利益存在差异,与预期有重大不同或者改变的,需要对相应的折旧方法进行变更;通过采用未来适用法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变更,不再追溯调整。
3.1.2利用虚构收入调节盈余
如果需要增加业务的收入,满足盈余管理需要,公司往往需要通过设置新的经济业务来进行粉饰。主要手法是:在年底新增一笔销售业务,这样就使得帐内资金收入增加,达到所需金额,然后在下一个会计核算年度内进行退货处理,这样就可以保证本年度经济业务达标或者符合要求;或者按照市场价格通过一家子公司进行销售,从而在该子公司内部确认销售收入,然后通过另一家公司进行第三方赎回处理,这样就不再受到“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规章的约束,达到相关目的。
4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目前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大大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严重误导了投资者,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进行识别方法的探析。
4.1关注法
(1)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进行关注。
可比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表现为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不轻易改变,对于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是否遵循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原则,一方面是关注通过利用未来适用法或者追溯调整法调整会计事项实务在本年度和以后几个会计年度利润核算过程的影响程度如何;另一方面关注是否确切和有必要对内容和理由进行变更。
(2)对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动进行关注。
根据我国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会计报表需要被集团公司编制合并处理,集团公司的利润受到各个子公司利润的影响,因此需要比较集团公司会计利润和新加入或者剔除的子公司会计利润,如果在集团公司利润总额比例中,新加入或者剔除的子公司的利润占比相对较大的话,那可以断定非常有可能是存在盈余管理的。
4.2分析法
(1)现金流量分析法。
我国的权责发生制是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的基础,然后仍旧有一些会计编制方法使得盈余管理可以实施,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费用摊销年限法和存货计价法等。但收付实现制是现金流量计量的基础,盈余管理的方法很难在其身上实施,因此我们认为,现金流量得出的会计利润相对来说比较真实和客观。
(2)敏感账户分析法。
易被用于盈余管理的账户被称为敏感账户,比如应收账款账户、应付账款账户、非货币性资产账户、无形资产账户、债务重组账户、投资性房地产账户和各种准备金账户等。因此企业投资者不能简单的考虑公司业绩增长额度,应该根据企业年报和上市公司评价价值报告,合理应用各种敏感性账户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关注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等对上市公司产生影响的敏感性账户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5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几点建议
5.1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社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从事的行业和企业背景各不相同,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也不一样,他们既怀着兢兢业业,诚实秉公的从业愿景,同时有具有某些不利于会计工作的自利行为倾向。这就需要我国不断的加强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规范修正,从而建立健全行业制度。具体的建议措施有: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引导,规范经理人员道德标准,规范社会中介组织机道德建设,加强审计人员道德修养,加强配到设施建设,研究新的适应时代背景的评价标准、操作方法、执行尺度和处罚规定等。
5.2加强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建设
只有制度,没有执行,制度就是一张写满了字的纸,没有任何效用。因此,我们不仅要制定改进制度,还要保证执行的力度和准确度,从而达到切实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要求。没有有效的执行,再好的制度和准则政策等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届时整个市场将会陷入混乱,诚信没有了基础,信息得不到有效传递,只有加强会计准则执行力度,才能保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透明性和合法性。
6结束语
盈余管理的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已经变得不可忽视。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研究了案例之间的关系和特征,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常用方法,并总结归纳了一些普遍使用的方法,针对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一切问题,出于加强盈余管理的目的,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二是加强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建设;三是引导社会公众与舆论监督等社会力量发挥作用,并引入司法监督;四是加强注册会计师设计独立性规范;五是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制度,进行内部监督和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