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减值问题研究

2014-10-23周佳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9期
关键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盈余管理

周佳云

摘要: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也是体现企业价值的重要项目。然而由于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资产的减值有可能出现减损,因而需要对其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相应减值损失。但是如何准确估计资产的当前价值,合理确认损失金额是会计准则的一大难点,也是实务操作的问题关键。通过对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的分析,从计量手段角度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9011001

1资产减值问题分析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既影响企业资产的报告价值,也关系到企业最终实现利润的高低,是能够同时影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重要会计项目。因此,分析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十分必要。

1.1可收回金额计量属性的恰当性分析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借鉴了国际上的通用做法,将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资产的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但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属性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可收回金额的确定不符合资产的持有目。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企业持有的资产分为“在交换”和“在用”两类,“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算对应“在交换”的目的,而估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则与“在用”目的相对应。

从准则的规范来看,采用“孰高”原则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即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较高,则资产应予以处置,反之则应当继续持有使用。然而,资产的持有目的并不能简单地根据会计计量的结果来决定,法律约束、退出成本等多项因素都会影响企业资产的用途,因此,采用“孰高”原则确定的资产可回收金额很可能与资产的实际持有意图不相符,使得资产减值的估计产生偏差。

(2)可收回金额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的观点,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可收回金额是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中的较高者。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中公允价值首先采用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中的协议价格,如果不存在销售协议则使用买方出价,如果上述方法无法合理估计净额则直接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定可回收金额。可见可收回金额中的公允价值并非真正的公允价值,采用销售协议价作为公允价值就有可能给市场参与者预留操纵空间,通过销售协议操纵公允价值,进而影响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影响资产减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1.2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与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调节或控制来谋求经营者或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条件是会计政策有选择的空间,或是会计收益的构成内容可以进行人为干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的长期资产一旦发生减值,后价值又回升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而存货、金融资产等非长期资产的减值损失可以转回。由于某些短期资产的减值损失在日后价值回升时可以通过损益科目进行转回,管理层可以通过计提或转回减值损失来达到某一会计期间的特定会计收益目标。也有很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检验证实了资产减值准则并未消除盈余管理这一事实。当企业出于节税等考虑希望当期利润总额较低时,就会通过大量计提减值损失的方式达到利润额的减少;而当管理层为提高与利润挂钩的管理绩效或是公司申请上市发行股票时,就需要公司的盈利水平较高,这时如果通过正常的销售途径无法达到预期的盈利水平,就会促使管理层通过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方式使账面盈利水平实现增长。

2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资产减值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改善。

2.1资产减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市场在多次交易后对价格做出的选择。公允价值的测算需要一定的市场和技术条件。当资产较为标准化、存在市场交易时,它的公允价值容易获取,如果资产较为特殊和专业化,获取它的公允价值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了。现行准则为了规范的可操作性以及可理解性,没有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因而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不够准确,甚至存在很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可以准确估计资产的市场价值,是解决资产减值损失估计误差或是人为干扰的根本手段。

2.2资产减值的估计与资产用途相匹配

在考虑资产是否存在减值损失时,首先考虑管理层保留资产的目的,将资产分为“在用”和“在交换”两类。“在用”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即存在减值,差额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而“在交换”的资产由于即将在市场中交易,因此要考虑相应的处置费用,将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账面价值比较,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王琴.资产减值会计计量改进研究[J].财会月刊,2014,(3).

[3]杨红霞.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研究[J].会计之友,2011,(11).

猜你喜欢

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盈余管理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关于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的探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企业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若干问题